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春期话题:角色冲突下的“小王子成长记”

 王明鹏 2020-03-26


亲子关系的纠缠与斗争在孩子进入青春期达到顶峰,无论如何避不开,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迎战,这注定是每个家长朋友的人生课题。

看看小王子成长过程。

“角色理论是按照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与身份解释个体行为并研究其中规律”,这句简单的话语涵义并不简单,做到做好更需要付出毅力与耐心。

我们把家庭比喻为国家,父母是国王,孩子就是小王子,用角色理论看看小王子成长故事。

小学阶段之前的孩子,属于弱小无力量的小王子,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均不成熟,也就完全依赖父母这个国王号令行事。

孩子进入中学后,有些孩子小学高年级开始,就要进入青春期。

青春期首要特点就是生理迅速成熟,标志是身高体重与性器官成熟,尤其第二性征发育迅速,生理上宣传已经成人,当然社会认可是18周岁,但生理成熟这是客观事实。

青春期第二个特点就是心理自我的迅速发展,从之前关注生理自我与社会自我,这时候的孩子则是独立自主意识强烈,表现为强烈的心理上自我做主意识,非常在意自己。

也可以说是生理成长的心理化,因为身体成熟具有了力量,心理能量也不甘落后,希望表现出来让社会认可。

这时候小王子已经苏醒,不再惟“国王”命是从,角色理论解释就是王子开始夺取控制权,王子不满足弱小服从角色,而是期望国王角色,“我的地盘我做主”“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个“不由天”首先表现为不由父母做主。

可是作为国王的父母还不能接受孩子成长的现实,认为没有授权王子独立自主权利,国家里面说了算的是自己,王子不是国王,“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抱着权力坚决不放手。

于是,冲突开始了。所谓“儿大不由爷”,“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用自我意识理论与角色理论进一步细化解释,这时亲子冲突本质就是自我成长与角色期待的冲突。

“自我概念的形成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这阶段需时十年,大约从青春期到成年。发展到此阶段个体能知觉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状态和特征,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调控自己的心理与行为。

由于自我概念的发展,个体逐渐脱离对成人的依赖,表现为主动和独立的特点,强调自我的价值与自我理想。特别重要的是发展了自尊和自信心——自我概念中两个主要因素。” “角色期待是个体承担某一角色,首先遇到的是他人与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待,即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与期望。如果个体偏离角色期待可能招致他人的异议或反对。

这就是国王与王子对于自我与角色期待不同导致冲突:父母认为孩子还是弱小王子,孩子认为已经是独立国王;父母认为自己是绝对权威国王,孩子认为父母是绝对权力暴君。

看看吧,同样的事情,看法之大超乎我们想象,而这也正是心理现象的特征。

所谓青春期冲突,本质是权利下放的斗争,是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是角色期待与角色领悟的斗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