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悬解》阳明篇六十六条

 黄元御医学研究 2020-03-28
阳明六十六
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1 发汗多,是上章发汗,或烧针发汗之义。若重发汗者,汗多亡阳,神败而谵语。脉短者,阳绝乃死,阳不下根也;脉自和者,不死。
2 此申明上章,若误发汗,则躁不得眠,心愦愦谵语之义。若重发汗,亡其阳,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按;伤寒提纲,生死之间,皆阴阳之理,病之阴阳,人之阴阳,皆在阴阳博弈之间,病则阴阳之偏,死则阴阳俱败,愈则阴阳自和,即便虚阴虚阳,一和即愈,一逆必死,即使壮阴壮阳,一偏必病,阴阳之偏,无论汗下,一和即愈,攻不宜时,一逆即坏,病理药法,皆在和其阴阳,一旦误治,又最易偏其阴阳。伤寒提纲,皆生死之纲,六十三,利不止者死,阳败也,利止者愈,阳回不死,中气能受。本条脉短则死,阳贵阴贱,一逆在逆,一伤在伤,脉和不死,仍可和之,此供参考,理解阴阳。阴阳之要,阴平阳秘。阴阳自和则病愈。
阳明六十七
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1 阳绝阳亡,则直视谵语。喘而腹满者,胃气不降,阳气上脱;下利者,脾升不降,阳气下脱。
此也是申明上章亡阳之义,误发汗亡阳之死象也。  
  脾胃之阳败,而上下亡脱,水走火飞,中气亡败之义,此条比较直观展现,中败水火不交的症状,此理黄师独家,阳上亡阴下脱。
按;本条中气之败之象,也是人亡之象。人从阳明而阳亡也。中败土崩而人死也。不要单作阳明经证,也从中气论,人从中气亡败而死也。
阳明六十八
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重语也。
1 也是申明上章亡阳证,谵语之义。
  阳明腑实之谵语区别阳明阳败之谵语,阳败之谵语,是为郑声也。虚则郑声,反复之义,实则谵语,是血热而神乱。本条汗出亡阳之谵语,阳泄而神败,此谵语就是郑声之义。
2 谵语者,神乱胡说八道,郑声者,神败吆喝不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