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专栏-李克富|学习始自模仿

 王明鹏 2020-03-26

编者按:李克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心理咨询行业领军人物,新阳光研究所创办人,出版《三个月改变孩子一生》《行走中的思想》《自由的联想》等近十本专著。李老师“后现代思维”可谓拍案叫绝,不由你不被敲打的“痛并快乐着”,现承蒙李老师同意,编发其生活心理随笔,以飨读者,相信朋友们受益无穷!


学习始自模仿

文 | 李克富

说实话,每当听到有人说某学生讲课像我时,我打心眼里高兴。这让我想起,当年有人说我写字、讲话和处事风格像我的某位老师。

像,是高度的认同;认同,才会主动地模仿。

其实,看学生能够从老师身上学到多少,有个重要指标:模仿。当一个学生开始在模仿老师时,就真的把老师当作将其领进门的“师父”了。

按社会心理学的定义,“模仿是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现象”,由此可以说:一个人模仿另一个人一定是主动和自愿的,甚至有时候是无意识的。

被动的、被老师或别人催促着的,定然不是模仿。由于模仿是学习的基础,那些缺乏模仿意识和能力的学生,学习起来注定是困难的,所学到的东西自然也十分有限。

经常跟几个亲近的学生说,别以为心理咨询有什么诀窍,我的经验就是先模仿,也就是听话照做:“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因此,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我不关注文字量和知识点,而是看有多少内容能够重复我讲课时的原话;看学生做案例和听学生们讲课也是如此,我认定其原样复制的程度,也就是其实操奠基的厚实度。这种学习方法就像背诵,看似很笨,却常常受益终生。

昨晚有学员电话里说正在复制我的一堂课,并说她已听了好多遍,还反复看过我的录音和录像。让她讲给我听,她几乎是背诵或照着讲稿念了下来。我觉得很好,至少比我当初刚模仿自己的老师时要好很多。我一点也不怀疑,在这种模仿的基础上,假以时日,她定能成为讲课高手。

她说,这得感谢我去年给她打掉了傲气。她说,那天在听她讲课时我曾很严肃地训斥她:“先别瞎发挥,我怎么说的就原封不动地照着说!”这事儿我早就忘了。她还说,那天我在打掉了她的傲气时,却保护了她的自尊。问为什么,她答,那天我当着同学的面对她说:“像你这种改动老师原话的学生就像鲁迅,可以成为伟人,但永远不能与藤野先生莫逆于心,更难以继承老师的衣钵。”后,她又截图发来我去年4月27日涂鸦的《藤野先生的悲哀》。

这马屁拍的,我通体舒坦!

今晨回顾自己的学习与实践之路,我觉得模仿是最值得分享的经验。我曾模仿过很多同行中的高手,当然人家至今也不知道我是谁。(这种心理被潘光旦先生称为“私淑”——“私淑是指未能亲自受业但敬仰其学术并尊之为师之意”。)您可能想不到,当我步入心理咨询行业不久,央视刚开播了一档叫《心理访谈》的节目,我立马成了那些咨询师嘉宾的拥趸,每期必看,从语言到动作都反复模仿。

今晚是“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班”的第三次课,届时我会让大家看一期节目。这是怀旧,也是向逝去的岁月致敬,更想让学员们体会一下我所走过模仿之路,以期共同探索今后的路怎走。

但愿能理解我的用心之良苦。

因近日太忙,学员的作业还未来得及仔细阅读。在抱歉时也想对学员们说——

你们所做的,永远要比我嘴上要求的差,但是却永远要比我心中想象的好。因此,我口头上总是表达各种不满和批评,但内心里却对你们赞赏有加并以此为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