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试频道:考场作文如何提高审题效率

 春色正好 2020-03-27


浙江省诸暨草塔中学  边建松

此文刊发2020年2月《作文》高中版

    审题效率包括三个方面:准度、速度和效度。审题的准度,指立意切不切题。偏题离题,写出来的文章赋分很低,有的省份高考阅卷时直接滑到四等,只有20分甚至20分以下。审题的速度,指在审题环节花费多久时间;若审题时间久,不仅写作时间不够,也会影响答题心理。审题的效度,指能不能顺利开展写作;有的立意看似很高大上,但写作过程中很难落实在结构和素材上,会造成文章空洞、结构混乱。所以,审题效率高的作者,在审题环节往往具有立意准、时间短和写作顺的特点。

    这就必须关注审题。有人说,作文审题的目的,就是把命题材料的信息概括出来、揭示出来。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如果只关注作文题目的材料本身,而对作文命题有关的知识一无所知,那肯定无法高效审题,即使某次能够高效审题,那也是偶一为之。跳出题目看题目,会提高审题效率。

    一、认识命题原则,审题时会更有效率

    国家新高考组对作文有关的命题原则是“一点四面”(“一点”指立德树人;“四面”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传统文化、创新精神)。任何一份高考试卷,都要以此为依据。其实,“一点四面”也是作文的写作内容,涉及“我们如何认识”和“我们如何实践”两方面,如:我如何认识立德树人?我应该立哪些方面的德?这些德如何立?考试之前很多师生都在“猜题”,很无聊,因为所有的题都脱不了“一点四面”。当然,题目都是有“具体情境”的,我们也要根据“具体情境”来有针对性地写作,否则就成了套作,得分很低。

    如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材料是:“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这个材料有四句话。第一句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本质属性;第二句承接第一句说下来,意思是在自己属性上增加还是自己原先的属性,属性不会改变;第三句沿着第二句转折,意思是事物互相调和就会产生各种滋味,这句是重中之重,前面两句是第三句的铺垫;第四句总结前面三句内容,意思是调和对人、事、物都很重要。我们若对应“一面四点”,就会发现:德方面的调和,就是中庸这种传统的思想;所谓调和,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自由、友善等;这需要一定的法(将其属性相融合);在新时期更需要融通的思想。审题时,我们不仅应考虑如何认识调和,也考虑如何实践调和。这样就打开了思路,思考更顺畅,审题效率还会低吗?

    审题时如何结合命题原则呢?我建议,首先,熟悉“一点四面”的具体内容,能够弄懂、记牢。其次,专门找本省近三年的高考真题,进行对应性复习,会有针对性。欧阳修说:“惟手熟尔。”考场写作说到底还是需要以熟练为前提。

    除了命题原则,我们还可以对照教材和考试说明,获得启发。如中学语文教材里提过“发展、全面、(矛盾)一分为二”三种思辨原理,考试说明里提过“透过现象深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三个关于“深刻”的发展等级。这里的六种说法,虽然不是命题原则,但都可以促进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敏捷性,利于审题。

    二、了解命题题型,审题时会更有效率

    高考作文题型,一般有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三种题型,现在多是材料作文,所以我们重点谈谈材料作文。为什么叫材料作文呢?因为这种作文题目的形式一般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导引、材料、提示、要求。我们举2019年全国I卷作文题为例:

    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②“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③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④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段落之前的序号,①是导引,②是材料,③是提示,④是要求。四个组成部分里,材料是核心,作文的立意主要就来自分析材料;可以说,换了材料,作文题就变为另外一个题目。所以有的老师讲题目时,往往只展示材料,而不展示导引、提示、要求。现在试卷里出现的大多是文字材料,偶尔有图画材料(如2019年9套试卷作文题,只有全国III卷是漫画“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导引”“提示”“要求”大同小异,但有变化时就必须注意。导引的目的是引出材料,往往有“阅读下面的文字”等词句。材料后一般都有提示,比如“有什么体验和思考”这些句子(“体验”一般要写经历,属于记叙文;“思考”则要有立场、态度、观点,要写成议论文)。“要求”是对作文的角度、文体、标题、字数等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大家都知道,全国卷首倡任务驱动型作文,2019年全国I卷就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任务驱动型作文属于材料作文,但比材料作文多了具体任务(即提示内容不同),但就是这项“任务”使得它与材料作文迥然不同。我们对提示“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和材料作文提示比较后,可以发现:材料作文在材料使用上只是笼统地要求针对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即可,而任务驱动型作文在材料使用上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我们写作时,文体必须是演讲稿,内容必须是倡议,才更有针对性。对同学来说,分清是材料作文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毫无意义,我们只需做到:必须重视题目中的提示,尤其是和平时有变化的提示语。

    有些省份在试题的命制形式上略有变化,如最近几年江苏卷作文题都分为两大部分,第二部分是材料,第一部分是这句话:“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这句话实际上包含了导引、提示、要求三个方面。

    审题,首先就是分析材料,其次是围绕材料关注导引、提示、要求。当然,重点就是理解材料、分析材料。材料理解得透彻,立意就精到;材料理解得比较粗,立意可能就不到位。我们以2019年全国I卷材料为例。这个材料分为两段,第一段有七句话,七句话内容分别是:1.劳动的重要性;2.热爱劳动是优良传统;3.现状一,不愿意劳动;4.认识一,占时间;5.认识二,靠科技;6.认识三,花点钱;7.现状二,不尊重劳动。这七句话的结构图示是:

    从结构图可以看出,3~7都是不“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表现,而提示是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我们可以从3~7中针对性批驳。所以,本演讲稿里,要有破有立,先破后立,破的是材料提到的几种坏行为、坏思想,立的是自己提出的正确观点。

    最后强调一下:现在有些省份是自主命题,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浙江卷作文题型和江苏卷作文题型就略有差异。从考场写作角度,建议要多分析本省的高考真题题型。

    三、熟悉写作过程,审题时会更有效率

    考场写作有三个过程:预写作(审题立意)、写作中(构思选材、安排结构)、写作后(修改美化)。对三个过程的理解和操作会影响我们作文的效率。很多同学是一个过程完成了再接下来下一个过程,如先立意、再构思。好像审题立意是一个环节,选材是一个环节,结构是一个环节,各个环节存在先后关系,前一个环节做好了,后一个环节就可以延续下去,把审题立意和运用材料、设置结构割裂开。这样静态化看待审题,认为审题立意不过是始于命题材料终于命题材料的过程,是效率不高的表现。其实写作是一个动态过程,效率高的写作者三个环节互相渗透,如在审题的时候就开始构思选材了,在写作中就渗透了修改美化。现在请大家认真回顾一下自己的写作过程,是一个环节之后再下一环节还是三个环节互相渗透的?其实差不多都是三个环节互相渗透的。

    有同学可能会担心,我连审题立意可能都有问题,怎么还要分心去构思,那不是更没有把握吗?其实,恰恰相反,题目材料不仅是立意的基础,也可能是构思选材和安排结构的基础。怎么做?我们写文章,总是先概括材料得出观点,这是一个综合的过程,然后就离开材料根据观点写文章了;这样做有一个误区,那就是浪费材料。其实我们还可以根据分析、理解题目材料,把握材料的一些细节,获得更多的信息,写文章时,这些信息就可以为我所用。比如下题材料:

    有人说,好看的皮囊很多,有趣的灵魂太少。

    有人说,最怕的不是没有思想,而是满脑子装满了标准答案。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这个材料的提示里有“感悟”和“思考”,说明文体上既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但我建议高中生一般要写议论文)。关键是材料有两句话。第一句话将“皮囊”与“灵魂”对比,是说外表好看的多,灵魂好看的少;蕴含的意思是呼唤好看的灵魂。第二句话中的“思想”与“标准答案”是说,比标准答案更糟糕的是没有思想;蕴含的意思是呼唤独立的思想。根据这两句话我们可以得出观点:一个人应该拥有有趣的思想。根据这样的观点写文章,应该可以得个基础分。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题目中的一些细节,尝试把题目中的内容渗透到我们的写作过程中,会使我们写文章时候会更深刻、更有秩序。比如,1.“灵魂”和“思想”到底选择哪一个?“灵魂”显得感性化,“思想”显得理性化,选择哪个词语就和文风有关——我们就这样开始不自觉进入写作过程了。2.“好看的皮囊很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说明很多人追求好看的皮囊,不追求有趣的灵魂,这也是当下社会的一个通病(如追影星不追求科学)。3.题目中的“好看的皮囊”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当然不是,但我们更需要“有趣的思想”——我们的思考不是开始深入了吗?4.“标准答案”对立的“思想”是什么呢?标准答案,一方面是正确的;另外一方面也古板、固定,就缺乏灵活性和个性化,所以,要有个性化的思想——注意,刚才是立意是“拥有有趣的思想”,现在可以修整为“个性化的思想”,立意不是更到位了吗?5.为什么要有个性化思想不需要“标准答案”呢?我们现在更需要创新精神——这已经是写作过程中的关键内容了。在如此思考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构建文章的框架:

    1.一个人应该拥有个性化的思想。(第一段)

    2.个性化不是表面求异,更关键要有思想内涵。(第二段)

    (1)“好看的皮囊”有可取之处。(第三段)

    (2)但“只追求好看的皮囊,不追求有趣的灵魂”成为社会通病不可取。(第四段)

    3.个性化需要在正确的前提上去创新。(第五段)

    (1)“标准答案”有可取之处。(第六段)

    (2)创新是时代主流。(第七段)

    4.我要成为一个有个性化的思想的人。(第八段)

    这一个框架,就是在审题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样审题最大的优势是,立意由不到位到到位,思路由粗放到提纲化,解决了一些学生“无法展开构思”的问题,更利于理顺写作思路。充分运用材料内容构思,确实可以提高写作效率。






《作文》杂志详情

《作文》杂志创刊于1981年,是由叶圣陶先生题写刊名,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文心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作文》编辑部编辑出版的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教辅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41-1037/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8048,邮发代号36-933;《作文》曾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等奖项,蝉联一、二、三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奖。是专门为中学生倾心打造的金牌作文刊物,多年来早已成为无数爱好写作和阅读的中学生成长的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