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侵权责任法案例》024】方是民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名誉纠纷案

 万宝全书 2020-03-28

(注:以下内容经扫描程啸著《侵权责任法》(第二版)第161页二维码获得,仅供研习法律用)


 
【案件事实】
        
被告所办杂志《探索与争鸣》刊登了《关于方舟子现象的反思与断想》一组文章,该文章除反驳和批评原告方是民的发表观点外,还使用了诸如“江湖骗子”、“假洋鬼子”、“无赖相”等言辞。原告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承担侵害名誉权的侵权责任。本案的争点在于:被告使用的上述言辞是否已经超越了学术争鸣的范畴,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
 
【裁判要旨】
       
 法院认为:对于已公开发表的文章及公众人物公开进行否定性评价,属于正当的批评及争鸣范畴。无论批评或争鸣文章的观点是否成立及是否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均不构成对批评或争鸣的相对人的名誉权的侵害。就批评或争鸣文章使用的言辞而言,过激或贬义的言辞,一般也是可以允许的,但如果文章使用的言辞属于侮辱性的,且系针对相对人的人格,则构成侵犯名誉权。本案《探索与争鸣》刊登的《关于方舟子现象的反思与断想》一组文章,其内容主要涉及对方是民公开发表的文章观点的反驳和批评,属于学术争鸣的范畴。该文就方舟子现象的动机、后果、文风所做评论,无论是否成立,均为正常的学术批评。因此,就争议文章的整体而言,不构成对方是民名誉权的侵犯。但是,争议文章使用了“江湖骗子”、“假洋鬼子”、“无赖相”这些言辞,这些言辞具有较强的侮辱性,其针对的不是被批评对象方舟子的观点或言行,而是其人格,且这些言辞不是正常的学术批评所必需。因此,争议文章所使用的这些言辞,构成对方是民名誉权的侵害。
 
【案例来源】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4)一中民终字第7658号民事判决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