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月春《古韵新歌》解读 宋彩霞 不记得哪篇文章里,我曾经说过:“好为人序、好为人评”,难免遭人诟病。但是,为杨月春《古韵新歌》说几句话,我却是欣然,因为我喜欢她的作品,喜欢她的人品,喜欢她的才情,更敬佩她的崇高格调。 恕我斗胆,当今文坛,文学的价值评判确实有点本末倒置。写几篇白话小说、报告文学、电视剧很容易吸引眼球,造成明星效应。(早在10年前就有好多诗友劝我写电视剧,说凭你的文采一定能一炮打响。)当代作家、文学爱好者中,开口闭口博尔赫斯、加西亚·马尔克斯者大有人在,而对于中国的国学闭口不谈或者干脆不懂。殊不知数千年中国文学史中,诗经、先秦文学、建安文学、汉赋、唐宋诗词、元曲、清明小说,一座又一座的文学丰碑,没有一座是今人轻易逾越的。上世纪初的几位文学大师如鲁迅、郁达夫、沈从文、聂绀弩、钱钟书等无一不是国学根底深厚才有不朽的作品传到后世。换句话说,只要你是个中文写作者,你就不能漠视中国的国学,否则你就成了食洋不化的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杨月春是深得其中真味的。这从她的作品里可以读出来。没有扎实的国学根底,断然写不出这样的作品。 当然,更重要的是才情。 清代诗人袁枚云:“书到今生读已迟。”话有点过头,但也不无道理。生而无才,光靠死读书是不能出语惊人的。从这个角度,我认可这句话。很显然,中规中矩地写几首旧体诗词不难,弄清楚格律,依样画葫芦就行了。但要在作品中展现才情流淌出浓郁的诗味就难了。现以获得首届“周汝昌杯”传统诗词大赛一等奖的作品为例,《摸鱼儿·缅怀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 空伤戚,香烬轩空烛短,愁盈花谢春远。红楼新证惊人语,赢得文坛铭赞。新菊缅,常感念、一生沥血遗文卷。高风天漫。抚卷自无眠,滴干珠泪,唯有一声叹。 这里引用周笃文老师的点评:“深情妙想,文如其人。一起五句,望长天而追想仙踪,思泰斗而泪盈梦境。宛转关情,非凡手能到。“心默唤”八句,笔姿一挽,便推出“思弦成翅”之奇想,飞到青埂峰去造访先辈大文豪,可谓想落天外。”诚哉斯言。 诗乃心灵之香。好诗词能令人振奋、沉醉、感发意志,流通精神,以至于手舞足蹈而不觉。打开《古韵新歌》,亦时有令我兴奋之句。灵心善感,壮志凌云。发为诗词,弥见烟霞之高致与磊落之诗心。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月春的诗词不但格调高雅,而且清通可诵,如同山涧溪水一样流畅自然,不用琢磨,无需索解,自然而然便受到她情感的冲击。 山水,是涌动于诗人心中的最重要的情愫。她在第三部分的小序中写道:“山水含芳意,春风入画图。她说她喜欢王维、孟浩然、陶渊明等先贤的山水田园诗词。更欣赏他们那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态。“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她用诗词的方式表达自己商旅过程中所见山水、人文、景物的感受;更愿意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面前,无欲自然心似水,通过修为淡泊明志,抵御名利的诱惑,守住自己宁静的心田。”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写的。如《游盘山组诗 》共计十五首。其《山上人家》云: 盘山自古景奇佳,簌簌松峰万朵崖。 莫怕山深无卧处,香云缭绕有农家。 《仙境》云: 流连冀北水云间,平日难能有空闲。 但忘山前来去路,赖于山里且做仙。 《茅屋》云: 倚杖有心上顶端,踌躇更怕脚腿酸。 听得挂月峰眩目,茅户读书不看山。 反映此一题材之佳句妙想,真可谓层出不穷。如 《禅院钟声》云: 古时明月古时松,古寺仍鸣夜半钟。 看透人间烦恼事,红尘利色总为空。 一、二句写出境之清幽景致。第三句笔锋一转,陡地以深切感悟,为我们推出一个哲理来。笔姿灵活,引人入胜。不可轻易读过。再如《松下清泉石》云: 乱云化雨润奇峰,便有清泉百股生。 明月清风谁与坐,泉石松下有仙翁。 全章灵气珊珊。最喜其以“清泉百股生”。接着以“明月清风谁与坐”问,最后自答。是奇思妙想。 《晨钟暮鼓》: 佛前谁是修禅人,跪拜应修欲念身。 无欲自然禅意到,晨钟暮鼓警凡尘。 首句“佛前谁是修禅人”直接发问,引人警醒。后面一气呵成,颇具禅意。 又《盘山柿子》云: 秋来遍野好风光,红叶枝头缀满黄。 城里依然愁暑热,盘山柿子已添霜。 《盘山红果》云: 莫道盘山只翠茏,秋来景色与霞同。 山楂不吝胭脂色,尽染层林处处红。 见出诗人笔下神采与胸中奇气,皆极饶风致之美句。 月春诗的另一情结,是对家山先贤之缅怀。有两首长短句最见匠心。其《蝶恋花·追思周汝昌先生》云:春残芍红,我徜徉于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故居旁的海河故道追思缅怀周汝昌先生,心中惆怅无限,作词以记之 芍药花残伤念远。散乱红香,曾醉红楼畔。解味痴情萦梦断,西山无语飞云乱。 故道柳风摇两岸。如血残阳,照我徘徊晚。欲捧清波驱此怨,泪流却使长河满! 自注:“解味痴情萦梦断,西山无语飞云暗”周汝昌先生生前研红解梦,别号解味道人。仙逝后长眠于北京西山。故道:故道指海河故道,其为海河一景,毗邻周先生故居之地。” 其“如血残阳,照我徘徊晚。欲捧清波驱此怨,泪流却使长河满!”意境高拔,读之泪下。 其《洞仙歌·千秋一寸心》 ——悼周汝昌先生逝世周年有感 依依河柳, 缀泪珠成串,故道初晴坠红满。 雀声咽、愁绪欲剪还增,偏又见,芳草无情路断。 倚栏凭吊处,月又西残,一代鸿儒渐行远。案雪一灯明,墨笔空悬。曹公梦、解评谁管?叹去去、长辞竟无还,泣诵展儒篇,寸心斯见! 诗人认为“曹公梦、解评谁管?”,她仿佛不假思索信口吟出。而“叹去去、长辞竟无还,泣诵展儒篇,寸心斯见!”每读至此,我都忍不住击节,我知道她是从心底里凄清婉转的,牵动人九曲回肠。而这种用过功夫的自然流畅是最难做到的,非才女莫办。 《惹人更欲说红楼》 云: 沧桑如水向东流,半卷红楼总是愁。 解味痴寻青埂去,惹人更欲梦红楼。 诗对一代鸿儒周汝昌先生的文章、著作深表敬仰。充分肯定了其《红楼梦》之研究成果。悲壮慷慨。 还有对天津大爆炸中英烈的悼念。如 《写在天津港大爆炸遇难者头七忌日》逢头七忌日,津城雷雨交加、人泣天悲,以此诗沉痛悼念在8.12天津港大爆炸事故中逝去的同胞。 雨落雷惊玉宇哀,残烟犹绕废墟台。 魂消梦断浑无计,百命痛失不复来。 又:《悼念在大爆炸中牺牲的消防员》云: 闻新婚吉日年轻消防队员,赶赴救火现场不幸壮烈牺牲,含悲而作。 燕尔新婚才几日,冲天大火殒英才。 一帘绣好重莲舞,双枕描成对燕来。 妻小回身藏泪落,母慈翘首盼儿来。 离殇魂去津城暗,泪雨连天洗落埃。 对殉难者的痛惜无以言表,故于句末重笔表之,同令英灵浩气长与河山同此不朽。 月春为诗工于炼句,笔致雅畅。境界之清奇,尤足多者,如2015年参加《中华诗词》南戴河金秋笔会的几首诗如《荷塘采风》云: 水畔低迥下笔迟,荷花自古有名诗。 梦中我似蝶翩舞,飞到花心觅好词。 《秋日荷塘采风》云: 学做荷诗绕水塘,叶黄暗绿茎棕黄。 残塘何处寻诗眼,忽见红莲立晚阳。 《秋荷情》云: 雁队向南一字排,我偏向北赏花来。 秋塘不是无情物,留朵红莲为我开。 《海畔中华荷园泛舟有感》云: 柳飘莲动小舟摇,忘过荷塘第几桥。 好似江南终不是,又听荷雨又听涛。 《观沙滩艄公雕像有感》云: 海岸上有一艄公雕像目似感伤,引动恻隐之心而作 迎风踏浪偏成梦,搁浅沙滩似感伤。 我慕艄公心向海,进舱偷做小船娘。 上面几首小诗活泼、灵动,极合诗法,或许这正是现代诗词所追求的效果,月春做到了,于是她的诗词充满了新诗活力。 又:《奉和马凯副总理韵热烈庆贺四代会召开》云: 诗词唱和莫来迟,老树新花赞俏枝。 古月不随流水去,好帆犹可助船驰。 海池研墨吟词曲,天纸裁笺作画诗。 万里鲲鹏风正举,九天揽月正当时。 好一个“万里鲲鹏风正举,九天揽月正当时”诗之高情雅韵,奕奕生辉,谁不为之动容。月春春秋方富,持之不懈,其成就岂可限量。 最后以我的两首诗作为本篇的结束语,以表达我对杨月春诗家的敬意: 首届“周汝昌杯”诗词大赛致月春 君是诗坛一小丫,却能摘得大金瓜。 无边春色因函月,优美秋声向此花。 台上连珠飞广宇,客中带彩落奇葩。 初心不改青云志,长约清风饰岁华。 京津冀“创之美“最美女性杨月春印象 小院瑶花抱一窝,手工极品似星罗。 飞机衮衮浮空语,艺栈萧萧有浩歌。 已把灵心酬雨露,还将肺腑写山河。 精英大美京津冀,笔底春风复更多。 自注:“飞机”句,乃该公司研制的无人驾驶飞机。 2016年12月于京华白雨庐 南歌子·读红楼梦 宋彩霞词 丁时祺曲 几点催花雨,三更梦不成。临窗默对一天星。那朵云儿脉脉向东行。 一卷红楼梦,悠悠石上情。灯花缭绕念曾经。可惜曾经都是落花声。 【刘鲁宁评】:眼前影,书中情,词很短,甚至来不及报出红楼人物的名姓。“落花声”一句很传神,疑是黛玉葬花时洒落的一滴泪珠,被诗人轻轻地接在了手心,放入了诗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