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有效发挥“抗疫歌曲”的社会作用

 阿里山图书馆 2020-03-28

抗击疫情工作全面开展已逾两个月,这期间发生了大量可歌可泣的故事,音乐工作者以其热情对其进行讴歌赞美,数以千计的歌曲推出,使其成为中国当代音乐中难得一见的景观。但这些作品的艺术水准良莠不齐,创作目的千差万别,其中暴露出的问题也较多,很多批评、建议的文章也不断涌现。如何有效发挥“抗疫歌曲”的社会作用,使其能成为当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实际上,一线的音乐工作者也一直在做着大量的探索。上海音乐出版社集结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遴选并出版的全媒体“抗击疫情优秀歌曲选”已发行多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人民音乐出版社也在策划出版之中,从已经透露的作品目录来看值得期待。除了这些正式出版物的积极作用外,自媒体的作用也极为显著,它们以“小、快、灵”的形式发挥优势。这其中的有些探索十分值得借鉴。

           

一 是歌曲需选优

抗疫歌曲的出现本身是一件大好事,其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无需再做辨析,但前段时间蜂拥而至的抗疫歌曲饱受诟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劣质作品充斥其间,影响了优秀作品的显现,自然会遭到有社会责任感的音乐家们的谴责。此时,各音乐出版社出面组织专家对其进行筛选,将选优的成果出资出版,无疑是为病人、医护人员及相关人员提供高品质的精神食粮。据上海音乐出版社社长费维耀介绍,他们此次约请了多位专家,分几轮进行了遴选,而且约定作品数量的上下线,以优秀为标准。笔者仔细聆听了曲集所选的作品,曲调旋律、节奏律动、风格形式的水准都达到较高艺术层级。有些作品已在前期的推送中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好评,如《保重》《坚信爱会赢》《武汉伢》《人间星河》《手牵手》《雪白的爱》《大爱无痕》《@亲爱的》《天使的翅膀》《武汉加油》《爱不远,心不远》等。这些作品以优美曲调、温馨的情感、真挚而高超的演绎,给听众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真正发挥了精神产品的慰藉作用。

二 是角度需创新

抗疫歌曲的听众是普通大众,他们对于音乐艺术的理解多不深入,也很少知晓音乐技术,仅是从情感上需要这些艺术品的感染。那么,这样的抗疫歌曲的创演就需要角度的创新,既要有别于既往曲调,又要回避太过新奇的做法。这样的歌曲在创新上要有温度又清新。《保重》以中心词“保重”布设了导入、深化、延展乃至最后的回落,这样的情感自然、舒缓,给疫情惶恐中的人来听,可以起到心理抚平的功效。《深呼吸》站在孩童的视角,通过她与大人交流的稚嫩可人形象,传达艺术作品透射喧嚣的清雅魅力。《武汉伢》《@亲爱的》等歌曲抓住了趣味情境,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人间天使》以流动变换的律动及和声色彩展现了天使形象的和蔼可亲、绚丽多姿。当然,此次还涌现了一些有力量、有活力的催人奋进的歌曲,像《手牵手》《雪白的爱》《天使的身影》等,将群众歌曲予以艺术层次的提升,给人以新颖出奇之感。

三 是风格需丰富

抗疫歌曲虽然是服务于特定的人群,但其中的多元艺术风格也是其发挥社会效应的重要因素。以现有的优秀之作来看,抓住曲调旋律的塑造、和声色彩的变幻、节奏织体的变化、配器音响的多变是其艺术手法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歌曲尤其应注意歌词的巧妙变化及其直观的艺术指向,从而使音乐以整体艺术魅力感动人。《人间星河》以对唱的形式,将舒展变化的旋律在不同音区不断变换色彩,通过淳厚的美声男中音与清雅的通俗女声,展现了“人间星河”的丰富艺术境界,表现了深情的艺术空间。《雪白的爱》《儿女情长》《我要你平安回家》都是以优美清雅的曲调、纯粹的色彩表现朴素而高洁的思想境界,将普通人的诉求倾注笔端,作品以小见大,依声动情,展现了平凡英雄的丰富情感境界。

抗疫歌曲虽然结构短小,但却饱含丰富的色彩和情感,它以集中而直观的艺术形象表达成为“战疫”中的重要力量之一,它们不仅从精神层面缓解疫区惶恐压抑的氛围,更以润物无声的艺术魅力发挥着社会影响。

                                                                         文 | 王安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