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道》之芮小丹与王明阳对话:顺利实现咨询目标的心理咨询案例解析

 王明鹏 2020-03-26

互联网技术的好处之一,就是对经典作品可以随时查看、回访、回看、对照,只要你想去琢磨琢磨。

比如电视剧《天道》,你想回看的内容只需要点点手指,一切尽览无余。

剧中芮小丹与王明阳的对话,完全可以视作一个经典的心理咨询案例过程,只不过这个咨询案例持续时间长达8个小时,远远超出一般心理咨询50分钟的规定。

我们知道心理咨询是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心理咨询的目的是要实现既定咨询目标。

对于这个特殊案例来说,就是让王明阳如实交代犯罪过程,可这家伙满腹经纶且自视甚高,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架势,知道说不说反正死路一条,无所谓了,也是软硬不吃,闭口不谈。

芮小丹经过丁元英三天时间的一对一辅导,熟悉了模拟咨询与进展推演套路,终于高水平实现了既定“咨询目标”,而芮小丹展现出的睿智与应变也是令人惊叹,真是那句话,高水平的人做啥都心领神会,快人一步。

就这个咨询案例而言,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也就是三步曲,即“如何让人开口说话”“如何持续进行讨论”“如何如实交代所有”。

第一步,“激将法”让其开口。

正如一个被强迫前来咨询的人,消除戒备心是第一步,让其开口说话就是成功的第一步。芮小丹采取策略是刺激,具体就是直接问彼此枪口指着时候不害怕,现在是否害怕了?

由此引来对方不屑一顾的答案,是“多余”。

而后芮小丹正告王明阳,自己坐在这里不是为了获得口供,这不影响审判结果,如此只不过两个原因,一是走完法律程序,二是人道主义的给予灵魂净土。

“净土”这个非常心理的词语,开始强行植入王明阳心中,对于他来说,表面的轻屑后面恰恰是在意。

这个步骤对于一般心理咨询而言,就是让人由理性反应变为感性反应,话语刺激就是要让人开口,只要说第一句,就会有第二句乃至无数句,这就是人性。

选择什么话题进行刺激,需要深入细微的观察,这就是共情的具体化。刺激要恰当,且刺激不是目的,是为了引起心理反应,也意味着对方对于心理咨询师的认同开始。

第二步,让交流顺利有趣进行。

开口说一句话很重要,但目的是要继续说下去。一个人为何喜欢滔滔不绝,一个人在不想说话时凭啥会说个不完,那就是引导对方说他喜欢的话,说他懂得在行的话题,如此简单而已。

芮小丹就此从灵魂净土开始,清楚对方不服气心理状态,又采取三步曲,从文化属性、理解经典、画个句号步步为营。

王明阳瞧不起净土说法,其实是瞧不起说这话的芮小丹,芮小丹顺势主动提出“讲理”,这正是王明阳自视甚高的地方,当然也是他兴趣所在,关键是找到对手。

于是芮小丹从强盗逻辑说起,痛斥王明阳之类遵循的不是强势文化,而是弱势文化,误把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视作所谓强势文化。

强势文化要遵从规律,是自然而然正常获取成功,而弱势文化是依赖强者,不敢正面竞争,只能偷偷摸摸用拳头行事,试图非正常的破格获取,遵循的正是懦弱哲学。

打击王明阳气焰之后,接着开始讨论净土出处的圣经文化。由此引出圣经的一般教诲,即信就得救上天堂、不信就得罪下地狱,以及佛教的因果轮回报应。

在王明阳质疑这不过哄小孩把戏的逻辑时,芮小丹及时给予积极肯定,赞同认可他的说法,同时又指出这是误解了经典文化涵义。

如同中国禅六祖慧能大师一番话,经典法则不过智者写来解释给愚者的,法无二般,人有迟疑,简单说就是高深道理无法说给一般人听,因为根本就听不懂,说了白说还没有效果。

为此,芮小丹告诉王明阳,因果轮回等等朴素道理是引导普通人的,真正明白人是要超越这肤浅的,要进入“窄门”,要“觉悟”,要“得道”。而朴素道理的提出,正是这些经典法则的高明之处,又如慧能大师说的,“非经典错了,是误解经典罢了”。

咨询进行到这里,基本达到预效果,王明阳心理强势已经被彻底打败,于是芮小丹又提出“画句号”心灵安放净土的话题。

第三步,画句号后不说不快。

王明阳纠结的是出卖背叛同伙的道义包袱,这是闭口不说的心理障碍,为此芮小丹直接点破,出卖与背叛不是一回事,不是出卖灵魂,而是背叛罪恶邪恶,需要清洗自己的灵魂,哪怕一分钟也是有意义的。

最后试图负隅反抗的王明阳抛出一个假设,如果自己还是不说会如何。

芮小丹一句话击倒他,文明是建立在这个人是人基础上的,不是人的人当然不用安放灵魂。

就此芮小丹彻底击垮对手,甚至让王明阳不说都不行,只有彻底交代才有心灵净土的安放。


至此,芮小丹作为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其心理咨询目标完美无缺获得实现,也顺势完美诠释了“神是道,天道自然,如来”,把基督教、道教、佛教融合于一体。

限于篇幅与时间问题,我们不能再多谈,对于芮小丹这个经典咨询案例,以后有时间我们再分析、学习与借鉴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