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批判勿戴有色眼镜,鉴古评今不宜双重标准

 老友mk09qda3vs 2020-03-26

没有一流的书法批判家,就不会有一流的书法作品。书法批判越活泼,书法局面越生动,书法的理论研究、艺术创新与书法美学就越繁荣。今日的批判家绝对数量并不少,著书立说不乏其人,有影响的并不多,尤其是具有公信力、号召力、权威性的书法批判家更少,这在一个层面上也反映了当代书法艺术研究看似红红火火,实质上特别肤浅浮躁,因此,各种书法怪涎此起彼浮乱象频仍也就不足为奇。

书法批判勿戴有色眼镜,鉴古评今不宜双重标准

权威丧失,则草根抬头,江湖崛起。丑书吼书没人批,乱书射书没人管,不是没有人想批想管,但是批不倒、管不住,没有振臂一呼群起响应的核心人物。

古往今来对书法的鉴赏批判无外乎两种途径:好中寻差,差中寻好。当审视一幅好字时,就是要去挑刺,扒拉出它的缺陷;当审视一幅不好看的作品时,就是要去找它的闪光点,寻觅不凡之处。

我们一方面喊传承,一方面喊创新,实质上,传承的多,创新的少。书法艺术总体上今不如古是实情,但一味厚古薄今未必就客观,不少人始终丢弃不了泥食古典的心态,在对古人顶礼膜拜的同时,是鄙视厌弃今人的一切作品。这就逐渐形成了一个书法批判的怪现状——戴有色眼镜去品鉴古今书法作品,用双重标准去衡量古今书法成就。看今人,就是鸡蛋里面挑骨头,有则论差;看古人就是泥沙之下寻金珠,有则夸好。

书法批判勿戴有色眼镜,鉴古评今不宜双重标准

两千年的书法长河群星灿烂光彩夺目,巨匠圣手会在某个时代结伴而来横空出世,也会在某个漫长时期暗然寂寂空无一人,实际上,真正的书法大手常须经过数百年的沉淀与遴选,是所谓“五百年一大师”。因此,以一个时代的今人去比肩两千年大浪淘沙的名家大手,自然只能是荧火对日、高山仰止。但是,古人除了大手,还有一般的写手,总不能说所有古人好过一切今人吧。

书法批判勿戴有色眼镜,鉴古评今不宜双重标准

有时我们把书法解构太碎、参勘太破,并不是一件好事。古人对书法的情感认同,远比今人来得朴素。一支笔,一张字,写字,写好看的字,或再来点特色,彰显下性情,如此而已。今人有的论起毛笔来,大谈硬笔无书法,就仿佛毛笔就是为艺术而造,谬之大矣!古人用毛笔,就如同今人用硬笔一样,首先是实用性,只是书写工具罢了,没有多么多么的玄乎。

书法批判勿戴有色眼镜,鉴古评今不宜双重标准

看到今日一些大师不厌其烦的大秀技法,形式上确实丰盈多元了,却丧失了书法最质朴的初衷,实质上却是偏离书法艺术越来越远。而书法的批判更是如此,始终摘不掉厚古薄今的有色眼镜,始终放不下古今有别的双重标准。

以古人一句诗用作文尾——今人未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书法批判勿戴有色眼镜,鉴古评今不宜双重标准

抱庸闲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