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说清华伪九《祷辞》的“百湩川”

 昆曲及文史小站 2020-03-26

也说清华伪九《祷辞》的“百湩川”

在2019年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九)》收有《祷辞》伪简一篇,其中的一句,由整理者释译成今文为『奴(如)百湩(涌)川之䢜(归) (上母下田,海)』。于是台湾此地的苏建洲先生就在今年初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发表了〈说清华九《祷辞》的“百湩川”.〉一文,立主『潼』此一棣定的伪古文字不应如整理者释为『涌』,而应读为『注』,举列了洋洋洒洒的例证及理由。如了上博四伪简《曹沫之阵》及清华七伪简《越公其事》等伪古文字的例为证。并从古书里举证『“注”有衔接、附属之意』及『“湩”亦可直接读为“属”』。

由于苏建洲先生一向都不考上博简及清华简是伪简,于是对于此些伪简里的今人伪造的先秦假古文字,就从什么通假等等去研剖,殊不知,此些伪简假造文字的,他们除了参考市面上出现的甲骨文及金文及先秦简帛字书来参考,也参考后世如东汉《说文》、宋元明《广韵》《集韵》《古今韵会》及清初《康熙字典》里以已意拼合文字部件,造出假先秦古文字。若不明其情,而去求解,像极了椽木求鱼。此吾人已分析了不少上博伪简《周易》里的假造字,查出这些造伪者的造字的依据,又是引用东汉《说文》,还用到宋代《集韵》、元代《古今韵会》,再加上清初《康熙字典》都当成造字灵感的参考书而加上自我想象力造出来的,令人捧腹不置。苏建洲先生若取来读一读,就可以明白上博简及清华简都是伪简及内中都是今人假造的伪古字而已,无甚研究价值。

其实,此《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九)》的伪简《祷辞》里的『百湩(涌)川』的『湩』,明摆着就是『重』字而已,加个『水』部偏旁只不过表示此时『千重』的是『水』而不是俗指的『百重』『千重』『万重』的『山』。至于『百重』是不是适用来称『川』(水),勇于创新造假古文字的作伪上博伪简及清华伪简者早就印证在不介意的径自出样出新在千奇百怪的假造的先秦假古文字之事实中了。(刘有恒,2020,3,26小记于台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