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惩罚之学问

 火花石传说 2020-03-26

摘自《辩证养心》文稿,李崇军/文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问题,要重视使用“精神惩罚”。至此,一个历史故事《治罪新招》讲:

唐代李封任延陵县长,官员或老百姓中有谁犯了罪的话,并不用板子打,只是命令他们自己裹上碧色头巾,以此作为耻辱的标记。

根据所犯罪行为的轻重,来确定裹碧色头巾的天数,时间满了以后就去掉。穿了这种服装出入的人,都认为是莫大的耻辱,都互相劝告、勉励,不敢再犯罪。该县的税收每年比其它县交得快。在李封在任期间,没有打过一个人的板子。

该历史故事给人启示:解决社会问题,惩治犯罪分子,给予精神惩罚,效果明显。

在现实生活中,惩罚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惩罚,另一类精神惩罚。按通常情况讲,只要对人实施了物质惩罚就实施了精神惩罚,实施了精神惩罚未必实施了物质惩罚。该历史故事所言:“用板子打”,这既实施了物质惩罚又实施了精神惩罚,又所言:“裹上碧色头巾”,这是实施了精神惩罚。

在现实生活中,批评人、训斥人、责备人、羞辱人、辱骂人、贬低人、丑话人、笑话人、威胁人、恐吓人、欺压人、冷漠人、排斥人、否定人、反驳人、怀疑人、不信人、不服人、顶撞人或通报人等,都是对人实施的精神惩罚;按通常情况讲,为人处世较差的人比较随意对人实施精神惩罚,为人处世较好的人比较慎重对人实施精神惩罚。实施精神惩罚是提醒人、警告人、纠正人、鞭策人、刺激人、挽救人或帮助人等的一种做法,有可能是不尊重人、不理解人、不爱护人或不照顾人等一种做法,也有可能是贬低人格、侵犯人权或实施人治的一种做法。

在现实生活中,作为领导者、管理者、教育者或监督者,要认真研究、对待或解决如何实施好精神惩罚的问题,该问题是一大工作问题,如果这一大工作问题能得到较好解决,就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艺术,否则就会降低自己的工作水平。一般而言,对初犯错误、犯小错误或不是故意犯错误的人,就不要实施精神惩罚,即使要纠正,也不要公开点名批评。对屡犯错误、犯较大错误或故意犯错误的人,就要给予较重的物质惩罚和精神惩罚,或用精神惩罚代替物质惩罚。对犯了错误不加悔改、犯了错误有较大负面影响或犯了错误依然问题严重的人,就要给予严厉的物质惩罚和精神惩罚。

在现实生活中,凡是实施精神惩罚都是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使人产生一定、较重或强烈的心理反应,如果一个人受到了精神惩罚之后,能够正确理解,觉得受到其精神惩罚是对自己好,有利于改正错误、做好工作,就会产生较好的心理反应,人与人之间就不会产生对立的一些矛盾问题。如果一个人受到了精神惩罚之后,不能正确理解,觉得对方是跟自己过不去,总是为难自己、伤害自己或整治自己,就会产生较坏的心理反应,人与人之间就会产生对立的一些矛盾问题。因此,实施精神惩罚一定要慎重,其中要视人、视事或视情而确定是否实施或如何实施精神惩罚;实施精神惩罚往往是无形和有形相结合,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给了不好的脸色、表露出有不好的态度或说了不好听的话,使人受到了精神惩罚,其中的“不好的脸色”、“不好的态度”或“不好听的话”就是“有形”,然而,如果这种“有形”没有被旁人察觉,这种“有形”就变成了“无形”。因此,实施精神奖惩要有意识地把握好无形和有形矛盾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凡是实施物质惩罚都是为了给予精神惩罚,如果通过“打人”、“扣钱”、“限制人身自由”或“否决、取消或降低物质待遇”等实施物质惩罚而使人感到难受、痛苦或悲伤,并能自查、自纠或自律,就是实施物质惩罚给予了精神惩罚,并达到了实施物质惩罚的目的。如果通过实施物质惩罚而使人不屑一顾、不以为然或不为所动,不能反省、自纠或自律,就是实施物质惩罚未给予精神惩罚,未达到实施物质惩罚的目的,因此,人们实施物质惩罚之前要考虑“精神惩罚”的问题;无论是实施物质惩罚还是实施精神惩罚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因此,如何实施物质惩罚和精神惩罚的问题要视“目的”而定。

在现实生活中,本该实施物质惩罚,但只对人实施精神惩罚,相对而言,是对人从轻惩罚的一种做法;本该对人实施较重的物质惩罚,但实施了较轻的物质惩罚,使人有较大的心理触动,并能自查、自纠或自律,这是一种不错的做法;屡次实施物质惩罚无效之后,采取一定方式给予精神惩罚而起到较好效果,这是一种聪明的做法,正如该历史故事的做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