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98:关于蕙兰的认知纠偏与未来展望

 第一香笔记 2020-03-28

现在正是蕙兰集中绽放期,东部城市的兰展这边唱罢那边登场,花多人气亦旺好不热闹。今年不同于往年,西南的四川兰友来观赏蕙兰展的特别多,这是一个好现象。我刚从江苏宜兴蕙兰展上归来,昨天晚上傅华龙先生与我交流,并告知四川省兰花学会蕙兰专委会于4月17日下午在成都新都区召开“四川蕙兰发展前景论坛”,希望我就当今蕙兰形势与未来的发展方向谈一下个人看法与分析。

四川盛产蕙兰,当地百姓称为“巴茅兰”,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选育出绿蕙蕊蝶“奢香夫人”,深得大众的喜爱。由于近三十年来四川兰花爱培者一直偏重春剑与春兰的选育与推广,故在蕙兰的栽培复花上经验总结相对要少一些,这是大众不容易收获那份喜悦的关键。在四川说起巴茅兰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问及蕙兰花艺上的具体识别鉴赏很多人就难以说出一二了,这是基于他们偶尔栽培蕙兰不容易见到复花的缘故。普通爱培者他们栽培带花苞下山的蕙兰一般只能见到一季花,品得一次香,后面无花可赏是导致兴趣提不起来的关键。据我在当地了解他们都说是生长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山蕙,在低海拔区的盆地栽培是不容易复花的主要原因。这只是一种假设而已,主因还是出自不能够充分了解蕙性,使得在栽培管理上出了问题导致难以复花。

中国蕙兰野生资源丰富,分布在黄河以南,最南端至台湾,东到浙江,西到云、贵、川的温带、亚热带等山脉。东部地貌海拔矮一些,但是像河南伏牛山脉到大秦岭山脉地势一路走高,由1000多米至4920米,这与位于四川的龙门山脉主峰最高处4989米并无多大区别,因为蕙兰在高山区分布是以3000米左右为限,4000米以上是属于高寒地区则难以生存。

在秦岭山脉蕙兰不存在海拔过高复花难的情况下,川蕙亦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只是存在栽培管理诀窍未能有效掌握罢了。通过我近几年对四川蕙兰爱好者栽培户的走访,发现他们在管理上与春剑是一样的,而大规模种植普通蕙兰生草的基地则不存在复花难的问题。总结下来就是在管理上因不同兰种而有所区别对待,这才是关键。

蕙兰种类因生长区域不同而存在生物学形态上的差异,像春兰与蕙兰自然杂交的二八蕙于春、秋季绽放,这在各个春兰与蕙兰交互的生长区都有发生,这是因春兰的尾花与蕙兰的初花重叠才使蜜蜂有了受粉的机会,这是大家所共识的。然而,像红香妃就是切切实实的蕙兰体貌了,如何产生至今无解。如果把红香妃列出一个独立的品种,似有不妥之处,如今就以蕙兰进行认知倒也是一个办法。红香妃犹如蕙兰的变种送春一样,生长地域较窄,主产四川的龙门山脉与武陵山脉、秦岭山脉的交界处。红香妃与蕙兰的特征并无二致,只存在株色不同,有绿杆亦有赤杆。绿者,新芽带彩或微彩,花苞上存在转色脱净现象,直至花莛绽放无一丝杂色,而赤杆亦与赤蕙一样,这也算是奇特之处。由于红香妃生长地域面窄故出细花的概率相比较而言就更加稀少了。因此,近几年红香妃的细花与叶艺火爆是不无道理的。

贵州的硬叶蕙兰与软叶蕙兰在当地喜欢称之谓火烧兰,而非兰科分类学中的火烧兰属。我向贵州当地兰友了解到,名字来源于当地开垦林地的一种火烧习惯,在大火的吞噬下山坡呈黑黝黝,光秃秃状。山火过后留下植物的根茎,在春风细雨滋润下迎来了劫后余生,蕙兰在残桩秃柄中毅然地串出一葶葶生机勃勃的花莛来。这是我在2007年春收藏落山于贵州贵阳附近山上被火烧过的硬叶蕙细花,火烧后的焦糊残桩抽发花葶而产生的感悟。

贵州硬叶蕙、软叶蕙在近几十年的选育中出现了不少的好花,大部分资源流到外省,随即就被改了产地。未被改产地的有“翘角水仙”、“三驾马车”等。当今,出现这样的窘态,就是售卖资源的无奈。但是,不管贵州产的硬叶或软叶蕙兰,其叶片边缘的锯齿极细或近无的生物显现,这是其他地方所产蕙兰的最大不同处。这些不同的生物特征不会因换了不同的栽培环境而有所改变,故这是最为有效的鉴别处。

不管武陵山脉的火烧兰,龙门山脉的巴茅兰,以及该几个区域交界处产的红香妃,虽不生长在江、浙,理应得到全国蕙兰爱好者的认可,其实这与产地伏牛山脉、秦岭山脉、南岭山脉等地的并没有什么质的区别。像多年来我所收集的河南、湖北两地绿蕙与赤蕙细花,其香味与送春花朵所散发出的王者之香一样,多花绽放味浓而纯净,这是难能可贵的。这都是蕙兰,不管各地称谓上有着怎样的不同,只要是花艺或叶艺出现能满足人们欣赏要求的精极品即视为珍稀,不必借任何理由打压或排斥,理应得到市场的认可。更不应该受到地域性保护的歧视,好在,如今认可度已经由暗转明。

在第三波兰市期间说春兰是全国粮票,后来当其被大量的组培杂交后,这样的声调越来越弱。在2006年后蕙兰以强劲的市场魅力屹立于兰市不倒,成了众兰种纷纷倒下后的一个神话,无疑,春兰的全国粮票被取代了。因为有春兰生长的地方就有蕙兰相伴,但还不仅仅如此。

2009年杂交蕙兰开始上市布局,与之前的春兰一样,在杂交蕙兰2010年开始批量无序地投放,这使蕙兰市场蒙上了厚厚的阴影,此时此刻,蕙兰传统铭品由于识别度高发挥了绝对的优势,那是整个兰市的定心丸。

2014年兰市开始了第四轮的启动,这波市场虽然也是以细叶兰为主,但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人们不玩的色花开始走俏了,不关注的艺草开始疯狂了。好的素花,好的荷瓣也成了这波兰市的重头戏。在这波兰市中蕙兰艺草可谓是红极一时,这是史无前例的。

在市场可玩的东西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在蕙兰杂交籽播苗的泛滥下,蕙兰传统铭品的市场受到了空前压迫,种植大户纷纷上演逃亡,这与当年春兰传统铭品的走势如出一辙。

蕙兰传统铭品在科技自交苗的大军围城下,售卖者无奈地只有标识“老”字了,如“老程梅”、“老关顶”、“老元字”、“老崔梅”等,这是由于自交苗的识辨度还不能让兰界新入广泛地去掌握。一时之间在新兰友只关注价格优势,并不关注花艺究竟开得如何的大背景下,一时的混乱是在所难免的。

如今,在江、浙一带蕙兰的杂交品已经被鉴别鉴赏经验丰富者有效地识别,但在识别薄弱的产兰区以及其它的消费省份,却成了新的交学费地带。由于对杂交蕙兰难以识别,使真正的落山新资源亦都蒙上了阴影。

一时就如何证明我是我妈生,亦在兰花产区上演。

目前蕙兰存在杂交困扰,但这只是短期影响,从长远发展来分析,由于蕙兰的组培难等因素,无性自然繁育将成为精极品蕙兰的主要增殖方式。加上大家已经意识到杂交无序快繁对市场冲击是巨大的,各自的保护力度将会不断地上升。再加上蕙兰重走当初的春兰杂交泛滥后,随着大家对科技杂交苗认知不断加深与普及,原生资源种必将会重新受到重视。

兰花在栽培上最好的推广方式,就是以兰养兰的落实于正确引导。以前种植户在兰花的经济回报上愿意选择像第三波兰市期间风起云涌的品种,从而忽视了蕙兰交易价的平和。从近30年兰市的经济角度上来讲蕙兰没有给爱培者带来什么大的伤害,这也源自稳步发展的重要性。蕙兰没有像其它兰种交易价格一会儿高上了天,一会儿又跌下地,让人吃不消。

如今反观,蕙兰交易价的平和,正是培养大众走向良性的一面,这才是正确的引导方式,使之新人因喜爱而栽培。同时也正因为其它兰种在组培盛行之下大家渐渐失去了信心,蕙兰无疑成了市场的新期待。

只要你肯去了解蕙兰,并种上,再在自己的用心莳培下应时放花,在那沁人心脾的香味里,去欣赏那大气磅礴的花姿与株形叶态时,心也为之陶醉。深爱之,从此不离不弃!

2018年04月09日于国香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