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时中秋节》魏冬林

 太行文学l苑 2020-03-27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嫦娥奔月的传说自古有之。人们对月亮充满了深深的好奇。小时候,中秋节是我最盼望的一个节日。中秋节一般都在放秋假期间。每逢中秋节,既可以放松、休息一下,又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月饼,可谓一举两得。

我家在农村。风里来,雨里去,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农活,更不要说农忙时节了。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学校都会放1个月左右的秋假,让孩子们到田间地头帮家长收秋。庄稼人苦啊!春种秋收,五月不能误了打场,秋天不能误了犁地。五月是龙嘴夺食,要保证按时入仓。秋天要及时播种,来年才会有一个好的收成。一年辛苦的劳作,不敢有丝毫的大意。这样才会心安理得。中秋节适逢假期,那段时间收秋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秋天的田野上,金黄的玉米穗子挂满了玉米杆;成熟的谷穗压弯了枝头;饱满的大豆快将豆荚给撑破了。小孩子的活儿也多起来了,掰玉米、掐谷穗。把玉米棒子从杆子上掰下来,装到车里送回家中。把豆荚秧、谷穗堆到场院上,人拉着磙子在上面碾,条件好一些的开着拖拉机在上面轧,直到豆子从豆荚中脱离为止。没有了豆子的豆荚秧也不能扔掉,把它晒干,冬天是最好的引火材料。晚上也不能闲着,撕玉米,然后把金黄的玉米棒子挂满了院子。

(苏世一摄影)

掰完了玉米,还要把玉米杆子一车一车地推回来。用铡刀铡碎,扔到猪圈里沤粪。玉米茬子也不能扔掉,起出来做肥料用。然后是犁地、播种。漫长的秋收工作一直要持续1个月有余。人往往累得腰酸背痛,直不起腰。就在这紧张的工作之中,中秋节来了。对于小孩子来说,中秋赏月倒在其次,重要的是可以吃月饼。当时,市场上畅销的是林县食品厂生产的月饼。硬硬的,中间放两块冰糖。四个为1斤,用一张印有嫦娥奔月的牛皮纸一包就可以了。通常,我家会买上一二斤月饼。除去孝敬老人、走亲戚外,也就所剩无几了。小孩子一般会分到半块月饼。尽管是半块硬硬的月饼,我们也如获至宝,锁在自己的小箱子里。隔几天去看一看,慢慢地舔上一小口。哪像现在的孩子这么奢侈啊!

我家的老院子里有一棵枣树,一棵沙圪垯树。金秋时节,累累的果实挂满了枝头,鲜红一片,甚是好看。中秋节时,叔叔在院子里大喊:打枣子、吃沙圪垯了。然后摇动果树。红红的大枣和沙圪垯告别了母体,簌簌地掉下来。我们小孩子争先恐后地去捡拾。又大又红的枣子塞进嘴里,从心里往外那叫一个甜。沙圪垯虽然外表不好看,但吃起来甘甜、可口。后来,叔叔嫌沙圪垯树的产量太低,嫁接了苹果树。从此,我再也吃不到那么好吃的水果了。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么多年过去了,嫦娥、吴刚一切可安好?我依然会想起儿时过中秋节的情景。儿时中秋节的一幕幕依然在会我的眼前浮现。

【作者简介】:魏冬林,林州市十三中语文教师,毕业于安阳师专。河南省骨干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爱好写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