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伴你行41:学习的动力

 王明鹏 2020-03-26

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如水岁月,稍纵即逝,高考陪伴,无限感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不来不去,无对无错,记录下来,留住刹那~

高考你好-41:学习的动力

知道一点摄影皮毛知识,总是拍不出像样照片,“到此一游”的水平自己都不忍睹。

有机会请教别人,指着人家图片,说起如何构建图片里的背景色调,自然说到色温与白平衡。

理论上说起来,就是通过适当调整色温,努力构建符合当时场景的光线特征。由于光的色温是客观不可改变的,于是要想获得特定目的色温效果,对于相机来说,可以操作的就是相机白平衡调节了。比如,色温低了呈现暖色调,那么相机白平衡调的越大,相对光线色温就越低,越容易呈现暖色调。

问题是,不知何时起,固定想法里,我把曝光补偿按钮与白平衡调节混为一谈。与人家说起来,各说各话,点头称是,后来发现鸡同鸭讲,自己完全搞错了。也终于恍然大悟。

知道点理论,谈不上操作,贻笑大方自然不奇怪。

类似学生学习,一听就会,一做就错,也是如此。不是真的会了,只是感觉会了,感觉很美好却需要刷题检验。

想当然,这是问题出现的关键。

生活里的很多问题,其实大都想当然的结果。比如会看到很多警告标识,“请勿乱扔垃圾”“禁止吸烟”“严禁停车”“严禁大声喧哗”,可是越是这样标识多的地方,毫无例外违反者总是很多。

再比如,我们对待孩子教育上,习惯批评惩罚而非表扬肯定。遇到不合心意,气不打一处来,惩罚的想法油然而生,就如感冒时候忍不住打喷嚏。

我们以为,针对别人错误,或者我们不满意地方,及时批评指正才是正道。殊不知,我们恰恰搞反了惩罚与强化的关系。

在心理学上,这二者有着截然不同效果。

早上送小伙子去学校,他说车上显示时间慢一点,前天迟到被罚站了。

我颇有些惊奇,不由对此说道,初中时候没少迟到,也没少走廊罚站,不过那时候常常好朋友一起罚站,还不亦乐乎,现在没有那时候心情舒畅吧。

小伙子承认,也希望不迟到。

不由想起有家长抱怨孩子,早上磨磨蹭蹭不着急,路上跑的再快也需要时间啊。真是不容易。

问题是,孩子们都不希望迟到,也担心会迟到,与其说是畏惧所谓迟到的惩罚,倒不如说是本性里积极向上。

一个不在乎自己的人,外在的惩罚几乎不起效果,作为例证的是,小伙子同班一个同学热衷玩电脑游戏,在老师家长不断惩罚批评之下毫无收敛,没有好转。

心理学研究早就证实,比起惩罚,强化才是最有效的。

强化是表扬、肯定、赞美,以及种种奖励激励,有很多强化物可以使用,带来的是被强化的行为重复出现。

而惩罚看起减少了不良行为,其实隐患很多。惩罚结果会产生逃避,比如热衷电脑游戏的学生不理不睬现实,消极逃离现实。

惩罚还会导致攻击行为,狗急跳墙,兔子急了会咬人。常见社会新闻报道,恶性伤人事件几乎都是惩罚酿就的悲剧。

更可怕的是温水煮蛙效应,惩罚的结果导致被惩罚者出现退缩行为,这在小孩子身上比较常见。初生牛犊不怕虎,为何天真烂漫的孩子慢慢变得畏手畏脚,家长需要检讨自己教育方式问题。过多的惩罚导致孩子行为退化,如同蜗牛蜗居在厚厚的贝壳下,不敢再尝试新的社会行为。

这种家庭教育的结果,使得孩子学会了学不会,这叫做“习得性无助”,家长们不可不深思。

尤为警惕而可悲的是,家长们喜欢惩罚还在于,这种即时教育立竿见影,从而起到了“强化物”作用。这样强化的结果,导致家长自我感觉良好,一次次得意洋洋重复着。

当我们乐于批评别人,自认为效果很好时候,其实体现的是人家良好的积极自省品质,根本就不是我们惩罚的结果。你无法唤醒装睡的人,自然也无法惩罚出好人。

知道上学迟到不好,努力避免迟到,这样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甚至可以说,学习的动力由此而来。2017.4.2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