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升清降浊*强心肺、通肠胃

 FyssqzhOk 2020-03-28
老年人要多泻。 若要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滓。生死太阴一条线,上下通畅命长生。小剂量的大黄,能健胃通肠,降浊排毒,以通为补也。

便秘勿轻言泻下,调畅气机,加强大肠蠕动,促进排便:艾灸支沟照海。

肝失疏泄,用四逆散,气机升降复常,大便自通。

脾虚运化不好,用甘麦大枣汤而效。“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而已”

*升清:白术苍术川芎葛根荷叶     
  降浊:鸡屎藤火麻仁黑豆
*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泽泻、杏仁、霍香、佩兰、白蔻仁、炒薏米、厚朴、白通草、半夏、滑石粉 湿热小便不利低烧汗出无力

*心火肝火从小便走    

  肺火胃火从大便

*大病瘥后,觉心烦脑热,可用栀子豉汤,要有胀满加枳实,大便干再加点大黄

*肥轻身:泽泻30山楂30丹参30 苍术15黄芪15

*开鬼门(邪从汗出):越术,开鬼门(使毛孔汗水出汗)用麻黄。
*洁净府(治肾):八正散,洁净府(脾胃、小便通畅)用生石膏,越脾加术

祛湿剂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临床常用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肾盂肾炎、术后或产后尿潴留等属湿热下注者.

*桃核承气硝黄草,病在少腹上犯脑。调胃承气来加味,桂枝降逆治冲好。

左升属肝,右降属肺,由中焦胃土即困,致有升无降,壅阻交迫,何以着左卧眠,遏其升逆之威,且烦熏热灼,并无口渴饮水之状,病情全在血络,清热滋阴之治,力量不能入络。

大肠热把脊柱和脊髓耗干,腰能不疼吗?见到这种腰疼的话,不论男女用桃核承气汤赶紧补救,还能来的及。不然的话说不定能烧成白血病,能烧成败血症。

*扶阳攻下大黄,丹皮、桃仁、川连、芒硝、附子。大便干者仍不下,加熟地、参

*逍遥散之变化方舒肝去湿去火,治一经而诸经无不愈也:柴胡 甘草 陈皮 栀子( 各壹钱) 白芍 薏仁 茯苓( 各伍钱) 当归苍朮( 各贰钱)

*加强版逍遥散逍遥散+鸡屎藤(肠中积滞)+海浮石(顽固痰湿)拉稀巴巴推陈出新。

*胸中郁闷生火清郁热加理顺气机栀子淡豆豉、枳壳桔梗木香。

*胃苓汤(40岁以上热病):茵陈猪苓茯苓白术苍术泽泻车前草 陈皮葛根防己秦艽黄莲栀子

*吃坏身体的疑难杂病陈皮、甘草、麦芽、鸡内金、山楂、山药、白扁豆、连翘。

*扶阳不如通阳,滋阴不如清肠。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强心肺(升清):桂枝汤、红参、银杏叶、黄芪、当归。

*通肠六药(降浊):艾叶、苦参、火麻仁、鸡矢藤、金荞麦、红藤。

*脉很沉,不宜猛下,宜芩连二陈,小陷胸之类,附子败酱苡仁加大黄、芒硝。

*东北地区大肠病特多。(栝蒌川连、陈皮法夏)。小陷胸(黄连、半夏、瓜蒌实)加熟地、润肠而下便。

燥:阳明府实;
湿:脾经病;
痞:胰三焦证;
满:肛胀,肠子证。

*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
通鼻窍四药:苍耳子、辛夷花、白芷、通草。
通心四药:菖蒲、丹参、银杏叶、红景天。
底气不足:参附龙牡汤,把神补补,把气镇镇。

*美容的方法升清降浊。一是强心肺,二是通肠胃。
强心肺,常选用桂枝汤加红参、银杏叶、黄芪、当归。通过强心肺以升清阳,令头面气血充足;
通肠胃,常选用通肠六药。通肠胃以降浊阴,令身体败浊之物有个出路。

善治妇科杂病,在临床用一些调心肺、通血脉的药(如桃红四物汤),再加一味红藤重用,常常几付药下来,病人脸上的混浊瘀暗之色居然焕然如洗。病人本来来治疗妇科杂病的,却意外收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理中丸中土不运。
   麦门冬汤金气不降。
   小建中汤胆经相火不降。
   当归生姜羊肉汤木气不升。
   肾气丸水气不升。
   泻心汤心火不降。
   蝉蜕   降压;
   石决明 敛肝;
   龙骨   敛脾;
   牡蛎   敛肾。

*肺胃胆心应降, 肾脾肝应升。如果升降不顺, 会有各种症状。
  肺: 不降 - 大肠不降, 便秘
  上逆/热 - 哮喘, 发热出汗, 人悲观

  胃: 负责浊气下降

  不降 - 吃不下饭, 腹涨

  上逆 - 呕吐

  心: 不降 - 心肾不交导致失眠, 火克金, 烦躁,咳嗽,口渴
  上逆/热 - 吐血, 说胡话

  胆: 不降 - 两胁痛
  上逆 - 口苦

  肾: 不升 - 上热下寒
  反降/寒 - 遗精

  肝: 不升 - 肝瘀的各种症状, 包括眼睛流血
  反降 - 左肢冷, 左手脚蜷, 无知觉

  脾: 负责清气上升
  不升 - 吃后病重, 夏天潮湿时病重, 水肿
  反降/寒 - 泻泄

  肺经不降主病诀
  肺经不降咳痰短,
  汗百痿痈烦寒喘;
  声泪涕喉肿晕鸣,
  胆胃肾痨殃非浅。

  大肠经不升主病诀
  大肠不升痔漏肛,
  泻利此经不尽管;
  便坚肺胃痛肾寒,
  热实肠痈与外感。

咳者,气逆而积于肺,肺不能容,则咳而出之也。咳之为病,中虚而肺胃不降,是为总因。其间有风、热、湿、燥、寒之不同。
风咳者,多在下半夜与天明时。木气为风,风主疏泄,半夜天明,阳生木动,故风气上冲也。此为阴虚之证,其痰白而腔黏。(润木清热,降肺养中)
热咳者,喉间痒而无痰,乃火气之逆。(清热润肺,舒气养中)
湿咳者,痰黄而多,乃土湿停瘀,隔住相火下降之路。痰黄既是相火之逆,中下却是虚寒。(燥土温中,兼清胆肺)
燥咳者,痰色亦白,或无痰。津液干枯,觉喉管有辛辣意也。(润肺养津,和中调气)
寒咳者,痰清夹水而不胶粘,就枕则咳甚也。(温降肺胃,兼补中气)
风、热、燥三气相近,湿、寒二气相近。下伏湿、寒。上见风、热、燥者亦不少。(清风润燥,兼温中气)

痰者,肺胃不降,下焦上升之气,甫经化水,因被相火熏蒸,不能下行,停积而成者也。相火不足,不能上熏。则成水饮而不成痰,饮家必头眩,胸胁满,或不得卧,喘而气短,或心下悸,心下坚筑,或渴而恶水不欲饮。(发汗利水,或保中攻水。)如成痰者,便不外上述风、热、湿、燥、寒各项。不过阴虚风动之人,虽因肺胃不降,亦原下焦阳气上冲,使肺胃两经,欲降不能。下焦阳气上冲者,胆经不降之过。至于痰厥之病,卒然昏倒,吐出痰涎然后清醒,此则脾肺皆虚、中气枯滞是其病本,木火冲动是其病因。其有不见而知,不闻而觉,属于痰之怪症,其理不可解。

短者,短气,吸气困难也。此胸中必有水饮阻隔,气不顺降,故觉气短。(泄水保中。)如无水饮,必有风热上冲,使气难降,故觉气短。如无以上二因而气短,则呼吸不能归根,此中气大败,有升无降,元气将拔,不独肺经不降而已也。(温养中下,补肺降气。)

汗者,出汗也肺经收敛偏弱,肝经疏泄偏盛也

稍动即汗出者肺虚不收而中虚也。(补降肺气,降胆补中。)
饮食汗出者,胃有虚热上逆,肺经受伤,降不去也。清热养中。
寐则汗出者,肝木升泄,胆木不降,而肺金不敛也。(润木息风,调中敛肺。)
人死汗出如珠不滴者,肺气全败,阳气脱根而上飞也。(大补元气,兼敛疏泄。)
至外感出汗,另详伤寒荣卫中。

百者,百合病也。此病由于肺经不降,邪热瘀积。将肺家清肃之地,变为昏浊之场,令人欲食不食,欲寝不寝,行坐不安,昏烦莫名。(清肺去热,切忌补中。)此病伤寒之后,往往有之。盖肺朝百脉,肺热而百脉皆热,故有如此现象也。

瘘者,肺痿也。此病有寒热之分。热痿者,津液亏伤,能食而腿膝软,不能行步。肺朝百脉,肺热则百脉皆热,故腿膝软也。(清热养肺,忌补中土。)寒痿者,吐涎沫而不渴,遗尿,小便数。肺气虚寒,收敛不住也。(温补中气。)

痈者,肺痈也,咳而胸满痛,咽干不渴,时吐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下痰保中。)初病可治,已成难医。

烦者,心烦也,火逆伤肺,肺不收敛,火气散漫,故心烦也。(清降胆胃,兼养中气。)

寒者,恶寒也。肺本生水而主卫气,金性凉而水性寒,肺气不降,郁而现其本气,故觉皮肤生寒也。(温降肺气,兼养中气。)

喘者,气不下降,口张肩摇,胸胁扇动也。有肺燥而喘者,燥则不能清降也。(清燥泄肺,兼养中气。)有心下有水气而喘者,水阻肺气不能下行也。(泄水养中。)有外感卫郁而喘者,卫气与肺气原是一气,卫郁则肺气不降也。(发散卫气,兼养中气。)年老之人动则发喘者。中虚而阳燥,肺虚而不敛也。(调中养阴,补肺润木。)有肝肾干枯而喘者,风气上冲也。(滋木养肺,兼顾脾土。)有土湿而喘者,湿则不运,肺气逆也。(燥土调中,兼降肺胃。)

声者,声哑也。湿气逼住火气,肺金不能清降也。(除湿敛肺。)    

泪者,肺金不收,风木疏泄而液出也。(上清胆肺,下补肾肝,兼养中气。)

涕者,肺气上逆,积液成涕。热湿混合,不能下行,则涕稠而黄。(温中燥土,清热补肺。)肺热不敛,则涕清,不稠不黄也。(降肺,养中,清热。)

喉者,咽喉痛也肺气清降,则木火不逆咽喉为手足三阳升降之路,中虚肺逆,火气上炎,故咽喉作痛。此病无论是寒是火,中气总虚。清上热而伤中气,一见腹泻.则烧热大作,下焦之火,因中气不能照转之故,全行逆而不降,则热尽而人死。故孙真人千金方,专以温补中气为主。现今通用养阴清肺汤,尽是寒中败土之药,体强热盛者服之,亦偶见效,体弱之人,无有不为此方所误者。因热在咽喉,而中气则多虚寒,养阴清肺汤,寒败中气,故人死也。此病得于冬春之变者,木火升也。(补中降肺。)得于秋晴气暖者,金气燥也。(润燥顾中。)得于暑月雨后者,湿气夹热也。(去滞清热,兼顾中气。)得于外感者,卫郁也。(清降肺气,兼补中气。)喉病有白喉、红喉之分,详温病篇。

肿者,水肿也。木主疏泄,金主收敛。两得其平,气道通调,水道清利,不成肿病。肺金不降,收敛气衰,气水不得顺降,则溢于皮肤,滞于经络而成肿病也。(参看胃经条下。)

晕者,头晕也。肺气不降,浊热逆冲,上重下轻,则头晕也。(清降肺胃,除湿温中。)此病受累于甲木不降者居多。如无肺胃上逆之脉象而亦晕者,非痰滞即阳越也。(理气顺痰,补中敛阳。)晕与眩不同,眩出于目,晕出于脑,晕眩俱有中下失根之意。

鸣者,耳鸣也。肺金不降,胆木逆冲,故耳鸣也。(清降肺胆,养木补中。)

胆胃肾痨殃非浅者,痨病初起,因木气之疏泄,痨病之成,因金气之不敛。(敛金养木,补中去滞。)肺金不敛,胆木无制,则上逆而克胃土,化火而伤胃液,刑克肺金。肾水无源,相火拔根,中气遂寒。热灼津枯,阳飞阴绝。皆由肺金不降,收敛不行之所致。故曰殃非浅也。凡老年人之气不收者,即伏阳亢风动之根,不可忽也。以下为大肠经不升之病。    痔漏者,粪门有疙瘩,奇痛奇痒而漏水。(清热除湿,温中降肺,兼升大肠经。)

肛者,大便后肛门陷下也。(补肺降胆,补中温肾。)木火下陷,故痔。脾湿下注,故漏。大肠之气,因虚因滞不能上升,故肛门下坠也。    泻利此经不尽管者,热利乃木气疏泄,寒利乃脾阳下陷,大肠经无甚责任。(有热清热,有寒温寒。)惟痢疾之里急后重,则大肠金气之滞。(舒金调木,去滞养中。)
便坚肺胃者,大便坚若羊矢,数日始一行,此肺胃津液干缩,饮食噎隔,不能顺下生津,故大肠干枯而大便结也。(润胃养中。)如便坚因于寒者,无阳气宣通,金气因而结燥也。若热实可用下药之便坚,则胃与大肠俱热矣。
痛肾寒者,肛门居脏腑之下,其气上升,肾寒无阳,升不上来,反往下筑,故肛门痛也。(温补脾肾。)此种疼痛,令人难忍。
热实肠痈与外感者,大肠不病实病,惟肠痈与外感之伤寒阳明承气汤证,乃为热实之病。

1、打哈欠,头顶阳气不够,就常用“通脉三药”:葛根、川芎、丹参

2、心脑相连,头脑的阳气要靠心去供养,所以强大心脏,“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

3、双臂往上舒展懒腰一方面用桂枝汤助其臂力,另一方面助其腰脊督背阳气升发,用“升督四药”:鹿角片、狗脊、葛根、土鳖虫

4、打哈欠时,胸腔开阔,腹部舒张,用“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助其胸中大气流转;另一方面用小茴香、肉桂或者降香、沉香,在下焦建一个场,助其丹田腹部纳气。

从上看出,清阳上升,可以治疗疲劳综合征、长期劳心过度、脉弱、抑郁症、甚至脏腑一切的虚劳等清阳不升的疾患都可以治疗。

降浊阴----由下憋气排便想到的

1、凡治病必察通道其下

人体最大的浊阴通道是大小肠与膀胱。(痔疮、咽喉炎、胃胀、胆囊炎、腰酸、背痛、肥胖、便秘、痔疮等)

2、治病要先看大小便大便不畅者,要先通导大便,再来考虑治疗其他病。

通导肠腑。我们可以想想人在上厕所,蹲下排便时,注意是往下蹲,不是站着,浊气往下降得,然后鼓足胸肺气,助其排便,通过肺的肃降得功能,来增加肠道的排浊能力通导肠腑,要肃降肺气。治疗上,我们要造一个势,从上往下的肃降,用“降肺通肠法”选用:杏仁、紫菀或者枳壳、苏梗或者枇杷叶、竹茹

虚损大便燥者,用杏仁、枳壳、苏梗、则能去宿屎。

通肠六药”:火麻仁、猪甲、苦参、鸡屎藤、红藤。肠道药通肠,需要一个润滑力与一个下降力。火麻仁利六腑之涩结,极其润滑。猪甲直奔肛门,下降极速。

叶天士,常给中风病人用火麻仁,中风病人长期卧床,肠蠕动差,要么便秘,要么大便通而不畅,用火麻仁对五脏六腑推陈出新。

火麻仁:在炙甘草汤里治疗心脏病,而它是仁,对心脏有补益的作用。心与小肠相表里,当今时代,心脏病的病人日渐增多,长期坐在电脑旁,很耗心血,再加上就坐不动,肠道蠕动功能变弱

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和,则留结为痈

要“顺其性,养其真”:肝以疏泄条达为顺,心以主血脉通肠为顺,肺以宣发肃降为顺,脾以健运升清为顺,肾以藏精泻浊为顺。

治疗整体大法: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

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