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铁生活着,仅仅是因为不甘心,我们呢?我们为什么活着?

 时光溯洄者 2020-03-27

人生只是一个梦想接着一个梦想不断破灭的过程。而当我们走出所有曲折的日子时才发现,真正的美好与神奇,已经永远地留在了背后。——《我与地坛》

1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长篇抒情散文,它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富有人文思想的代表作之一,曾经被收录到高中语文课本。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他对生命的启蒙和理解。第二部分是关于他对母亲的遗憾和无尽思念,第三部分强调他与地坛密不可分的感情。

我们可以看到史铁生的整篇文章都是关于“我与地坛”之间的经历和联系。而地坛只是一个载体,因为文章的实质是史铁生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表达对母亲深深思念的过程。

史铁生笔下的地坛,苍凉而不颓废,它见证了史铁生对生命意义的反思和感知过程。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能感受到作者真实的思想,还能感受到地坛给作者和读者带来的朴素、宁静、发人深省的情感。



当我们慢慢地阅读《我与地坛》的时候,会发现这完全是一部慢节奏的电影,没有华丽的语句,也没有动人心弦的情节,更多的是生活,平平淡淡,真正的生活,而且还充满了发现“美丽”的生活。

我个人认为《我与地坛》有三种象征意义:地坛风光是我思想感情的形象特征;地坛是母神的祭品,母神的化身;地坛是让我复活的第二位母亲。

由此让我们明白,散文的间接表达,即形象表达,标志着散文创作的艺术高度。

2



在《我与地坛》中,地坛风景是作者生命体验的象征。史铁生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投射到地坛的整体场景中。

《我与地坛》讲的是生与死,讲的是人为什么要生,讲的是人是否要死,讲的是人为什么活着。史铁生的宿命论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有关。

史铁生那朴素的话语,充满了力量,可以让我们为他而哭泣,据我们所知,史铁生二十岁左右时,他的腿残疾了。

当时,他进医院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个念头:要么好,要么死,要么不这样出来。那时,他走路很困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无法接受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年龄所遭受的残酷打击。



在医院的时候,他躺在床上一整天,一句话也没说,心里一片空白。

二十一岁时,他被抬出了医院,这是他进来时的想法。他死了,他不能去,他对未来充满恐惧,几乎没有希望。

他在《秋天的怀念》中写道,双腿瘫痪后,脾气暴躁,会莫名其妙地扔东西,拼命地打自己。他的生活充满了矛盾和斗争,直到他无意中进入了地坛。

3


这是与世隔绝的另外一个世界,他始终相信这是上帝给他的安排。
无论春夏秋冬,他都无一例外的来到地坛独自待着,他会思考人生的意义何在,人生为何有这么多的苦难,他有时候会平静自信,有时候会沉郁苦闷,有时候却很迷茫。

当他的思想不断碰撞时,他终于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死亡将来临,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活着,仅仅是不甘心而已。

地坛,在荒芜的境遇中经年累月的洗礼,屹立不倒,对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终成为他生命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失的“品格”。

史铁生笑着补充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

我们可以从他的语气中,感受到他不再害怕死亡,因为他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感染每一个遇到他的人。

我们可以在后文中看到,和他交谈过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喜欢微笑的人,而且是非常有趣的人。

4


我认为史铁生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他向往着自由与奔放,他的思想就像是雨后的彩虹一般。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赋予人们清心健脾的力量。

在苦难中挣扎,在黑夜中前行,能从心底感受到勇气和不情愿。我们可以通过他那细致入微的观察,感人至深的描述,来体会真正的芸芸众生。

5


史铁生、张海迪坐在轮椅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明,他们可以坦然地笑对苦难;海伦凯勒在无边的黑暗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明。


我们呢?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情何以堪!忙忙碌碌,碌碌无为,仿佛为了生活我们已经用尽了全部的力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