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各大博物馆最牛宝贝是什么?看这就懂了!

 昵称14934981 2020-03-28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作为世界文物大国,我国各地博物馆中的珍贵藏品数不胜数,且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一起来看看你家乡的博物馆,最顶尖的宝贝都是啥吧!

北京故宫/《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为我们展现了九百年前的宋朝汴京城的盛世景象,同时它也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属于祭祀用品。它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它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天津博物馆/《雪景寒林图》

此画为北宋范宽所作,描绘了北方壮美的雪山景色。画中雪峰屏立,山势高耸,白雪皑皑。
深谷寒林间,萧寺掩映,流水无波,峰峦沟壑间云气万千。其山取盘桓向上高远之势,其水造平静冷凝之态,其树画深郁寒峭之意。

河北省博物馆/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古代人认为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山西博物院/晋侯鸟尊

晋侯鸟尊体现了鸟与象这两种西周时期最流行的肖形装饰的完美组合,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可证明为宗庙礼器。
晋侯鸟尊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装饰精致豪华,使之成为中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珍品。

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匈奴王冠

匈奴王冠是纯金制成的,重1394克,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匈奴单于金冠。
金冠由金鹰和冠带两部分组成,上面浮雕有羊和狼的图案,雄鹰站在半球形金冠顶上,俯视着冠带上狼与羊搏斗的情景。

山东省博物馆/东平汉墓壁画

这些壁画是山东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艺术水平最高的早期壁画。
画面色彩艳丽,造型比例匀称,线条简练流畅,刻画细腻精美,形态生动逼真,反映出汉代画匠高超的艺术水准和绘画技巧。对于研究汉代丧葬制度、民间生活习俗以及汉代绘画,有着重要的价值。

南京博物院/ 清乾隆帝行围图转旋瓶

此瓶是为纪念乾隆皇帝“东巡狩猎”,由景德镇官窑特意制作的,再现了乾隆皇帝盛年时期出巡骑马射猎时的场景。
转旋瓶是乾隆官窑创制的特有瓶式,工艺复杂,结构奇巧,最大特色就是在镂空的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

南京市博物馆/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该文物为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见珍品。小口、丰肩、斜腹、敛胫、平底,造型优美,线条圆润、流畅,雍容华贵,给人以凝重的美感。
肩腹部刻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瓷瓶上所绘的青花纹饰层次多样,非常独特。

上海博物馆/王羲之《上虞帖》

《上虞帖》的草法随意洒脱,轻松自然,不拘小节。在笔法上,首先,它不是靠轻重提按变化来丰富线条内容的,而是以节奏和运行速度来充实线条内涵,提按为辅。
其次,结构上强调开合变化,收放自如,所以字形构架的视觉效果显露出一种“张力”的特征。

浙江省博物馆/《富春山居图》(前段)

《富春山居图》为元朝的书画,是黄公望的代表作,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同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福建博物院/云纹青铜大铙

云纹青铜大铙(náo)为西周乐器。平口,钲部两侧有36个冏纹乳突状枚,枚直径3.5厘米,高2厘米。鼓饰变形兽面纹,两侧饰云雷纹,甬亦饰变形兽面纹。大铙双范合铸,浑大厚重,作风稳重古朴,表现出很高的铸造工艺水平,是福建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

安徽博物院/战国楚大鼎

铸客铜鼎,又称楚大鼎或大铸客鼎,为战国青铜器。圆口,方唇,鼓腹,圆底,三蹄足。此鼎形制雄伟,堪称楚国重器。

江西省博物馆/商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

该件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yǎn) 是最大的青铜甗,有“甗王”之誉。此甗甑(zèng)鬲连体,鬲裆高,下四足。耳上各立一鹿,一雄一雌,回首相顾。
鹿竖角,短尾卷,身披鳞片。甑腹饰四组展体的兽面纹。它体形巨大,气势雄浑,稳定性却非常良好。

河南博物院/春秋莲鹤方壶

春秋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

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它彰显了中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

湖南省博物馆/素纱禅衣

素纱禅(dān)衣是西汉时期纺织技术巅峰时期的作品,是世界上最轻的素纱襌衣和最早的印花织物。这件素纱襌衣中,襌衣用纱料制成,因无颜色,没有衬里,出土谴册称其为素纱襌衣。
“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的襌衣,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黑龙江省博物馆/ 金代铜坐龙

铜坐龙是金代早中期皇室的御用器物。龙取坐姿,左前肢高举,与左后肢间有腾云相连。右前肢着地,与右后肢相接。
尾部翘起外卷,前肢长鬣(liè)突出于肩部之上,与头上卷鬣及后扬的长鬣相映。
这尊金代铜坐龙继承与发扬了前代龙型的优点并且根据自身浓郁的地方特色加以拓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吉林省博物院/青花云龙纹高足碗

元代青花云龙纹高足碗,侈口,深腹。高圈足上有三道凸弦纹,呈竹节状,口沿为青花唐草纹。
内壁暗花印行龙二条,外壁用青花绘一游龙,并衬以火焰纹。青花色泽青翠浓艳,线条流畅有力。

辽宁省博物馆/宋徽宗《瑞鹤图》

《瑞鹤图》是赵佶书画中的珍品,难得的诗、书、画具为上乘之作。图中描绘了鹤群盘旋于宫殿之上的壮观景象。绘画技法精妙绝伦,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各具特色。

广东省博物馆/千金猴王砚

千金猴王砚质地细腻温润,娇嫩如小儿肌肤,四周以火捺等色彩环绕,形成一只蹲着的猕猴图案,甚至眼、鼻、嘴和前足都清晰可见,非常逼真,所以由此得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翔鹭纹铜鼓

这是西汉时期的金属器,入土时胸腰已截开,胸部饰羽人划船纹六组,船形两头高翘。该墓部同时出土的还有中原汉式器物,既反映了西南各民族人民的创造才能,也体现了当地人与汉族人从古就有密切联系。

海南省博物馆/宋青白釉花口凤首壶

青白釉花口凤首壶胎质洁白细腻,釉色莹润,白中泛青,看起来很像青白玉。口部为四瓣花图案,象征凤冠,径部被装饰成凤首形状,凤首后部呈钩状,恰似凤凰的羽毛。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 鎏金铜牛

鎏金铜牛是西夏时期的一件青铜器。这件青铜铸造的牛屈驶而卧,体态健壮,比例匀称,造型逼真,个体硕大。
铜牛中空,外表通体鎏金,制作时需要将冶炼、模具雕塑、浇铸、抛光等工艺集于一体,反映出西夏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

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形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捕捉了飞马矫健英姿的瞬间,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

青海省博物馆/铜鎏金观音造像

铜鎏金观音造像是国宝级文物。由明朝皇帝赐给青海著名的瞿坛寺。该器物身姿婀娜,站立在莲花座上。
衣饰线条流畅飘逸,面含微笑,表情慈和,遍体鎏金。其铸造工艺代表了明代的最高技术水平。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舞马衔杯纹银壶

壶的造型采用的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皮囊的形状,壶身为扁圆形,一端开有竖筒状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莲瓣式的壶盖,壶顶有银链和弓形的壶柄相连,这种形制,既便于外出骑猎携带,又便于日常生活使用,表现了唐代工匠在设计上的独具匠心。

贵州省博物馆/东汉铜车马

铜车马是东汉时期的铜铸文物,是武威的标志性文物,象征东汉时期拥有强大的武装官僚势力,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史学知识和文物内涵。

云南省博物馆/牛虎铜案

牛虎案就是用来放献祭牛牲的,是古代祭祀中最重要的献祭,它们既和中原及西北青铜文化有着历史渊源,但又有着鲜明的边疆民族个性。

西藏博物馆/双体陶罐

双体陶罐无论从器形还是纹饰上,都体现出与西藏同时期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与众不同的特点。
代表了当时卡若文化的最高制陶水平,而且体现出卡若先民高超的器物造型能力,是卡若先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新石器时代西藏陶器的代表和点睛之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是与真实白菜相似度极高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的,亲切的题材、洁白的菜身与翠绿的叶子,都让人感觉十分熟悉,细看菜叶上停留的两只昆虫,还是专门挑选了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