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打大仗,没搞基建,吕后、文帝们的百万斤黄金上哪去了?

 思明居士 2020-03-27

先看这张西汉时期各朝的黄金赏赐分配细节。再来看看黄金的去向。

没打大仗,没搞基建,吕后、文帝们的百万斤黄金上哪去了?

【中国货币史】,第104页表格

一,从上表里可以看出这么几个问题:

1汉高祖作为开国皇帝,赏赐大臣功臣黄金42550斤不算多。同他一次性给陈平四万斤黄金相比,这点恩赐实在算不得什么。由于他是皇帝,开创个帝国,再多再少也应该,这个例外就不说了。

没打大仗,没搞基建,吕后、文帝们的百万斤黄金上哪去了?

刘邦剧照图

2孝惠帝一来不再想当皇帝,也就用不着讨好谁,当然就用不着什么金子了;二来出身显赫,前有先皇刘邦,后有母亲吕后罩着。他不用赐金也没有人敢吱声。他用了68斤黄金,也不知赏给了谁?

汉景帝,汉昭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的处境差不多,有钱,国家又承平。他们不是吝啬,就是当甩手掌柜,与其赏赐外人,不如锁在国库中。

3,汉武帝花钱多。依他的个性,再有这么多,他不嫌,有钱他还要打仗。这是个会花钱办事的主子。他花了806940斤黄金,打下那么多土地,值了。他是个会用钱,也会整钱的主子,这还是不用多说了。

4吕后,11000+斤黄金,汉文帝12000斤黄金,汉宣帝18370斤黄金。这三位掌权者的钱这么个花法,用到哪里去了?

这是个问题。他们在位时,一没打大仗,二没搞基建,三没求仙药,四对巡游没兴趣,上万斤黄金花到哪里去了?

没打大仗,没搞基建,吕后、文帝们的百万斤黄金上哪去了?

吕后剧照图

二,本文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吕后和汉文帝,汉宣帝都有个特点,需要——固位。有所求大臣、诸侯、室支持。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们三的地位开始都不稳固。要想自己坐稳一把手的宝座,非用金钱、地位,官职搞定反对派,安抚支持派不可。別以为掌了大权,坐上宝座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如果这么认为就错了。昌邑王刘贺不是继承了大汉的帝王位么,为什么被霍光拉下了马?就在于他没有象这三位大肆賞赐左右前后的大臣们。要不他们拥立个皇帝没回报,谁肯干?当然没人肯干。

1,吕后是外戚,再不得了也只是外姓,就同姓而言,边都沾不上。只是她是皇后辅儿子,指教儿子的优越身份,要想"称制",其他人一定不服,因为其他人的一切福利是刘邦给的,不是吕后给的,他们认刘邦,自然要维护刘氏,识吕氏为篡逆。因此,吕后要取得朝臣们的支持,就得保持他们的既有利益,并用黄金软化他们的反抗之心。吕后注定要用许多的黄金来收买朝臣们的认可,否则干不成事。

2,汉文帝是藩王入主未央宫,全得力于陈平周勃等人的"贼心"。汉文帝入主未央宫之前,在中央一点人缘也没有,也就没有什么支持什么反抗。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根基,一切从头开始。还好,他用黄金击败了老奸巨猾的陈平周勃等骁龙般的老臣。至于汉3,宣帝刘病已,他可是入过牢,吃尽苦,无亲无故,在尚冠里长大的平民般的皇子王孙。底子更薄,是没有合大臣们心仪时的皇帝继承人时,才想到有他的存在。如果昌邑王刘贺懂事点,情商高点,智商合适点,拿出一万斤黄金来表示一下霍光们的拥戴之心,恐怕就没有刘病己什么事了。刘病己衣冠入宫后,立刻发国库,著功簿,封赏霍光,拜见孝昭皇太后,方才战战兢兢的当上了皇帝,即使这样,他的最爱许平君,还是被别人害死了。身为皇帝,他还是没有保住自己的妻子。这样的皇帝,能力十分有限。为什么,因为有权臣当道!

没打大仗,没搞基建,吕后、文帝们的百万斤黄金上哪去了?

汉文帝剧照图

三,吕后执政十五年

吕后和孝惠帝合起来执政的时间正好和秦帝国统治中国的时间,也是十五年。孝惠帝占七年左右,才用68斤金,国家照样发展。吕后接过"天下"的时间有八年,她用了11000+斤金。既没同周边国家打一仗,又没为国家搞个工程建设,国家又没有出大毛病。钱去哪儿了?

仔细分析了一下,她的赐金用在了私欲之上,她的私欲就是"王诸吕和稳诸吕"。一旦"王诸吕",诸侯,宗室,大臣肯定不服。怎么办?用钱坐平。用钱摆平他们的不平之心,用钱铺平为吕氏通向封侯封王的道路。这是件烧钱的事。从《吕太后本纪》里可以看出,国家晏然无事,她却用了这么多钱,再次坐实了吕太后用钱开路,用国家的钱赏赐别人而办自己的大事,才让诸大臣,诸侯,宗室暂时熄火,不反抗,任由吕后大封诸吕,以稳定她自己的统治地位。

吕太后在世时,不光用钱办事,她还用土地封侯别人,把自己后家的男人都封王侯,甚至她妹妹吕媭也封临光侯。她这是用国库的钱办自家的事。用国家的土地封自己娘家的人,显然把刘邦"白马盟誓"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的底线给碰断了。而这条线是维护既得利益者的朝中诸人的基本保证,诸大臣自然要反对,只是暂时不敢明面上反对而已。

没打大仗,没搞基建,吕后、文帝们的百万斤黄金上哪去了?

吕后剧照图

吕太后在自己死后,预先准备好了恩赐朝臣们一大笔钱,除了老百姓没份之外,朝廷官员人人有份,个个分钱。

辛巳,高后崩,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郎吏皆以秩赐金。

这笔款子不少。诸侯王每人赏赐一千斤金,当时还有大小几十个诸侯王;其次是将、相、列侯、郎官、官吏按等级赐以黄金若干,这是在全国范围内大行恩赐。用这笔巨款感化朝中大臣,宗室,诸侯王,给吕氏外戚留条后路,可谓用心良苦。这是吕后用钱来买一张保护吕氏的护身符,用以处理吕氏与百官的润滑油。但是汉大臣不买账,对他们而言——钱照收,吕氏必须要除掉,把利益最大化才是他们的理想。这是吕后花了巨款的原因之一。

11000斤黄金是已经统计的数目,还有未统计的数目,所以才有11000+这样的描述。看来吕太后称制,代价太高了。就为权欲之心,害死儿子,花了巨万计的黄金,做了十五年的一把手,封尽吕氏诸男女何止二十人为诸侯王、诸侯,临死又用巨款买个"护身符",结果还是没用,朝臣得了钱,照样族灭吕氏之心不死,感觉吕后花钱没用在刀口上,十分不值!

二,汉文帝是个俭省皇帝,该用钱的时候,他出手大方,一次就花一万二千斤黄金。

汉文帝是个非常节俭的皇帝,他的勤政俭省在中国古代史上赫赫有名。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就是这么个斤斤计较的皇帝,用了12000斤黄金,形成鲜明的对比。

那么,他用的钱,比吕太后还要多1000斤黄金之多。汉文帝时又没打仗,与四邻国家均是"和为贵",这12000斤金用到哪里去了?

回答是用钱赏给诸位大臣去了。

汉文帝是庶子,汉高祖八个儿子,在吕后的调教下,剩下刘肥,刘恒,刘友三兄弟。汉朝陈平周勃要抓个软弱的王子充数,权衡利㢢后,认为刘恒听话,家里的人又贤慧,是最好的人选。诏令一到代国。群臣狐疑,最后宋昌力主代王派人进京哨探,结果是真的。这就出现了两批有大功的人员。汉朝中央的陈平周勃等倡议迎立代王的大臣,代王自己在代国的原班人马,而且原班人马判断正确,更是功不可没,应当巨金酬谢才慰功臣心。这两班人马该用多少黄金赐与,又该用多少户口加封或者新封?

没打大仗,没搞基建,吕后、文帝们的百万斤黄金上哪去了?

汉文帝剧照图

拥立代王为皇帝的朝中大臣必须笼络

,必须慰劳其用心和辛苦,所以周勃第一大功,赏五千斤黄金,加封万户……其余最孬的,也是上千金,增封邑:

太尉勃万户,赐金五千斤。丞相陈平、灌将军婴邑各三千户,金二千斤。朱虚侯刘章、襄平侯通、东牟侯刘兴居邑各二千户,金千斤。封典客揭为阳信侯,赐金千斤。”

刚好12000斤黄金,一次性搞定,拥护他上帝位的功勋人员一个也不能少

汉文帝重赏功臣,传出的信息是:咱们两清了,今后君臣格守"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方针办事。以后来汉文帝的作派,也确实如此。陈平周勃按袁盎的话说,连社稷之臣也算不上,铲除诸吕的目的是贪赏而不在先前的危亡中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汉文帝是"深以为然"。

刘恒一当上皇帝就接管了要害部门,让朝臣们交出南、北军兵权,宫中换了所有的卫队长官,用国库里的黄金来办自己的大事(也可以说是办国家大事)。这时黄金的力量和赏赐的户口,显示了无比的威力。一切不平之心,均在黄金的光芒下黯然失色。

不久,汉文帝的俭省本性凸显出来,对自己的原班人马只给官职和封侯,并不提黄金的事,他要存钱了。

上曰:“方大臣之诛诸吕迎朕,朕狐疑,皆止朕,唯中尉宋昌劝朕,朕以得保奉宗庙。已尊昌为卫将军,其封昌为壮武侯。诸从朕六人,官皆至九卿。”

但是,为了皇恩浩荡,汉文帝不忘革命先辈,把与先帝一起反秦抗楚的叔伯们都泽润了一遍,団结了更广泛的拥护者。虽没有提黄金的事,但土地可以创造财富,一样换得出黄金来!

汉文帝可谓"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把里里外外,用金钱土地换来了上下欢欣,人人喜欢,个个称赞。

上曰:“列侯从高帝入蜀、汉中者六十八人皆益封各三百户,故吏二千石以上从高帝颍川守尊等十人食邑六百户,淮阳守申徒嘉等十人五百户,卫尉定等十人四百户。封淮南王舅父赵兼为周阳侯,齐王舅父驷钧为清郭侯。”秋,封故常山丞相蔡兼为樊侯。

汉文帝赏赐的钱,用在刀口上了,这么些稍有不同意见的三杆子打不着的人,均封为侯,让他们闭嘴。他从此稳稳地坐在宝座上,一直把他这一大宗贯彻下去。这叫昭然远见,该用黄金,财物打点的地方,要舍得,以12000斤黄金,换来无限江山,肯定值得。更何况,要收回来也容易。周勃的黄金一大半给了汉文帝的舅舅薄昭,薄昭后来犯事,这黄金又流回国库,绕了一圈,还不是替汉文帝存下来,垫出个"文景之治"。汉武帝用助祭的醮金诈夺诸侯黄金,更是一种黄金回笼的绝招!所以,千万別和不作声的皇帝斗……

没打大仗,没搞基建,吕后、文帝们的百万斤黄金上哪去了?

故剑情深,许皇后

四,汉宣帝继位,重赏霍光七千斤黄金

汉昭帝英年早逝,无后。昭帝的兄弟是有,但不入朝臣的法眼,免强找到昌邑王刘贺,干了二十七天,被霍光赶下了台,理由是"不可以承天下之大任",二十七天,犯事千余条。平均每天三十余条。每小时一条半。想必昌邑王刘贺跪听廷臣宣读懿旨时,双膝一定跪麻了。霍光废了刘贺。几个不眠之夜后,才找到十八岁的刘病已。立为汉宣帝。

汉宣帝刘病已比昌邑王刘贺情商高,会隐忍,明势利,揣臣心。因此,上位第二年就再对霍光加封,赏赐巨额金钱财物。加封一万七千户,黄金七千斤,钱六千万,丝绸三万匹,人奴一百七十人,良马二千匹,豪华甲等府第一栋。霍光一满足,其余也就满足了。汉宣帝才"芒刺在背"地做了近乎傀儡的皇帝。如果不是年纪关系让霍光撒手,不知何日才是尽头。

明年,下诏曰:“夫褒有德,赏元功,古今通谊也。大司马大将军光宿卫忠正,宣德明恩,守节秉谊,以安宗庙。其以河北、东武阳益封光万七千户。”与故所食凡二万户。赏赐前后黄金七千斤,钱六千万,杂缯三万匹,奴婢百七十人,马二千匹,甲第一区。

重赏得让人觉得有些反常。也可以反证一下一毛不拨的刘贺为什么会"古道西风廋马"地回到乡下去做海昏侯

五,讨论一下浅显的是非成败

吕后,文帝,宣帝所用的黄金几乎差不多。他们面对的对手,有着强大的颠覆势力。如果说吕后的遭遇特别,阻力更大的话,文帝和宣帝该是刘姓现存的"长房长孙"吧?陈平,周勃,霍光们为什么要找"弱藩王或者在野王孙"承大位?目的简单,好控制,能满足自己对权势利益的渴望。虽说他们都没有夺位,但夺权却是存在的,他们铲除异己,实行权利地位垄断,搞一家独大,这对于霍光更是集中体现。这种相权危害皇权,皇权一旦旁落时,一切均可发生。这对初继位的皇帝是个考验。聪明的初继位者,首先大赏群臣,存抚百姓,慰问鳏、寡、孤、独、老、病、残,大赦天下,收取天下民心。

没打大仗,没搞基建,吕后、文帝们的百万斤黄金上哪去了?

霍光剧照图

吕后是费尽万金,也收买不了大臣们的执着;汉文帝用万金堵住文武大臣干政的道路;汉宣帝用万金稳住权臣的欲望,避免了自己重蹈刘贺的覆辙,可谓明智。

他们不是不爱财,但在关键时刻,抛掷万斤黄金也只是图个顺利把皇帝做下去,皇帝也得用战买平安呐,这些盘根错节的势力也让皇帝如履薄冰。

六,结论

皇权PK相权时,不是皇权旁落,就是相权垄断。皇帝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补救,皇权就会旁落,聪明的没有足够支持力量的初上位的皇帝,这时应该发御府金银钱财分化瓦解强大的臣下势力,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上述三例证明这些方式有用处。

资料源自《史记》。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