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更文章“概念法则”套路谈

 王明鹏 2020-03-26

概念投射出个体生活的意义,内涵是自己体会到的,外延是自己观察并觉察到的大家行之有效方式。

搞明白概念的内涵、外延、二者关系、联系实际,用李克富老师自己的总结,就是“横向的内涵联系,纵向的外延联系,纵横向的互相联系,天马行空的胡乱联系”。因此,这个写作方式用可以命名为“李式概念写作法”,而写作目标就是“好写、好看、有效”。

 

自小就开始写作文,回忆总是不舒适。记得当年作文课上,面对黑板上醒目作文题目,总是愁眉苦脸,搜肠刮肚,老师给过套路和阐述,然而下起笔来颇费踌躇。

现在知道一则缺少码字体验,如同学车初始任凭教练口吐莲花也无感受,二则缺少写作套路,如同完成一个任务活动,缺少总体框架也就无法俯瞰总体,不能气定神闲不急不忙。

受到李克富老师理念和榜样鼓励,跟着学写文字,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最初是心理研修三个月日记,多年过去历历在目,形成的新图式结构多少有点痕迹,可以随手写点东西而不发怵。

这期间有过思考如何快速写字,毕竟不是搞创作,也不是言志向,不过试图留下点思考,顺便练习意志品质。大道至简,无论说话还是写字,还是那三层次四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为了什么、怎么办”,这样的做的最大理由则是大众习惯思维方式。毕竟写的东西不仅仅自己孤芳自赏,要让看到的人起码顺畅读下来。

基于“思考”的写字理念,非常契合工作随笔需要,也再次印证了李老师的深刻体悟,他认为写文章三要素中,按照重要程度排序为“观点、内容、文笔”,这对于希望借助心理学视角看当下的自己来说,多少也是一个激励,毕竟谁都希望写点自以为有观点的文字。

听李老师课程,讲授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知识概论,在信息量极大讲座中,发现了连续多年日更文字的他谈到写作方法,这随意而到的写作方法,看似套路其实是笔耕不辍的精华心得,实在符合李老师一贯讲课风格“好听、有效”。

这个写作方式就是以概念为基础,进行具体化处理的过程。既然写一段文字,是为了表达观点,这好比工作汇报,调研报告,不是无病呻吟,要言之有物,于是必修围绕核心概念展开,为此写作架构也就自然展现。

首先搞明白概念内涵,即定义,引申含义,类比;其次说明白概念外延,列出主要内容,包含要素和种类;第三就是把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彼此联系,容易混淆的解释,日常误解的澄清;第四就是扩展思路,顺着概念特征联系实际,抒发感受,写出体验,告诉方式,当然核心目的围绕概念展开,是升华,是总结,是实效,是有用。

这四个步骤,就是搞明白概念的内涵、外延、二者关系、联系实际,用李老师自己的总结就是,“横向的内涵联系,纵向的外延联系,纵横向的互相联系,天马行空胡思乱想的胡乱联系”。因此,这个写作方式用可以命名为“李式概念写作法”“李式联系写作法”,而写作目标按照讲课目标可以修改为“好写、有效”。

其实,写作和讲座原本就是一体两面,都是观点的表达,不过后者更加口语话,易于接地气,因此目标自然是“好写、好讲、实用、有效”,好写在于人家好看,好讲为了别人好听,写作讲课为了有用处,这样的目标一致也就不足为奇。

由于结合实际,符合常规思维,因此李老师这个“概念写作法”非常好用,好学习,容易借鉴,而且可以接地气,促进思考,如同精神分析般洞彻黑夜里黑房子里那只不存在但是极其重要的黑猫。抓住黑猫不重要,抓的过程才重要。

例证这个写作方法,简单分析几篇文章吧。

先是本文,说实在写的过程偷懒的没有搞构架,不是好习惯,可是因为感受深刻也就一气呵成。回顾文字架构首先符合常规思维,提出写作不好写的问题,简单分析两个原因,最后给出李老师概念写作法的解决办法,这是问题三要素分析法。按照概念写作法分析,首先“写字”这个概念的内涵不用多说,穿插点出“三要素”即可,其次说明了写字外延,即常规问题要素方法和概念写作法,互相和胡乱联系的则是写作和讲座类似,还有案例写作文章的架构分析。

再看李老师最近几篇力作,也是他的讲座文字稿,关于一次性咨询十个理念的逐一详细解释。

谈要有强烈时间概念文章,说明咨询时间规定,外延则是求助者和学生们对于时间规定的两种疑问,进而联系到两点体会,前十五分钟定咨询目标,后五分钟总结后布置家庭作业,还联系到海伦凯特的名著。

谈情感流露文章,先通过情感不是宣泄反向说明情感内涵,而后引申到去压抑,防御机制,这是谈内涵的逻辑演绎法则,显得自然深入,当然也可以理解为谈外延的几种形式,最后提出压抑导致问题、压抑导致成长,算是外延,最后联系到关系才是解决压抑的良药,给出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应当说概念法的联系作用,更多体现了有效的处理建议。

谈谨慎的积极文章,通过“这个问题即使我告诉您答案,恐怕您还是不明白;即使您明白了,也还是不能像我一样在具体操作中保持谨慎的积极”以及厨师炒菜类比,说明了谨慎的积极含义要在实践中体会,为此反向说明不是什么,相当于外延罗列和互相联系,包括不要盲目、不要静观不作为、要点是积极。

谈野心不太大文章,首先演绎推理含义,从野心到上帝情结到自恋,外延是自以为救星或牺牲,联系到咨询为有求就帮和有缘才帮,提出建议为创造性中立和咨询陪伴。“我的能力非常有限,心理咨询最终的效果取决于您的努力。”“咱们就先从实现这个小目标做起吧,再大的野心也得付诸行动啊!”

谈诱因文章,说明不重视诱因在于这是惯性思维模式,无法解决问题,为此列出谈问题的两种方式,目的论的“继发获益”和维持论的“对立统一”“引入关系”。这说明概念分析时候要灵活,可以阐述引申,可以反向解释澄清,重点是外延表现,以及联系论之下的有效方法。写作大咖樊荣强有句话,所谓心灵鸡汤就是只说是什么为什么独独不说怎么办,何以如此,通过李老师文章和咨询讲座可以看得出,那种鸡汤文是因为没有实践没有体会就没有发言权就不敢说罢了。

谈缩小事实性查询时间文章,首先定义得出要区分事实和真实,而后外延区分真实的真实和描述的真实,引出记忆的故事是靠不住的,为此联系到要关注软信息非硬信息、关注当下情绪状态、用非事实性查询解构心理问题。

总的来说,写作要有个框架结构,这个符合大家基本思维模式才可以,在这个前提下能有独到或者自己体验看法,才算写字有效有用,而围绕基本概念展开内涵和外延的讨论,无疑提供了一个写作具体切入点方法。

概念投射出个体生活的意义,内涵是自己体会到的,外延是自己观察并觉察到的大家行之有效方式。是为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