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之间的闲聊话题总是离不开自家孩子,“小孩乖不乖巧”、“小孩前几天又摔了一跤”、“小孩会自己吃饭了”......关于小朋友的话题总是很多,开口说话更是象征着小孩更进一步长大了。 但也有家长疑惑,为什么我的小孩说话早,但是却总是很难对自己的想法做一个很好的表达,总是词不达意呢?其实这是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原因,家长们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可能是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表达。 当孩子尝试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总是去打断他否定他,这样很容易打击到他的自信,忽视了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 去年和同学见面,她的孩子刚满3周岁,正是语言爆发期,小朋友对世界充满各种天南地北的疑问和表达,但每次他的妈妈总会说“你怎么这么吵”、“能不能好好待着”、“别老是添乱”,这种情况久了,在年初的见面里小孩子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逐渐变得不爱开口说话。 作为在孩子成长发育阶段陪伴最久的人,家长很多方面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性格特点,我们常常很容易分辨哪些人有亲属关系,也是因为亲子间的气质和性格相近。 语言表达能力差也会影响到孩子之后的生活状态,在人际交往中处于被动位置,不是很能主动地去与人沟通交流;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容易被误解;影响他对自己的评价,容易造成自卑、胆怯的性格。 父母注意和他的交流方式。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有一个时期是很爱说话,很表达自己的,在这个时候不要太过严苛,就像我同学的处理方式,明显是不可取的,不必达到对孩子的每个想法都必须有回应,可以适度选择你和他的想法对得上的,鼓励他的发言,告诉他这个想法很棒。 让孩子复述故事。 对于训练语言表达来说,故事是一个很好的利用工具。要知道语言的学习,起初在于模仿,然后才是应用。 我弟弟小时候不爱说话,但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我就经常讲些英雄和战斗的故事给他听,并要求他听完之后直到能够复述我才会讲下一个,能够调动他的好奇心去完成这件事,坚持一段时间后再让他逐渐让他发表一点自己对于故事的看法或者自己创造一个故事出来,这时候需要对他的想法和故事表示认可,增强他对语言表达的自信心。 让孩子描述自己的白天经历。
让他讲讲白天在幼儿园里都发生了什么,和老师一起上了什么课,在课堂上表现怎么样,或者是在自己没注意的时候他都在做什么,在他描述的时候帮他理理逻辑,让他知道该怎样去表达事件。 孩子的语言表达不是没法改变的,不要一味地否定孩子的能力,相信他,给他一定的细心和耐心,才是我们家长该做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