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易经》高级,比《论语》有趣:读懂这81句话,你就读懂了人性的真相!

 书山有路gwj 2020-03-28
文 | 顾清若 · 主播 | 依米 

最近,闲暇之余翻阅书籍时,看到一部“古代奇书”
 
它全文只有5126个字,可研究它的书籍少说也有5000万字

这部古代奇书还一路畅销到国外,据说德国每3个家庭中,就有1个家庭拥有它。
 
是的,它就是有着东方《圣经》之称的,“万经之王”《道德经》。
 
年少初识,还是在金庸武侠人物周芷若修炼的绝世神功“九阴真经”中。

开篇第一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就出自《道德经》。
 

不明觉厉。

如今,年近30的我,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多年后,再翻开这本书,才发现可谓是字字珠玑!

无论你多少岁读,在什么年龄段、身处什么角色,这本奇书都能为你拨开云雾,指点迷津。

20岁时刻苦考学:它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人生就是在做减法的过程,学习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

30岁时碌碌无为:它说“大方无隅,大器晚成”,不要急功近利,有大成就的,往往是立志而能坚韧专注的人;

40岁时成家立业:它说“知足之足,常足”,一人懂得知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足,保持内心的平和,就是最好的养生;

......


难怪它一流行就是2000年,更成为古往今来无数名人、大咖的案头书:
鲁迅曾说,不读这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行商数十载,只有《道德经》从未离身,他说,古圣人完全能解读今天的人心;

就连“央视名嘴”岩松也把它当作“生命之书”,说读完能不断地让他“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不过,在一位“嗜国学如命”的老者眼里:

《道德经》的真正妙处,远不止于此。

2008年,在《百家讲坛》的舞台上,一位74岁的老者看着台下的观众,有趣地说道:

“当你有个儿子,你不好好教他,你就害你全家;

当你有个女儿,你不好好教她,你就害别人全家;

所以如果你和谁有仇,很简单嘛,教坏你的女儿,嫁给别人的儿子,他全家都完了,你的大仇就报了。”

一句话,逗得台下的的观众不由哈哈大笑,他自己也情不自禁笑出了声。

这位老者就是“国学大师”曾仕强,他总是这样,每次讲课,都那么幽默风趣,又让人醍醐灌顶。

很多人认识他,可能是因为他在网上讲《易经的奥秘》。

可鲜少有人知道,比起《易经》,他更有研究的是《道德经》

从小,他就十分热爱国学,而《道德经》几乎是他的案头书,每日必要读上几章。
 

作为“生命之书”,那些真正受益的人,一定也从中照见过自己的人生。

曾老也是如此。

24岁那年,体验过教书、当兵之苦的他,决定下海经商。

父亲虽然不太同意,但还是把他介绍到朋友的染料公司去上班。

年轻的曾老一开始做销售,但这个岗位上的种种乱象,如溜须拍马、虚开发票......

让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他很不适应。

之后,跟老板协商之后,他改做了仓库管理。

他本以为这份工作跟人打交道比较少,哪成想,海关的潜规则更多。

他再一次调换了岗位,甚至此后,多次调换岗位,但无一例外,他都难以适应。

他万分苦闷,不由怀疑是自己的问题。

沮丧之际,他瞥见了床头的《道德经》,里面的一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点醒了他。

是啊,我们总不肯承认自己不行,可却忘记了,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

但能认识、了解自己才是真正聪明。

想起工作的这段时光,曾老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不是做生意的料,于是果断辞掉了工作,回去继续教书。

教书之余,学管理出身的他,又埋首于中西管理思想的研究中。

他在研究的过程中,将中华道统文化精髓融入其中,历经20年的深入研究,才形成体系。

1979年,曾老首度提出“中国式管理”思想,他也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

但他成为管理大师后,却谢绝了无数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邀约。

只安心地演讲、写书、传道授业,足迹几乎踏遍了内陆的文化腹地。

孔子的故乡曲阜、老子的故乡河南鹿邑、诸葛亮的老家临沂、道家修炼之地罗浮山、兵家必争之地函谷关……

2013年,他在当年老子写《道德经》的地方,盛大开讲“道德经的玄妙”,听者如云。

很多人对他高度评价:

“明明有些事情特别烦恼,可一听完曾教授的讲解,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那么难读的道德经,自己怎么看都看不懂,但曾老就有本事把它讲得简单易懂。'

此后几年,他不辞辛劳、不顾年迈,先后数十次奔波于台湾与大陆,倾情录制《道德经》81章。

逐字逐句对曲高和寡的《道德经》原文进行讲述

他说:

“人生一世,总要为后代留下些什么。”


而他对《道德经》的解读,就是他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曾老眼里:

《道德经》是一部智慧之书,里面暗藏着我们这一辈子都受益无穷的大智慧。

可千年前的智慧,现在要读懂真的很难。

所以曾老在解读时,会把《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日常生活相结合,用诙谐幽默的方式。

让你把人际交往、夫妻相处、孩子教育、婆媳相处、职场生存......智慧,化为已用。

谈到夫妻相处,他说“以天下之至柔,骋天下之至坚”,懂得“智慧式示弱”,小事上不争输赢,两口子能和睦得多;

说道孩子教育,他说“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学会“榜样教育”,与其一味管教,不如做孩子的榜样;

聊起人生活法,他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在浮躁的当下,学会“远离垃圾快乐”,才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 


多年来,他的解读,不止家庭主妇、小区居民爱听,就连教授学子、名企高管也争相去听。

阿霞就是其中一个。

五年前,阿霞有了儿子后,和丈夫过上了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虽然有些平淡,但非常和美。

直到婆婆的到来。

得知她要出去工作后,婆婆主动请缨来照顾孙子,阿霞应了。

谁知,这一应,她的舒心日子就结束了。

随着婆婆的到来,婆媳矛盾也来了,最明显就是对孩子的教育上。

老人嘛,比较溺爱孙子,常常孙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经意间就会让孩子养成“坏习惯”。

有一次,要吃晚饭时,儿子还在看电视,好不容易叫过来吃饭,儿子却端起饭碗坐在沙发上边吃边看。

她好声好气跟孩子说吃完饭再看电视,孩子偏不干,一气之下,她直接关了电视。

这一关,可不得了,婆婆心疼孙子,开始数落起她来,她再三好言好语跟婆婆解释,婆婆却说她小题大做。

她坚持己见,说得多了,两人难免就会有点言语上的冲突。

可事情依旧没解决,这让阿霞万分头疼。

直到有一天,她遇见了曾老,那天,曾老给她讲解了《道德经》中的人生心法——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意思就是呢:

生活不是比赛,无需事事争个对错输赢,首先,心态要平和,懂得退让与示弱,你就赢了一半。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谐不是静态的和谐,而是竞争之中的平衡状态。

原则性的问题,要据理力争。

阿霞恍然大悟,此后,当意见不一致时,她依旧轻声轻语地跟婆婆解释。

但当婆婆拿话刺她时,她不再反驳,只静静听着。

事后,等婆婆冷静下来后,她继续心平气和地跟婆婆说。

时间一长,她说的话,婆婆也愿意听她的了,开始顺着她的想法教育孩子。

如今,婆媳之间别提多和睦了。

这些年来,很多人都说:

“曾老解读的《道德经》,就像“精神毒药”,让人听了5遍、10遍,乃至20遍都不过瘾。

 

看到这里,我也不由地赞一句,曾老真了不起。

这本千年前的人生财富,多少人因为读不懂学不会,而生生错过了。

但曾老却让无数人从《道德经》中取到了自己的“真经”,解开了人生的困境。


世人都知,半部《论语》治天下。殊不知,读懂《道德经》,天下任我行。

因为,人这辈子所需的所有智慧,一部《道德经》早都讲透了。

读懂了《道德经》,就读懂了高级的为人处世之道

“夫唯不争,故无尤”,随和的人就像水,看上去柔软,却隐藏着无穷的力量。

做人随和,说话做事给别人留余地。

读懂了《道德经》,你还能学会辨小人,识贵人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实的话不用修饰,说得好听的反而是不足信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真正有知识的人,是不会到处炫耀卖弄的。

......

它是方法书、智慧书,更是一盏明灯,实实在在告诉你,人生该往哪里走。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明珠之作”,却令很多人望而却步。

不过,没关系,遇见了曾老后,你再也不用担心了:

古文看不懂,没关系。

市面解释太庞杂,无从证伪,也不要紧。


我们特别请到这位研究一生的国学大师,用“故事案例 人生智慧”的方式,为你带来《曾仕强新解<道德经>:老子的哲学智慧》

让你只用耳朵听,就能“取真经”,愿你也成为一个有大智慧、大格局、越活越好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