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些病西医治不好而中医疗效超好?这些病你必须看中医

 我爱你文摘 2020-03-28
为什么有些病西医治不好而中医疗效超好?这些病你必须看中医

看到这个题目,你可能在想这是一篇黑西医、夸中医的文章,你若真这样认为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中西医各有所长,无所谓谁对谁错,都是在自己的理论指导下进行诊治的。

对病人来说,能治好病的都是好的。且不论目前的中医和西医有无错误,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我的题目要这样起,原因是最近有病人和我讨论这个问题。病人对于中西医之争并无太大兴趣,他们在乎的是疗效。

所以,目前形成了两派病人体系,一派认为中医无用,西医是科学;另一派认为西医无用,中医才是精髓

这些人就是因为某次生病,刚好接受了中医治疗,他就觉得中医神奇,西医无用;反之是一样的。

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观点都过于片面。打个比方,就好比你去吃饭,前面吃了六碗饭还没饱,当第七碗吃完后你饱了,那是不是就是第七碗才有作用,其他都没有发挥作用呢!

这样类比到临床上也许不完全对,但是前面医生所给的治疗方法也不是没有用。

我是从事康复工作的,很多神经损伤的病人,刚开始疗效并不好,换了几家医院几个医生后效果出来了,也许治疗方法都大同小异,但是最终感觉有效的时候,就是在张医生手上做治疗的时候,那是不是就是张医生最厉害呢?

答案是否定的,神经损伤是需要时间的,前面医生所做的工作都是有意义的。患者这样认为就是片面。

为什么有些病西医治不好而中医疗效超好?这些病你必须看中医

临床上,很多疾病恢复都是需要过程,并且很多疾病在当下的研究还是有局限性。

有些疾病西医就这几种治疗方法,全部应用上去之后,发现疗效不佳,这时候病人和家属就会很急躁。这样会给医生很大压力,这时候很多西医医生就会建议:那你去看看中医吧!说不定中医就可以!

所以,我们中医的地位多是体现在西医束手无策的时候。这就造就了中医都是接诊一些疑难杂症,时间久了,大众的观点就是“中医疗效慢”、“中医只能治杂症”、“一般的小病中医治不好”这样的错误观点。

那么,为什么有些疾病西医效果不是那么好,而中医效果很好呢?

首先,中医的整体观念很重要。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医从不把人割裂开来看,每治疗一个疾病,必会从心肝脾肺肾五脏整体观考虑;而放眼现在的医院,西医分科越来越细,细致的让人都不知道自己该去挂哪个科的号,治疗的时候,一旦超出自己科的情况,得去请会诊。不仅浪费时间,并且还会耽误病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并不能做到未病先防。

其次,中医的辨证论治是关键。所谓的辨证论治,其实包含了同病异治,就是说同一种病可能应用不同的方法来治疗,可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而这种情况在西医来说很少,一个旦诊断,就意味着你必须走我接下来既定的诊疗方案,现在有个专业术语叫做“诊疗规范”。我就想问,老年人和年轻人得了同一种病,使用同一种方法,最后都会取得好的疗效吗?不同体质的患者,使用同一种方法最后会出现同样的效果吗?

最后,中医的治疗方法很丰富。中医有三把宝剑:中药、针灸和推拿。其中,中药不仅可以内服,而且可以外用;内服不仅有汤剂,还有散剂、丸剂和颗粒;针灸分为针和艾灸,艾灸又分为直接灸、间接灸,间接灸又分为艾条灸、隔物灸等等。反正,可以根据不同的疾病选用不同的治疗手段。而西医,不外乎就是口服药、外涂药、静脉药和手术、理疗。一切都得按临床路径走,超出路径和诊疗规范的都是错误的。

为什么有些病西医治不好而中医疗效超好?这些病你必须看中医

说个题外话,我一直认为静脉输液是不太可取的,除了那些危急重症。一般输液的药液都是冰冷的,冷的药液遇到热的血液在中医上讲是直挫阳气,阳气是一身之根本,阳气虚了,外邪也就容易入侵人体,从而易生病了。

那么,临床上哪些疾病需要找中医治疗呢?

1.周围神经损伤性疾病:如轻中度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腰椎病、脊柱小关节紊乱、面神经炎、坐骨神经痛、视神经萎缩、动眼神经麻痹等。

2.非器质损伤性疾病:如神经性耳鸣、耳聋,头痛,失眠,盗汗、多汗症、慢性疲劳综合症等。

3.妇科、产科及儿科相关性疾病:如月经不调、经间期出血、不明原因的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症、男性不育症、女性不孕症、产后身痛、产后头痛、产后乳汁少、围绝经期综合征、小儿腹泻、小儿斜颈、小儿脑瘫、小儿多动症等。

4.精神相关性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

5.其他疾病:尿失禁、尿储留、慢性浅表性胃炎、膀胱炎、帕金森病等。

当然,还有其他疾病,由于本人经验有限,暂列出这些自己亲眼见过的疗效较好的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