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氏牌坊:彭三胡子的神秘传说

 紫微o太微o天市 2020-03-27

▲位于一些民房中间的彭氏牌坊

▲“彭氏宗祠”大部分已拆除

▲柱下仰面石狮

丁许

彭氏牌坊又称袁氏牌坊,位于醴陵市东堡乡拓塘坪村,其北面紧邻原来的彭氏宗祠。建造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系邑绅彭之冕为纪念父亲彭明俊及母亲袁氏而建。

花岗石牌坊具有艺术价值

牌坊为花岗石仿木结构,三门四柱二层牌楼式,歇山顶,龙状鸱尾檐角飞翘。四柱为正方形,边长0.36米,柱下座兽为8个仰面小狮,坊上缕饰狮子滚绣球、二龙戏珠、麒麟和人物等浮雕,形象生动活泼,线条流畅富于变化,雕刻细腻,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中门正面牌额阴刻楷书“奉直大夫彭明俊暨宜人袁氏之坊”,其上竖刻楷书“圣旨”二字,周围环以云龙浮雕,表明这是一座奉皇帝旨意批准建立的功德坊。左右门额分别横刻“敦伦”“乐毅”二字,字体雄健有力。其中“毅”本意为“义”,为同音假借字。

牌坊背面,左右分刻坊主家世铭文,竖排,6字一行,其中有句云:“述义渌桥石塔”。无疑是赞建坊者捐建渌江桥、江东书院及“院前石塔”的善举。正面“圣旨”之下,则载刻建坊题记,其中说:“三男之冕,字世才,辛已叨生,六尺长髯,取用县丞,纪录两次……”

六尺长髯的神秘传说

查拓塘坪《彭氏族谱》,彭明俊生三子,之冕排行第三,生于康熙四十年(1701),正是辛巳年。则到此建坊之年,彭之冕已是62岁。因其一生热心公益善举,功德巍巍,为一县人所传颂敬仰,加上他留有长胡子,乡人都昵称其为“彭三胡子”或“彭髯”。清《嘉庆县志》曾为他立传,也说他是:“髯长六尺,豪爽不可一世。”

六尺长胡,按今尺算就是将近两米。胡子比人的身高还要长,简直不可思议!即使在男子成年普遍蓄留胡须的古代,也算少见的奇闻。加上彭三胡子这位善行义举行为独特的奇人,民间从此流传下来许多关于他的奇异传说,其中就有这长胡子的来历。

那是某一天傍晚,彭三胡子坐在自家庄前地坪上摇扇纳凉,忽然天上祥云翻滚,金光万道冲空,竟是天帝为他打开了南天门!霞光中隐隐传来仙官谕旨:“玉帝念你素行善事,功德不浅。许你说出任何一个心愿,满足你的要求!”

人生千古难遇开天门。彭三胡子却颇为踌躇:要什么呢?功成名就,衣食无忧,儿孙满堂,都不缺呀!他用手捋了捋下巴上的胡子,沉吟半天没有出声。上天却错会了意,以为他只要胡子,便说:“好!玉帝许你有六尺长胡!”这才使他的胡子后来生得有那么长。

图片均为网友“天下人物”摄

为父母受朝廷褒奖建牌坊

传说是奇异的,更奇异是这六尺长胡竟还真有其事!不但见载于旧县志和《彭氏族谱》,就连这座雄伟古朴的彭氏牌坊上,也可以找到证明。牌坊是彭之冕上奏朝庭请求褒奖其父母而建。“奉直大夫”是赐其父彭明俊的封衔,“宜人”则是其母袁氏的“诰封”。自己的生年、行状,乃至六尺长髯,也都载刻在“圣旨”之下。如果不属实,在那个时代,可是要杀头的“欺君”大罪!

其实,传说虽以神话附会事物,只要人肯精心护养,六尺长胡也不是不可能。前些年某报刊就载过这么一条新闻:一女子站在凳上梳头犹“发长委地”。清同治年间,曾参与纂辑县志的张汝霖,有《过彭三髯祠偶题》诗二首,题下自注:“按髯名之冕,号义庵,须长过身,任侠好义。祠在治东十里。”也证明此事不假。

诗中所说祠堂即牌坊后的“彭氏宗祠”,今已大部拆除不存。

链接

醴陵彭氏牌坊,自驾线路供参考:从沪昆高速潭醴段醴陵工业园出口下,不远就是丁字路口红绿灯,左拐直行到大路尽头,然后再左拐一条小路前行200米左右,牌坊就在一些民房中间,有一条狭窄的过道通行。另有醴陵市区到工业园的公交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