分享

大师做10 | 有限场地,无限设计——大元帅府小学西校区

 开心就好xfd 2020-03-26

“身边项目大师做”是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指导下,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组织开展“身边项目,全民设计”系列活动的首期活动。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大师设计口袋公园、公厕、垃圾站等市民身边的小项目,通过大师之手输出精品,以点带面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活力的热情,实现全社会共同缔造。本期将介绍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肖毅强教授主持设计的大元帅府小学西校区项目。

▲大元帅府小学效果图

用地局促的校园

大元帅府小学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沿着珠江南岸分布着三个校区,本项目所在的西校区位于滨江中路360号,学校东南西三面被居民楼包围,北面紧临珠江。该校区建于60年代,现状教学楼为四层混合结构,仅能容纳12个班,算是广州老城区里麻雀小学的代表。由于建设年代久远,设施设备陈旧,已无法满足抗震要求,同时由于周边常住人口大幅度增加,教学资源已无法满足当今的实际使用需求,因此整个校园迫切需要升级重建。

老城区的小学普遍面临建设用地局促、停车场地有限的问题,整个校园现状用地仅为2000㎡,如何在有限的场地条件下,既能实现扩容提质,又能营造更多的运动空间与交往空间,成了设计的关键。

由于本项目位于珠江沿岸,还需考虑防洪排涝及沿江景观等问题,加上较为紧张的建设经费,都为本次设计带来较大挑战。此外,大元帅府小学曾向国家输送过包括张洁雯、谢杏芳在内的多名优秀羽毛球选手,被命名为“省羽毛球传统项目学校”,如何延续“羽坛摇篮”的运动风尚也是本次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部分。

▲大门陈旧沧桑,与大元帅府小学的精神气相差甚远


▲入口门厅阴暗狭窄


▲位于教学楼和围墙之间的跑道在雨天容易积水


▲校园一角的运动场


▲校园容量有限,部分功能用房只能挤在临时搭建的棚下



▲校区亟待整体扩容


本次“身边项目大师做”邀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肖毅强教授,为大元帅府小学西校区量身定制建筑方案,希望能为小学生们释放更多的校园活力。


▲肖毅强教授


沿江面开阔的视野

由于该校区盘踞珠江一线,北面紧邻珠江,因此在设计中首要考虑的便是建筑与珠江之间的联系。为争取最大的使用面积,建筑设计成沿南北向展开的V型布局,南北两侧各有一翼,中间则用大面积平台衔接。

南翼主要为课室,既满足了日照采光的要求,同时也避免了来自滨江东路嘈杂的车流声干扰到学生们学习。北翼采用阶梯式布局,从首层往上,功能用房逐层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丰富的活动平台和绿化空间,在滨江立面上呈现出阶梯状的建筑形象。从首层往上,公共空间越来越宽广,能看到的天际越来越远阔,设计带来的不止是眼前的风景,更传递了一种登攀的信念。

▲大元帅府小学沿江面鸟瞰


▲大元帅府小学夜景效果图

架空的底层空间

狭小的场地在留出建筑退距后,能给校园的户外活动场地所剩不多,本次设计还需增加建筑面积使校园得以扩容,在如此有限的环境中,如何尽可能地满足学校对活动场地的需求,成为本次设计需要解决的又一难点。在方案推敲过程中,肖毅强教授团队决定采用部分架空的方式将底层空间充分释放出来。北翼靠近门厅的部分作为开放式活动区域,增加了入口区的开敞度,并可通过教具的灵活设置作为阅览区或是临时集散区。其他区域主要为设备房、配电房、器材室、广播室等小型功能用房,南翼设置一个可容纳175人的多功能厅,南北两侧采用大面积玻璃窗增加通透性。

出于对停车需求的考虑,本次方案新增一层地下停车场,由于靠近江边,暴雨之后珠江水极易倒灌入首层及地下室,故将首层整体抬高1.4m,地下室采用浅埋深处理,使负一层设计标高高于珠江常年水位。同时,起伏的阶梯被设计为绕场的看台,将场地高差转化为丰富有趣的活动空间,为将来在户外开展的教学课程提供了场地,让孩子们能在自由、丰富的场地上,尽情探索世界。

▲重建后建筑首层架空并且抬高1.4m


▲开敞的阅读区域与门厅连为一体

▲架空的底层空间用作活动场地


 丰富的活动交往空间

活泼好动是小朋友们的天性,课外活动空间与教室空间同样重要,需要通过精准设计,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场所,以便更加契合小朋友们成长的需要。在用地有限的情况下,设计将活动空间向垂直空间延伸,南北两翼间的平台自西向东的宽度由3.6m过渡至9m,在满足交通使用的前提下,也可作为学生的课间活动平台,各层露台及屋顶则用作班级的活动场地,使得整个校园的形象及空间更加立体化。

为各层平台均可获得良好的采光及视线通达,平台局部做了镂空设计,可使不同楼层的小朋友也能在中庭空间相互交流。除此之外,一个面积近700㎡的室内运动馆坐落于空中,占据建筑西侧四层至六层的空间,运动馆为一个标准室内篮球场,同时也可被划分为四个羽毛球场,使本校羽毛球这项传统运动得以充分发扬。


▲中庭空间提供互动的平台


▲屋顶亦能提供活动场所

▲位于建筑四层的室内体育馆

垂直向上的绿色景观

老城区用地紧张,向来是见缝插绿,场地中的10棵大树便是整个小学校园全部的绿化。在设计构思中,肖毅强教授团队提出建筑尽量避让,尽最大可能保留这些树木,因此本次方案中八棵参天大树得到了保留。

此外,设计还赋予校园新的功能,即作为垂直绿化的生长载体,除各平台专门设置的块状绿地,在每层的扶手和栏杆外围、中庭镂空部分栏杆处,皆预留具有防护功能的带状绿化种植空间。未来这些空间可以让孩子们用来种植花草苗木,在强化动手能力的同时,给予孩子们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既促进学子们的交流互动,又为建筑节能增添一种途径。这样通过简单的设计,将大自然的绿意引入建筑中,让这里的每一位学子和苍翠的植被共同茁壮成长。


▲立面的绿化既传达节能的理念,又起到空间划分的作用

▲中庭空间用草本点缀,还原大自然的韵味

教育的更新迭代,使得当下的小学校园不仅仅是为孩子提供课堂的单一空间,这里可以提供丰富的交流交往的场所,也可以成为小朋友们亲近自然的家园。本次设计为当下素质教育勾勒了一处试验地,重建后的大元帅府小学西校区远期可扩容至18个班,可容纳三、四年级的教学任务。如果说学校是一艘在知识的海洋上航行的船,重建后的西校区将成为珠江岸边一艘瞩目的巨轮,定将载着万千学子扬帆追梦。

指 导 I 王一舸

策 划 I 王冠贤    宁勇军    郑一宇 

编 辑 I 李玲玲    杨世云    甘志明    曹一月

编 辑 I 刘珏颖    冯一谆    宫一赫    李文清

指导单位 I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主办单位 I 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 I gzscssj@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