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我情绪管理课程之逻辑路线

 王明鹏 2020-03-26



日常生活中,情绪体验比比皆是,人们常说的基本情绪有“喜怒哀惧”,按照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普拉特切克的研究,通过人们对大量情绪词语进行评分,表明存在八种基本情绪,除了“喜怒哀惧”外,还有“恶信惊期”即“厌恶、信任、惊讶、期待”。

这八种情绪两两对立,分别是“快乐与悲伤、愤怒与恐惧、厌恶与信任、惊讶与期待”,普拉特切克把这八种基本情绪排列在圆圈内环,并将对立情绪安放在相对位置,于是相邻一对情绪构成更加复杂情绪,标注在外环上,这就是著名的“情绪轮”。

如果某种情绪毫无意义,一定会消失在进化中,既然存在就有价值,尤其对于负面情绪更是如此,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些消极情绪的积极意义。

比如,悲伤是悼念失去的宣泄疗伤,愤怒是失面子的力量展示,恐惧是自我保护躲避危险,厌恶是离开不舒适的人事物,惊讶是自我意识扩大化加深人性思考,羞愧是良心内核。

通过本讲座学习,了解情绪,认识情绪运作,接纳自己情绪,最终好好面对并进行情绪管理,这样会让我们与别人进行更好的链接,让我们增加力量,生活更多时候充满阳光。


一、情绪状态类别——心境、激情和应激

除了从感受角度对基本情绪分类,从功能状态按照速度、强度、持续时间,情绪可分作心境、激情和应激。

心境,即常说的心情,我们说某某心情不佳时候,其实描述心境有问题。典型代表林黛玉,总是小心翼翼,人在屋檐下焉能不低头,敏感性格与环境遭遇互相促进。因此,心境是指持续长时间的,强度微弱的,但是速度属于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

心境一般由重要意义事情引起,却并非意识到。心境并非都是指消极悲观的,那些积极乐观的也是心境状态。这种愉快或者消极其实与赋予意义有关系。

激情,是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和外部行为表现。参加演唱会就类似这个激情,一般由重大突如其来或激烈意向冲突引起,激情有积极也有消极。

购买食材机的经历属于激情和社会感染经历,有母子吵架离家出走的孩子悲剧故事,还有激情行为,这时候视野狭窄,思维智商为零,失去理性。

应激,是出现意外事件或者遇到危险情景时候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源包括躯体的噪音、温度、疾病,也有心理社会变革等。典型代表范进中举。

我们常说的压力就是应激,这些应激源非常广泛,比如孩子学习成绩,是压力也是动力,养家糊口能力也是如此;还有生老病死、天灾人祸这些影响重大的事件;此外,有些看似微不足道也是压力应激来源,比如保持不犯错,小心翼翼状态。

有个加班小哥骑车逆行被查后情绪失控视频广为人知,引来人们对于生活压力的关注,可以搜索观看。他的情绪崩溃就是多种压力导致结果,也是应激情绪反应。

二、情绪管理本质——承认欲望需求

想做好情绪管理,就要先搞明白情绪本质。

心理学家李克富教授说,“人生脱不开情欲二字,情(情绪)的背后是欲(需要);负性情绪(包括压力)源于内心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应该由情索欲。

叔本华说过,人乃欲望本身,消除了欲望也就消灭人自身。能够承认这一点至关重要。佛学说,贪嗔痴疑慢,怨恨恼怒烦,这些无不是欲望的写照。

欲望就是需要,我们情绪的出现就是需要的满足或者没被满足,满足了是积极感受,缺失了是负面感受。

这就是我们说的情绪是主观需要与外界环境之间关系的反映,换句话说情绪反映了我们的主观意图,是我们向外界环境表达我们看法。

来分析常见情绪问题,逆行小哥为啥情绪失控,因为自己忙着加班还要给女友送钥匙,生气情绪后面来自对女朋友责怪的看法,而被交警查住后懊悔情绪是不该逆行,整个人的失控则是生气、自责、疲乏、痛苦、懊悔等情绪叠加的结果。

这个故事说到底因为事事不顺,没有满足自己需要。但是我们说逆行小哥情绪爆发有好处吗,当然有的,起码宣泄了压抑已久的心理能量,具体方式有些心酸但基本处于可控范围,没有导致更糟糕情形。

牢记情绪是我们想法、看法、欲望、动机等等的表达,就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三、情绪管理工具——需求层次理论

心理学家李克富教授说,“情绪管理的实质,就是管理自己的需求。管理自己需求的前提是搞清楚自己的需求层次,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便是一个极其实用的工具。

为了更好理解我们情欲需要,借助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各个层级对照查看。当我们压力巨大时候,想想自己的需要在马斯洛理论哪个层次中,位置如何。这个简单说就是生理、社会、心理三层级。

根据大家现场提出的情绪,分析各自什么不同欲望需要。

两个学生咨询案例。一位是住校生与父母关系非常糟糕来求助,孩子处于社会关系需求阶段,追求爱与社会归属感,可是家长还停留在物质需求阶段,并以此来满足孩子需求。一位高考生和家长来咨询,源自孩子考前一月不去学校了,这个案例与上面个案恰恰相反,家长欲望层次高过孩子实际,家长追求孩子带给自己价值感,而孩子则是安全感不足层次,解决问题思路则是必须回到孩子现实需求层次,毕竟参加高考的孩子不是家长。

工作实例介绍。一件涉及对已有结论要重新核实事情,我们表明处理问题原则遵循实事求是,尊重再次核实意见。期间就此微信交流,开始很正常,后来突然看到发来一句话,大意是参与处理此事人员是否要对谁负责之类,说的含糊不清,但直觉饱含怨气与不快。说实话刹那间,自己心中也有怨气,本来无关我们事情,现在本着负责态度积极推进处理,已经做得够好的了(人性人人认为自己做的好),还抱怨我们啥呢。这种生气就是遇到事情冲突时的情绪感受,背后则是认为自己做得不错的认知,换句话说,这是被尊重感需要没被满足。这要是面对面,容易引起不满质问,事情就会被心情“带进沟里”,好比小猫原本是要钓鱼的,结果看见花蝴蝶就忘记初衷。我情绪激烈了一会,毕竟不是面对面,不需要立即回复,决定暂时置之不理。过了一会儿,理清了思路,觉得对方或许遇到了障碍,毕竟我们交流一向很好,不会故意找茬,于是回复了一句话,“你需要我协调处理什么呢?”果然如我猜测,希望帮助处理一些问题,于是就事论事顺利解决。

四、情绪管理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人不是被事件所困扰,而是被对事件的看法所困扰。”合理情绪疗法(RET)为情绪管理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

包括绝对化,学英语的故事,孩子考试不理想或者喜爱看电脑游戏时候家长恼羞成怒,人不是机器,单一因果关系导致确定性,事实上更多是相关性;糟糕至极,看着孩子学习不好,想象出今后一辈子糟糕,血糖高了就会糖尿病瞎眼烂腿死掉,目的思维导致灾难化,要有底线思维;过分概括化,一次失利打击孩子全部,一次不好表现否定整个人格,好人坏人非黑即白,好的时候掏心掏肺不好时候狼心狗肺,简化思维导致过分概括,要具体化。

举例:孩子读大学后,我们与孩子商量过,周末时他要从学校给我们打电话。结果有几次忘记,如果我们也忙乎了,就会都忘记,想起来时就会嘟囔这小子又忘记了啊,当然不高兴。

A:说好周末打电话没有打。C:不高兴,生气,失望。B:不按说好的办,没有规则意识,不在意父母,不知道父母挂念。

D:反驳。1、规则就必须遵守不能违反吗?我们大都会迟到过,闯过红灯,上学没有认真完成作业。2、约定好的事情就要按约定分毫不差进行吗?约定好的事情也会出差错,路上堵车或者临时有事等,这就是世界的不确定性。3、不按时打电话就是不尊重父母吗?孩子可能忙着自己事情,可能与同学外出活动,压根无关尊重,尊重的感受是父母自己的想象。4、年轻人忘记给父母打电话正常吗?人不是机器,没法严格一丝不苟,忘记才是正常的。5、我们能理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吗?年轻人的生活都是现实具体、丰富多彩的,有很多事情要忙乎,只有孤单、无所事事的孩子,才会牢牢记得按时打电话。6、每周必须打电话的约定就是合适的吗?约定与规则都是人为制定的,就会有不合适,也就需要调整或者接受灵活变通,世上没有最好也没有最合适,只有比较合适而已。7、打电话的目的是什么,用作约束还是沟通,是监督还是互助?打电话本身不是目的,就是用作交流沟通了解近况信息,事实上除了周末电话平时还有微信群中互动,不要对别人哪怕是至亲进行约束与控制、监督,我们能做的就是沟通、倾诉、帮助、互通信息,传递“我爱你”“我们是相亲相爱一家人”信息。


五、情绪管理技术——情绪监控技术

情绪监控技术即情绪记录曲线,用表格记录每天心情变化,连续记录形成曲线,会发现这个是曲折波动的,也就是说情绪压力一定有,而且有波动。这样,波动才是正常的现象,如同心电图,知道这一点,就会更好进行情绪管理。

具体方法如下:每天分三个时间段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打分:起床—12:00,12:00—18:00,18:00—睡觉,然后把每天的分数制作成情绪曲线。也就是说,中午12点时,对起床到12点这段时间里的情绪进行打分,下午6点时对12点以后的这段时间里的情绪进行打分,晚上睡觉前或第二天起床时,对下午6点以后情绪进行打分。情绪最低落是0分,情绪最高涨是10分,分值等级自己划分。如果在某个时间段时有情绪波动,就取平均分。

可以展现我们自己所做的3个月的情绪监控曲线,利用电子表格与自动生成曲线,非常直观,可以看到情绪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上下波动的。个人从今年国庆节开始记录并整理情绪波动数值,马上满3个月,考虑工作忙碌,采用每天手机日记记录之后记录情绪数值,集中汇总,如果严格按照每天3次记录会更加准确与效果更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