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想心态平和,多看一步就好

 王明鹏 2020-03-26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到一个食物链的故事,看似说的是食物链环环相扣,适者生存,但给我们心理上某种有益启发,那就是很多时候我们不要看眼前,能多看一步就非常了不起。

达尔文发现三叶草的天敌是田鼠,只要田鼠减少三叶草就会增多,三叶草多了放牧牛群就兴旺,这样一来牛奶产量就增加了。那么田鼠为何减少呢,是因为养的猫多了,谁家养猫多呢,原来是那些未出嫁的老姑娘。这样一来,就有了个有趣的说法,因为英国老姑娘多了,英国的牛奶产量就多了。

还有人继续引申打趣,因为牛肉多了,才可以供应更多的牛肉罐头,这样保证了英国海军食物供应,由此可以不断拓展海疆,保持强大力量。因此有了说法:由于有了英国老姑娘,才有了英国强大海军。

这个自然是笑话段子,但是揭示的食物链环节是客观的。

一环扣一环,体现出自然选择结果。

我们当然不是讨论进化论,而是由此看出一点:

那就是食物链之间多个环节,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这一个,比如猫多了,带来的不仅是田鼠少了,而且还有三叶草多了。

看到直接联系不稀奇,看到间接联系才重要。

间接性,正是人类思维的特点之一,比如看到别人闷闷不乐,直接想到的是心情不好,遇到不顺心事情了,往往安慰劝说,可是止步于此效果不会好,为什么?因为还需要深入到第二步,也就是猜测或者验证糟糕情绪后面隐藏的需要。

“给的再多,不如懂我”。啥是懂我,懂一个人就是了解其内心需要,方能说出有效话语。

当然,还可以继续多一步,比如情绪行为后面是动机,动机后面是需要,这样一来会更加清晰。

再看国内除四害的麻雀故事。

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国上下兴起“除四害”活动,其中四害之一被认定是麻雀,原因在于麻雀吃庄稼嘛,这太直观了。小时候老家种谷子,我们总要精心照看成熟中的谷地,要不很快被麻雀吃光光,后来也会把假人之类放进地里,吓唬飞来的麻雀们。

当年消灭麻雀运动非常成功,最厉害的一招就是竹竿上缠一块布,在空中驱赶麻雀,不让它们停在树上,结果很多时候麻雀飞着飞着筋疲力尽,就突然掉下来,堪比惊弓之鸟。

可是很快未曾预料的悲剧出现了,第二年农村庄稼收获可怜,因为几乎被害虫吃光了,才发现原来麻雀虽然也吃粮食,可是更多是吃掉了庄稼上的害虫。

麻雀虽小,不仅五脏俱全,而且有益庄稼。

我们只看到麻雀吃庄稼,没想到麻雀实际更多时候在吃害虫,没有麻雀的庄稼竟然如此凄惨,这是绝然没有想到的。

这个时候的食物链其实是这样的,麻雀——害虫——庄稼,可惜我们简化为麻雀——庄稼。

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多看一步多么关键,实践出真知会有多大代价,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突然想到西游记唐僧师徒到达西天后,欢欢乐乐取经书情节,两个僧人光明正大伸手要“人事”,没有财物就不给经书,也就是需要贿赂才可给经书,唐僧们自认为无理取闹,最后方知道这是如来佛祖安排,得到从来不是无代价的。

付出才有收获,交换才有价值。

麻雀经历的巨大灾难,也给了麻雀正名的机会,于是人们认识到麻雀不仅不是害虫,还是益鸟啊。

多看一步,就是如此不容易,这是麻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这也印证了小心因果关系的逻辑推理,我们思维特点就是善于推理归因,凡事不找出因果联系不罢休,不安全,不放手,好比事情不顺苦苦追问为什么。

记得刘德华那个杨姓女粉丝吧,就是陷进了线性因果关系的死结,自认为我是如此喜欢你,你就应该喜欢我啊。

殊不知,世界上因果关系有,可是更多却是相关性啊,你只是别人旅途中的相关有缘人而已,绝不是全部与唯一,如同别人也只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相关有缘人而已,绝不是全部与唯一。

实在想不明白时候,记得多看一步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