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对象形体的明暗层次,用多次加色来刻画,即先铺亮色,待干后逐步曾加深色,(油画相反,因为水彩是透明的,浅色盖不住深色)一般加三次为宜,覆盖太多容易发灰,容易脏。叠加从大面儿开始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点彩完成。这种画法适合表现光感强烈的对象和复杂的形体,能深入细致的表现对象,整个绘画过程都是在画纸干的情况下进行的,要养成落笔不改的习惯。注意!这句很重要,因为习惯很重要,养成习惯更重要。 干湿结合法: 这算不上画法,我觉得只是一种方式,而在杨义辉老师的《风景水彩表现》一书里,把这个定义为水彩画辅助画法,我觉得当今绝大部分水彩风景画采用的都是干湿画法结合。有的前辈甚至总结出“先湿后干,远湿近干,宾湿主干,虚湿实干”的规律和方法。
我们现在都称之为晕染,既从一个面转到另一个面,或一种色转到另一种颜色渗透衔接的方法。控制掌握水分的量十分关键。
是水彩作品的一种重要的常用的技法,用水的渗透性将不同的颜料衔接起来,产生渐变的效果,使其自然柔和滋润,如天空的云层表现,天地间的模糊连接处都靠水色渗透完成。
是指洗掉画面已涂上了色彩的部分,重新上色的一种技法,先将清水滴在一些画面上,稍等片刻后,用干净的笔和海绵将已有的颜色吸取,再另外涂色,有时候洗的部分轮廓模糊,有朦胧感,天空和远景用这种方法比较好,但较差的纸张不易反复擦洗。
在画面没有完全干的情况下,用喷头将水森撒在画面上,则可造成一种形态模糊的感觉,但画面色彩以干或太湿也达不到效果,甚至会破坏画面。
用调好颜色的水不经意的自然的点洒在画面所需要的地方,造成一种潇洒而多变的色彩效果。如画田野中成片的油菜花或山谷中野花浪漫的景色,这时不做具体刻画,关键在于营造一种气氛。
在不变填色需留白的部分先用普通的蜡笔在这些部位,一次涂上白蜡,再上色时有蜡的表面就不会被涂上颜色,留下蜡笔画过的白色形状,并有枯笔的效果。这种技法用来画受光的树干。反光强的物体和小面积的受光面皆可。
在画面已上好色彩的地方,在颜色未干时撒上细盐(最好是大粒盐)。数分钟后即因为盐的渗化而产生一种如雪花飞舞的特殊肌理,近年来,常有画家用这种方法来表现飘舞的雪花,撒盐后亦可摆动画版使其产生不同的白斑,表达不同的风向效果。
在玻璃板上或塑料纸上。涂上颜色,用脚光滑的纸平压在心起,换一换产生难以预料的抽象的纹理效果,根据机理不紧,继承画面,这种画法偶然性强,不再有创作目的,使用此方法成功几率非常小。
是将颜料中掺和少量的浆糊或甘油用水调和作画的一种方法。此法容易控制水分的渗化与流动,笔触明显,绘画坚实,块面清楚的对象比较适合,有油画的视觉效果。
干画法和湿画法以及干湿画法结合的技法呢,占95%。其他的方法只是辅助画法。譬如,浆彩法,应该很少人去尝试。其他的方法也都比较少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