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影像方志| 兴安:灵渠水坝天人合一 古村古韵悠长 红色精神代代传承 龙舟奋勇争先

 风吟楼 2020-03-27

CCTV-10

2020.3.21 15:38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广西卷 兴安篇

   

兴安篇  预告片

湘桂走廊,南岭的越城岭与海洋山之间的狭长地带,自古就是中原通向岭南的交通要道。古严关,扼守着湘桂走廊的咽喉处,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灵渠水道靠近古严关,这里也成为湘桂陆路运输和漕运的中转站。

灵渠开凿后,兴安成为桂北的区域性商贸中心。

两千多年过去了,今天的灵渠依然还在灌溉着沿岸的万亩土地,滋养着兴安的兴盛与安宁。

灵渠水坝天人合一

从高空俯瞰灵渠,“人”字形水坝是灵渠的大天平和小天平。它们将湘江水一分为二,南渠将江水引至漓江的支流,北渠则沿着一条弯曲的路线折回湘江主河道,灵渠就这样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两个天平并非对半五五分,而是选择七比三的长度比,七分水顺大天平流到湘江,三分水经小天平注入漓江,即所谓的“湘七漓三”。

古人的智慧还不仅于此。大小天平被设计成溢流坝的形式,每当雨季到来,洪水溢出水坝,越坝而过,然后通过湘江故道,和北渠的水一起汇入湘江。

拦水、分流、泄洪,三种功能被灵渠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这种设计理念,直到今天依然令人叹服。

灵渠之畔有一座四贤祠,供奉的是主持灵渠修建和重大修缮工程的四个人,秦代的史禄、汉代的马援、唐代的李渤和鱼孟威。

2018年,兴安县开始为灵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18年8月14日,在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主席为灵渠颁发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证书。

兴安东村民俗独特

兴安县东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村子有四百多人口,祖先大多是来自湖南、湖北和江西的移民。

宋、明两代灵渠共设有36座陡门。陡门是一种古老的船闸,通过陡门的开启与封闭,调节水位,可以保证南来北往的船只不受水位落差影响而顺利通行。

陡门因为需要人工升降,为过往船只提供服务,于是就诞生了守陡人这一特殊的群体,他们又被称为陡军。

陡军在灵渠之畔安家落户,繁衍生息,生活习惯和民俗文化也在这里扎下根来。

兴安粑粑因为味道好、易保存,被陡军当成了军粮。

从北方带来的贺郎歌吸收了两湖地区的民歌形式,又与岭南的民俗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红色精神代代传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的战役。湘江血战五昼夜,红军伤亡两万多人,加上突破前三道封锁线时的减员损失,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八万六千余人锐减到三万余人。

在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60米长的黑色石碑上,是两万零三百二十一个名字。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英魂。

为了新中国浴血奋战的英雄们,终将被这片土地深深铭记,被这里的人民深深铭记。

龙舟奋勇争先

因为灵渠,兴安的龙舟赛有着和别处不同的特色。

龙船调是流传在灵渠两岸的一种古老歌谣,它原本是灵渠航路上船员们所喊的号子,后来逐步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音律。龙船调并没有乐谱和歌词,只是靠口口相传。

伴随着阵阵节奏强劲的鼓点,队员们使出浑身解数,奋勇向前,动作整齐划一,木桨上下翻飞。灵渠上涌动着团结奋进的澎湃激情。

如今,兴安县正在打造与灵渠相关的秦汉建筑、古桥、陡门和陡军文化、岭南风俗等一系列文化品牌。古老的街巷曾因灵渠航运而兴盛,今天又因灵渠厚重的历史积淀而散发出独特的文化气韵。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中国影像方志

《兴安篇》

播出时间:3月21日 15:38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田楚韵 胡悦 任薇(实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