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周至战国非姬姓方国(二)

 虛怀若海 2020-03-29
.

邧国:姜姓,祝融之后封于罗(在今湖北安陆),号妘子,建立邧国。春秋时邧子国,从属于楚。有说邧国即许国。

姒国:相传少昊子台骀封于汾川,其后有沈、姒、蓐、黄等国。春秋时在今河南境内,被晋所灭。周文王之母出自姒国。

英国:大禹封皋陶次子仲甑后裔于英,地在今安徽六安。春秋时,楚灭英。有说英国可能是商王子“央”的后裔。

六国:也写作录国,皋陶次子仲甄后裔夏时所封,故地在今六安市皋城一带(或说即麓国,在今河南武陟)。后是商朝重要的封国之一。入周后,六国时服时叛。周成王派召公征伐,六国战败降服。至周穆王时,六国为周朝建立功勋,被封为伯爵。公元前622年,楚灭六国。

倗国:是山西考古工作者在运城绛县发现的一个文献没有记录的国家,位于今绛县横水镇横北村。西周时在晋国附近,系隗姓狄人,与霸国关系紧密,约被晋国所灭。

霸国:考古者在临汾翼城县境内发现了一个文献没有记载的西周诸侯国,并延续至春秋初期,伯爵,人口数量较少,属媿姓狄人的一支。

养国:嬴姓,文献失载。考古发现,养国与江、黄、樊等国同族,皆东夷少昊族的后裔,西周前期已立国并有自己的史官。商代在今安徽宿州市北。春秋中期尚存。亡国后的养人在桐柏居住,成为楚国的附庸,公元前528年,楚灭此养国。推测,养国原在沈丘一带,楚灭沈丘之养后迁今桐柏及其附近地区复建养国。黄盛璋认为养国在今河南鲁山、郏县、襄县一带。

妣国、妢国:西周诸侯国,均在今安徽省境内。

鄢国:出自妘姓。相传求言在夏时封在郐国(今新郑县西北),时称会人。在西周时会人有被封在鄢(今鄢陵县北),建立鄢国。约公元前769年,郑灭鄢。

光国:1、姞姓,黄帝之后,初居黄河流域,武丁时在今河南睢阳县西南。商中后期(约在公元前12世纪)迁入光山,遗址在光山城关镇一带。公元前7世纪为黄所灭。2、周朝少昊的后代被封建立光国,己姓,在今河南省潢川县一带。

番国:也作潘、鄱,远古时曾活跃在黄河中游开封以东、商丘以西一带。祝融八姓之一的昆吾之后,与楚国同源。西周以前应在温县附近。西周末年南迁今信阳一带。春秋早期南迁至固始。春秋中期以后,逐渐被纳入楚国的势力范围。春秋晚期,沦为楚国的附庸。公元前504年,吴太子取番。

轸国:偃姓,皋陶的后裔。在今应城县西。公元前655年,被楚成王所灭,其地归于楚国。

萧国:子姓。公元前683年,宋国内乱,大心平乱有功,受封在萧地建立萧国,称为萧叔,为宋国的附庸国。公元前597年,萧国为楚国所灭。另,商代在今安徽省萧县境内有萧国。

郱国:在东莞临朐县东南。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古墓出土青铜器监盂铭文中有郱国。公元前693年 ,齐襄公灭郱。

鄑国:西周时缙云氏的一支迁到鲁西,在今昌邑县境建立鄑国。公元前693年 ,为齐襄公所灭。或说春秋初被鲁所灭。

奄国、郾国:又称商奄,子姓,商王南庚之子继的封国,都城为奄(今曲阜旧城东),疆域可能与后来的鲁国相近。在商末为商王族的支子所封之国。周公东征灭奄,俘奄人之强壮男子阉之为奴隶(称阉人,居处称庵)。遗族逃往今常州市东南重建奄国。约公元前585年,吴国寿梦灭奄称吴王(有说,在春秋中期偏晚时被宜国所灭)。

偃国:偃姓。周武王封皋陶后裔于今漯河市西古城村一带。约于春秋初灭于郑。

郾国:夏初,皋陶次子仲甄封于匽,为偃姓,即郾,在今漯河郾城县。约灭于夏末商早期。姬姓北燕国在河北、辽东一带,原称也是郾国(燕国)。

西州国:在今监利县东,灭于楚国。

廪国:在今湖北境内,为楚所灭。

时国:嬴姓。在今河南境。据《路史》记载灭于楚。

大隗国:商汤灭夏后,封夏朝王族的后代到隗,建立了大隗国,其国君称大隗。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夏朝帝王后代,楚国的同姓国。公元前634年,被楚所灭。

夔国:又称隗国、归国。春秋时,熊绎六世孙熊挚为嫡子,因身有残疾未能继位,受封于夔城(今秭归县一带),建立夔国(都城在今夔沱),为楚国的附庸。公元前634年,楚国以不祭祀祖先祝融与芈鬻熊予以谴责,不服,楚遂攻亡之。

归方、归国、夔国、何国、妢胡、麸国、有国:起源于尧舜时代的后夔(封伯、归伯),被称为归夷,是东夷集团的一支,以一足神龙为图腾,活动在今冀南、鲁西、鲁南、苏北、豫东和皖北一带,后裔建立了多个方国,包括夔国即归国,在夏太康以后被后羿灭亡。至殷商时,甲骨文卜辞中的归方、虎方、何方等,都是夔族即归族所建立的方国,分布在今豫东皖北的汝颍一带。武丁时,商灭掉归方、虎方部落。在被殷王朝征服的时候或者以后,一支越过大别山,在湖北秭归一带,建立了夔国,又名归国。一支渡过长江,在今湖南的宁远一带建立了何国。一部分(包括虎方、归方等)留居今漯河市东部、安徽阜阳一带地区建立了归姓胡国,又称妢胡国、麸国。西周初,周公东征时被征服,封侯爵。周穆王时,胡国曾联合徐戎、淮夷内侵,被成周降服,未灭国。周穆王把归胡削爵割地,从其西境分取疆土建立姬姓沈国。此后,归胡国力及社会地位日渐削弱,春秋时楚灵王迫归姓胡国迁于荆以空其地。公元前508年,楚昭王吞并了归胡、妢胡,后又灭貀国(即豽国,楚先王所立),将其后代迁徙于妢胡国故址,转封为胡子国。战国时,胡子豹乘吴国军队攻进楚国都城之机,占领楚国邻近胡国的地方。公元前495年,楚师大举进攻,俘虏胡子豹灭掉胡国。国都有二,一在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区、舞阳县一带,一在今安徽阜阳市。夔的后裔归姓国家还有有(洧)国。相传黄帝在即天子位之前,曾为归夔国(今湖北省秭归县),即天子位后,留下一子继任为君,其后子世守此国。

鄀国:1、黄帝长子昌意封于鄀。2、颛顼封少昊孙允格于鄀,允姓。商代仍存。西周时为一强盛之国,跨豫、鄂、陕三省接壤之地,有自己的纪年与正朔,不奉周王统年,都城在钟祥北面的汉水边。春秋时分上鄀和下鄀。上鄀在今淅川县西南丹江左岸,都城建在商密。公元前635年,秦、晋伐鄀,向秦师投降。公元前622年,秦攻入鄀都商密,鄀人迁至今宜城市东南,成为楚的附庸。公元前478年,楚俘获鄀国大臣观丁父,鄀之爵名不见于文献记载。上洛之鄀为分枝,称下鄀或下蠚,在今内乡至商州之间,后被晋所灭,成为晋邑。有人认为,今淅川与内乡交界一带的都于商密之鄀为下鄀,迁至宜城之鄀为上鄀,是先后一国的关系。或说鄀国亡于公元前622—613年之间。

都国:允姓,在今四川省境内,灭于楚国。

屠何国:即不屠何国,东北夷所建的方国。也写作徒河、徒何。春秋以前,辽西大小凌河流域的一方国名称。<管子·小匡篇> :“中救晋公,禽狄王,败胡貉,破屠何。”房玄龄注:“屠何,东胡之先也。”<左转>载:“豹胡,亦即不屠何。” <墨子·非攻篇>:“古屠何亡于燕代胡貉之间。”

青罴、黄罴:<逸周书·王会篇>载:“不屠何,青罴,东胡,黄罴。”均为东北夷部落方国,后入于东胡。

泉国:据传有黄帝之子任姓后裔封于泉,在今安徽省境内。

巢国、庐国:帝尧时有大臣巢父常居于山中以树为巢,帝禹时封有巢氏之后建立巢国(今安徽境内)。其他部落(如皋陶氏后裔偃姓部落)从东方、北方不断徙入,居于巢湖西方、西南方地域(今六安市六安县、舒城县一带),形成了以巢国为中心的部落联盟,以地理方位称其为“南巢氏”,简称“南巢”。 汤伐桀,整兵鸣条,困夏南巢,谯以其过,放之(南巢)历山。有巢国疆域大约包括今巢湖市、合肥市、六安市和安庆市、滁州市、南京市江北地区。周析其地为巢、庐二国,分别被称为“巢伯国”、“庐子国”。庐国新都于今合肥城城区,巢国仍都于今巢城城区。春秋时,巢国疆域先后遭遇“群舒”(舒、舒庸、舒蓼、舒鸠、舒龙,在今舒城、庐江一带)、橐皋(今巢湖市居巢区柘皋镇及肥东县东部一带)等众小国的侵略和蚕食。公元前518年,吴灭巢国。

西黄国:即黄国,在今宜城县东南的汉水以东(或说在今四川省),楚史研究者称其为“西黄”。春秋时期,巴人伐楚,楚文王被巴人打败,元老鬻拳不许败军之师入郢都。楚文王只得转攻黄国得胜后才得以入城。约公元前7世纪中叶,黄国被灭。此黄国很可能是陆终或昆吾之后所建立的黄国。有人说在江夏(今武昌)一带。

黄国:1、夏初,夏启杀伯益。伯益后裔作为东夷集团的一支,一直持续到夏王姒芬时,已被夏所征服,故城位于今潢川县隆古乡。夏末成为商的盟国。周朝被封为子爵。公元前704年,楚子会诸侯,黄、随不会。公元前655年,楚成王大举入侵黄国。因黄国既不设防,盟国又坐视不救,黄国至此被灭。2、少昊裔孙台骀因治理汾、洮有功,颛顼将汾川流域封给他作采邑。台骀的后裔在这里建立了沈、姒、蓐、黄四个小邦国。这个黄国又称黄夷。(夏)后相即位的第二年征黄夷。地在洮水支流横水(又叫黄水)一带,今绛县西。春秋早期,被晋国兼并。有说,黄人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建立黄国。3、颛顼的曾孙陆终娶鬼方之女,后裔分支有赢氏。嬴氏分支有黄姓。周武王灭商后被封于黄,都城在光州定城西(即今潢川县西),长期依附于楚国。公元前655年,楚国灭弦国,弦子逃奔黄国。公元前649年,楚伐黄,次年灭黄。此与1应为一国。但是,1、3的黄国与西黄国记载均有重叠或说矛盾之处。有说,根据考古发现,在商代的今陇东地区也存在一个黄国。

铸国:又作祝国,任(妊)姓。周武王封黄帝后裔禺阳于铸(在今宁阳县西北,或说在今山东临沂县东南)。公元前6世纪中叶犹存,后不知所终,郭沫若说约春秋后期被齐灭。或说周武王封黄帝之后于蓟,帝尧之后于祝。有说其地在今济南市长清县祝阿故城一带,公元前768年,亡于齐国。

聂国:姜姓,春秋时,齐丁公分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茌平县西),为齐国附庸。

宗国:偃姓,在今安徽枞阳,子爵。为群舒之属。公元前626年,楚成王开始攻灭群舒。公元前615年,群舒叛楚,楚穆王派大军抓捕了舒、宗的君主,宗国遂亡。

钟吾国:芈姓,周穆王始封楚公族钟吾所建的侯国(或说东周时始封),子爵,在今江苏宿迁市东北。春秋时为楚国附庸。公元前512年夏,吴责令徐和钟吾交出公子掩余和烛庸。二国私放二公子投奔楚国。冬吴王派孙武、伍子胥兴师灭钟吾国。

秉国、繁国:西周铜器《班簋》铭文中有“秉、繁、蜀、巢”4个国名。

溓国:公爵,在今河南省境内。

明国、益国、武国:均为公爵,在今河南或陕西境内。

髳国:在今汉源、冕宁县一带(有说巴县)。商初以前属于传说中的蜀国先王鱼凫氏。商末助武王灭商。髳与髦、犛、旄相通,今简化成牦。春秋时,从江汉平原经贵州进入川中的开明氏濮人部落取代了杜宇氏,髳国改名为笮都国。有说髳国在今河南西部。

髦氏国:依姓,在今青海。

百濮国:或称濮国。1、在今云南省南部的思茅地区。周武王将那里的土著濮人的酋长或头人按公候、伯、子、男封国,后称百濮国。现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是该支濮人的后裔。2、在今湖北石首。春秋到战国时期,楚国熊氏后人封居在今湖北石首一带,建立了百濮国,其国人称濮人。濮人原在西南地区,殷周时分布于江汉以南,春秋以后渐散于今湖南西北澧水、沅水流域。因部族繁多,濮国又称百濮,周武王曾联合濮国等邻邦灭纣王。公元前704年以后,楚国先后吞并45国,濮国境域成为楚的黔中郡。湖南沅陵窑头战国古城遗址应该是濮国都城。

那国:或作“冉阝”国,西周至春秋诸侯国,封地在楚国附近,后来被楚国灭亡。公元前687年,巴人叛楚取那处。

番禺国: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摇梁,摇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的后裔以“番禺”为号。春秋战国时有存。

房国:1、母系氏族社会时在女水之阳构筑女神庙“房”,逐渐形成以“房”邑为中心的部落居址,被后世称为“房国”。2、尧子丹朱封地在今河南遂平县小文城一带(或说在今河北省高邑县一带)。丹朱子陵建房子国,祁姓。公元前529年为楚所灭。楚灵王迁房于楚。古房国当即方雷氏的后裔,方雷氏族即嫘祖母家西陵氏。

吴房国:公元前505年,当吴王阖闾在楚地与秦楚联军激战时,其弟夫概擅自回国自立为吴王,阖闾回军击夫概,夫概逃至楚国。楚王封其为棠溪氏,建都于古房国都城,史称“吴房国”。其存国年代不明。

林胡国、楼烦国:与鬼方同时见于史,均为商时已有的匈奴族部落方国。楼烦居商“正北”,在今山西宁武一带。春秋时,晋北(今山西北边)有林胡、楼烦。战国之际,在赵燕的压力下,林胡和楼烦一迁再迁,先从晋北向东迁至燕北(河北北部)。后又到赵西。接着至伊盟(今鄂尔多斯市)境内和阴山以北。在赵孝成王时,林胡随初露头角的匈奴率众而来,被李牧以“奇阵”击溃,从此林胡名字失于史册。楼烦依然活动在鄂尔多斯地区。战国末期,楼烦从属于匈奴。西汉武帝年间,楼烦不复为国,渐渐消失。

肃慎:亦作“息慎”﹑“稷慎”。属于蒙古人种。夏商周时代之前早已存在,初居山东半岛,其先为玄夷(鸟夷),逐渐北迁,夏、商时期生活在黑水(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一带,西周时已迁至燕山以东,战国初期时向东北迁至今辽宁省开原一带,战国末年一部分迁到了长白山,和东北原有的居民相结合,演化为挹娄族。舜时﹐息慎氏朝﹐贡弓矢。禹定九州﹐肃慎来贡。周武王时﹐肃慎人入贡“楛矢石砮”。周称:“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其分布在今长白山以北﹐西至松嫩平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广大地区。“肃慎氏,一名挹娄。在不咸山北。”战国以后﹐只见挹娄而不见肃慎。

东胡:即通古斯族,其先为玄夷、奚夷,从南俄草原经西伯利亚南部与当地的土著居民、黄帝部落的东北分支共同融合而形成,为殷商遗民与呼伦贝尔地区扎赉诺尔人的后裔。早在商初就居住在商王朝的正北方。皆秃顶不蓄发。后逐渐向东、向南移动至燕赵北边。战国时东到辽河,南到赤峰,西到泺河,北到乌力吉木仁河。齐桓公破山戎后,东胡一度曾南下占山戎之地,秦开破东胡,东胡北却千里,回到故地今西辽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公元前206年,匈奴冒顿单于自立,发兵大破东胡,东胡之名从此消失。。

巽国:亦作其国。存在于殷商至春秋时代。地在今沂水县东70里。传世器有巽公作叔姜匜等。

伊国、列国、怡国:均为姜姓国。西周或春秋仍存。

徐离国:周初,伯益后人的封国,在今安徽临淮关一带,春秋时被楚国所灭。

蔇国:子爵。颛顼高阳氏之后陆终第三子曰翦,封于彭,是为大彭。夏商时期大彭国分封蔇子于蔇。商朝时期,今枣庄地区西北部为滕国、郳国和薛国,东北属鄫国,中部为蔇国,南部为逼阳。

容国:不详。来源于姓氏起源。

敖国:也称大敖国。在西周初期,有黄帝的裔孙被周武王封于敖山(今河南荥阳)。在春秋初期被郑国所吞并。

斟鄩国:大禹治水,潍淄其道,厥后潍西平原始建四国,曰斟鄩、曰斟灌、曰三寿、曰寒。斟灌在今寿光市东边境外,其余三国均在潍县境内。斟鄩都城斗寻在今山东潍坊市西南(夏太康建都的斟鄩在今偃师二里头村)。仲康封子于治浑建斟鄩国。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斟鄩国历经夏、商两朝,到周武王灭商之初,归顺周武王,成为西周附庸国。周成王时被灭。

梅国:子姓,商朝诸侯国。纣时梅晋被纣王“殖醢”而惨死。周武王灭商后封梅伯的玄孙于黄梅(今属湖北)。春秋时,东迁梅城(今安徽亳州东南),吴越时又迁梅里(今江苏南部),成为吴国的一部分。

允国:少昊后裔在夏时所建。商代在今河南孟县东。春秋时已为允姓之戎,在今敦煌市境。《左传》记载:公元前533年,有允姓之奸居于瓜州。

习国:1、姜姓,夏商时有习国,炎帝后裔,在今丹凤县武关一带。春秋时仍存。2、在今习水附近有鳛国(即习国),桐梓人后裔所建,大约存在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308年之间,早于古夜郎国。不属西南夷。

西王国:子夏说禹曾学于西王国。有说在今甘肃、新疆境内,或即西王母国。

东乡国:宋大夫东乡为人的封地,为宋国附庸。

西乡国:宋大夫西乡错的封国,为宋国附庸。

南乡国:在今湖北均县境内。孔子曾求见过南子 。

北唐国:商初有北唐国,在今山西平阳县附近。

巷国:周幽王时管理内室的巷伯所建。因刺杀周幽王被灭。

艾国:商朝诸侯国,大致在今江西修水一带,都城在今渣津集镇东龙岗坪。属于三苗、百越文化。春秋战国时被吴所灭。

程国:相传高阳氏以其孙重为南正之官,掌管祭神灵;重弟黎为火正之官,掌管民事。商代封重黎之裔孙伯休甫于程,地在今洛阳市东,一说在今咸阳市东。《竹书纪年》“帝辛三十三年,密人降于周师,遂迁于程”。程国或于商代已灭亡。一般认为灭于春秋。

越国:夏启立宗庙于南山(会稽山)上,每岁春秋遣使“祭禹于越”。少康封其庶子无余于会稽,号“于越”,奉守禹祀。越国之称始此。十余代后末君微劣,不能自立,转从众庶为编户之民,禹祀已绝。又十余代,有人自承禹王之后,重复禹墓之祀,承越君之后,号曰无壬。春秋末年传到允常时,与吴国相互攻伐。允常死后,吴王阖闾伐越被射伤。吴王夫差败越王勾践于夫椒,勾践被俘。越王勾践被吴王赦免回国后卧薪尝胆,终于战胜吴国、称霸于诸侯。公元前307年,楚威王大败越军,杀越王无疆。公元前306年,楚国乘越内乱灭越。越国王族后裔分崩离析,各自称王称君,向楚国朝贡。战国末,东瓯、闽越、西瓯、骆越等越人方国分据东南地区。

于越国:东夷裔支于人,商代时在今河南沁阳一带和越人结合称于越,商末周初迁到今安徽寿县一带。《竹书纪年》云:“周穆王四十七年,伐纡”。纡即于,亦称大越。后为越国。

东瓯国:亦称东海国,勾践后裔东瓯王的封地,大致在今浙东南的温州和台州一带。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废除第六世东瓯王“安朱”,其地被置为闽中郡。

闽越国:越灭后,一部退至福建称王。闽越国地在今福建省西部、广东省东部、江西省南部一带。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废除无诸王号,其地被置为闽中郡。

闽国:越灭后部分王族退至福建境内称王。闽君地在今福建省东部一带。传至摇被秦灭。

南瓯国:又名海阳国、瓯邓,位于今广东省境紧邻福建一带。公元前219年和公元前214年,秦军攻击百越平定之。

西瓯国: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公元前219年和公元前214年,秦军攻击百越平定之。

雒越国:雒越人是夏、商、周及秦汉时代在岭南的古老民族,建国在今广西境内。

牂牁国:大致包括今贵州乌江以南及两广的一些地区,其地原为鬼方所有。兴于春秋。齐桓公称霸时,与南方诸国并肩参与中原事务。春秋之后,牂牁国力衰微,被南越和新兴的夜郎裂领其地,牂牁国不复存在。

雕题国:位于海南岛北部。其人面额、身体四肢均文身,后裔为今黎族中的润、杞、美孚等支族。齐桓公称霸时,与南方诸国并肩参与中原事务。

黑齿国:最早见于《山海经》。夏商时姜姓纪国故地在日照安东卫到江苏赣榆之间。纪障之纪国的前身为黑齿国,帝俊之后姜姓。有说黑齿国当在今辽宁省东部。

儋耳国:位于海南岛的北部。在郁水(西江)南,称“离耳国”。其人戴大耳环,黎族一支。汉代仍存。

荆国:在今湖北西部,建都于丹阳(今湖北省秭归市)。周成王时,追封前代功臣的后代,封鬻熊的曾孙熊绎到荆山一带(今湖北西部),建立荆国。春秋时迁都至郢,改国号为楚。

僰国:僰人(有说是今壮族的先人)在云贵川一带建立的国家。僰读濮,僰人又称“山都掌”“都掌蛮”。据研究,濮即越人,多称百濮、百越。僰人曾参加过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被封为“僰侯”,在今宜宾一带建立了“僰国”。《珙县志》:“珙本古西南夷服地,秦灭开明氏,僰人居此,号曰僰国。”

绞国:偃姓。东夷部落被黄帝和炎帝打败,一部分(绞人)被迁徙到河南中西部,至西周辗转迁徙到今十堰境内,都城在今丹江口市习家店的下绞。最早见于战国初年的<左传>。公元前700年,楚人伐绞,沦为楚国附庸。大约在楚成王(前671年—前626年)时,绞为楚所灭。学者分析,在随国和唐国之南有绞国在转徙时的遗族,也以绞为名。

纹国:在今十堰地区,为考古发现的春秋战国以前的封国。

缰国:郧县肖家河(古称锡穴)春秋楚墓出土器物有“缰王之孙叔姜,自作食(音fǔ),其眉寿无期,永保用之”19字铭文,首次发现了十堰地区古缰国的存在。属楚系墓葬。缰王之孙,称叔姜,可知缰国为姜姓。

賨国:賨人建立的国家,形成于商代中晚期,有七姓,以卢(或作罗)、朴(或作胡)、沓(音dá。或作昝)、鄂、度(或作杜)、夕、龚等七个姓氏组成的酋帮,其地约在嘉陵江、渠县流域和长江北岸一带,都城在今四川渠县土溪镇一带。助周武王灭商。春秋战国时仍存。秦灭巴蜀后置宕渠县。

共工、恭国、虹国、邛国、龚方、珙方、湟方:炎帝氏族子裔,分封立氏,别为二部:红蛇部祝融,居钟山;黑蛇(龙)部共工,居不周山,今河南、山西、陕西的边界一带即河华地区。共工氏在炎帝族内始终处于霸权地位。黄帝族打败了炎帝族后,共工氏继续带领炎帝部落联盟与黄帝部落的颛顼、帝喾、尧、舜、禹等斗争,被虞舜流放到幽州(现在的辽宁省),共工氏中有部分加入黄帝部落(如伯夷),为水官称共工,至颛顼时改为司徒,在商代已有城郭,故址在今甘肃省泾川县北部,又叫恭国。共工氏后分为共氏和工氏,分化为工方、邛方、珙方、虹方、江方、龚方、湟方、(上工下口) 方、共方、土方(又名吉方)等部族和国家。工部落在商代称为(上工下口) 方(即邛方),后来有一部分人在河北唐县建立虹国,后被东夷族的嬴姓(伯益的后代)所取代,改为江国。原来的虹国便南迁至现在的安徽泗县,后又被徐夷所并。一部分人西迁,融入彝族;一部分人迁至山东荷泽市,仍立邛国,西周时被曹国所并。龚方是共方之先,是由共工向共方的过渡。僰人是共工后裔。商代时共国在甘肃泾川县北(或说在今河南省共城),周与春秋时在辉县共头山(又叫共山)下。周夷王时,卫厘侯吞并了北邻的共国,委任太子余为共伯(太子余死后,由弟弟和为共伯,即周朝共和摄政的共和,也就是卫武公。共地收归卫公室所有。平王时,卫武公因功由侯爵晋为公爵)。商末,部分姜姓共人由辉县东迁至龚丘,与偃姓舒人共建舒龚国,周初迁到今安徽潜山县北,公元前574年后为楚所灭。

江国:即鸿国,嬴姓,伯益子玄仲被夏启封于江,今正阳县东南、淮水北岸有江国故城,为东夷族与夷的一支,又作鸿、邛。周初以前在东方,周公东征伐淮夷后南迁。周穆王以后渐入中土。西周晚期归附于周,成为周王室承认的封国。春秋早期依附于楚,后改依于强齐。公元前624年,晋伐楚以救江。公元前623年,楚趁秦攻晋灭江。

井国:1、商代称井方,子姓,在今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之西、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之南(或说井方在今邢台地区、山西襄垣县的井谷)。后为周人所灭。2、周朝时的井国是姜姓之国,在关中一带。姜尚被封到齐国,把后代的一支留在宝鸡渭河边,亦名井国。有说姜子牙后代中有人到虞国当官,被虞封于井邑,人称井伯。西周金文之中数见“井侯”,还另见“井姜”,是西周初年封的邢国。

韦国:又称豕韦国、韦伯国、豕方。黄帝七世孙彭祖被尧帝封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夏启封彭祖篯铿于彭城(在今铜山县),建立大彭国。公元前1990年,彭伯出兵助少康夺回王位。少康封彭伯弟篯元哲于豕韦(今河南滑县妹村)立国,建立豕韦国。篯元哲是彭伯篯寿的孙子。约在公元前1733年(有说公元前1660年)豕韦国被成汤所征服,迁徙至渭河平原的沣水重新建国。商汤灭夏时,豕韦国辅佐商汤,约前1556年,被商汤封为商伯国,又东返故地重建豕韦国。公元前1301年,豕韦国不再向商王朝纳贡称臣。公元前1250年,武丁灭豕韦国,篯氏族人一支南迁到广西,成为壮族的先祖;一支北迁成为后来的室韦族。周文王时,篯孚为周文王师。周武王伐纣时,韦伯篯遐率军于公元前1027年随征,还讨平了位居今垣曲县的宣国叛乱。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封韦伯篯遐于其祖先的豕韦地(今河南滑县妹村,有说封于今山东武县、邹县一带),仍称豕韦国公元前256年,周赧王听谗使鲁国兼并豕韦国。

卢国:也叫卢戎国、庐国、卢子国,妫姓。夏商时代芈部落穴熊的一个分支,和荆楚同祖。殷商时地在今山东济南长清区一带,伯爵。后与罗人一起随楚人迁徙,其间与源自汉水发源地陕甘川一带的羌人有所融合为卢戎族,居今卢水(今四川岷江)上游的甘肃一带。周武王伐纣时有功被封,地约在今襄阳市南漳一带(也即今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与陕西省安康市之间),都城在今南漳县九集镇旧县铺村(今称土城)。公元前690年,楚武王灭卢,迁卢国遗民到枝江。楚文王时将这两支遗民迁到今长沙一带(一说汩罗江南岸),其中一支卢人到长沙以西的辰州定居。文献及考古证明,盧国先被庸国所灭,领土被庸国占领。公元前611年秦、楚、巴三国灭庸,巴国分得庸国的房州等地。春秋时代,古盧国的部分地区已成巴国领地。未迁徙的卢人曾在山东半岛建立了“卢子国”,都城在今长清区归德镇卢城洼。春秋之时为齐桓公所并,将卢邑封给姜尚的13代孙高溪。

屈国:舜时有董父豢龙之泽(今闻喜县),南边有“猗氏”以养犬为职业;北边有鄂侯国(在今乡宁县),以养鳄鱼为职业;北边有屈国,地在今临汾市吉县,商周两代均盛产良马。屈国在西周时灭于晋。

莘国:亦称有辛、有莘,姒姓,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封支子于莘,称“有莘国”,简称莘国。商代因之,为伊尹封地。西周时,有莘国改属畿内陆。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废莘并入晋。地域有在今曹县西北、今开封市附近、今合阳东南等说法。商汤娶有莘氏之女,周文王妃太姒也即莘国之女。虞有三苗,夏有观、扈,商有莘、邳,周有徐、奄,狎主齐盟。有学者说,殷商的政体是以商为主,与莘、邳三家联合执政。

娩国:后稷的后裔所建,历夏、商、周,西周时已消亡。

姚国:后稷的后裔所建,商代在今山东鄄城。周灭商后,把商的后代封到今山东省荷泽县一带,成为一个子姓诸侯国,约在春秋早期或西周晚期灭亡。舜以前即有姚墟的地名。

齐国:1、逢族为豢龙族的一支,源出祝融部,因与姜姓族群通婚而为姜姓。夏代后期,居于今豫东鲁西,商汤灭夏后归服于商,被封于齐地,取代斟氏为诸侯,国名齐。都邑初在今邹平境内,后迁于青州附近,商晚期为斟氏所逼,再迁于今高青境内。商末助商王朝平定东夷反叛,周初复支持武庚反周被灭,其族被迁于今济阳境内,成为姜尚齐国的附庸。2、周初姜尚封国,公元前386年,陈氏(即田氏)田和为齐侯,姜齐灭亡。3、公元前221年,田齐为秦所灭。

季萴国:黄帝后裔十二姓之一,早期居住在济水(今黄河下游,尧舜时居于营丘),后迁徙到临淄和青州西部一带,因临淄城南有天齐渊,故建立齐国。延续到西周,被东征的姜太公灭掉,姜太公沿用其名,建立新的齐国。

宋国:1、商王武丁之子子宋,封于宋﹙今河北省赵县,或说在今河南省商丘一带﹚,伯爵,建立宋国,灭于周武王。2、姬旦平息三监反叛后,把古宋国封于微仲之子宋公稽,为周朝的宋国。宋公稽之子丁公申南迁至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炎(郯)国:1、又称剡国。己姓(一说赢姓)。少皞氏一支与夷族杂居,成为炎族部落。商末被商封于今郯城县一带,建立炎国。周朝封为子爵,后为鲁国的附庸。西周末年演化为郯国。约公元前412年为越国所灭。2、周武王封殷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为谈国,又名郯国,传至三十六代谈君被楚国灭亡。

丹国:在今焦作市沁阳市一带,与商友好。或说周朝时在今郑州市辖区内或附近有丹国,公元前765年,为郑武公所灭。

依国:也称殷国。周封殷商的后代在今郑州市管城区的老城之内。公元前765年,郑武公先后灭掉了虢、蔽、华、历、丹、依等10个小诸侯国,基本平定了今郑州附近地区,殷商的宗祀全部断绝。

殷国:子姓。周武王封武庚于殷,在殷的西南面建立霍国、管国和蔡国,史称“三监”,以监视殷。辖地大致为今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和山西东南部一带。周成王时,三监、武庚和东夷叛乱,武庚被处死,殷国灭亡,殷地分为宋、卫二国。

蔽国:在今郑州市老城以东,成周附近。公元前765年,为郑武公所灭。

圭国:妫姓,春秋时有存。

华国:都城在今新郑市郭店镇华阳寨村。公元前765年,为郑武公所灭。《国语》:若克二邑(指虢、郐),鄢、蔽、补、丹、依、駻、历、华,君之土也。

补国:夏朝建立,以原地相封补部落人。旧址在今新密市牛店镇打虎亭村北,范围相当于今新密市西南部和登封市东部。商周时存续。公元前765年,为郑武公所灭。相传炎帝时在今河南荥阳一带有补国。

駻国:在今郑州市辖区内或附近,公元前765年,为郑武公所灭。

历国:或为上古历山氏所建,春秋时地在今郑州市周边一带,公元前765年,灭于郑。

沙国:亦称涉国,西周时的侯国,故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一带。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称涉侯国,地归属赵国。

长国:相传是上古尧帝封长子丹朱的封邑,在今山西毡子县西郊。是殷商王朝西部的重要盟邦,后分迁于东部和南部,商亡后归顺周朝。甲骨文、金文都有长国的相关资料,其历史延续至战国。公元前十一世纪,晋灭赤狄部后置铜鞮邑。长国的“长”字与“微”字的古字形相近而有别。有人认为微子启乃长子启,长国即微子启的微国。

长子国:地在武汉市黄陂县一带(或说在今山西长子县),商代已有(甲骨卜辞),周代仍存,曾发掘出西周长子国古墓。文献无记载。

观国:虞舜的后裔所建,在今莘县西南部(有说今濮阳清丰一带)。夏王胤甲时商的势力已崛起,夏退居于西河地区(今洛阳市到华阴县一带,即古观国地)。有说,"五观"即"武观",夏代初年不服夏启,启征西河诛武观。有说,夏禹第三个儿子武观被封于今莘县西南部,称斟观或观扈,不服夏启。启把武观流放到“西河”(今安阳一带),武观以观扈为根据地反叛,启派兵讨平叛乱俘杀武观,后裔仍以观为国名,历夏、商、周,西周时已消亡。有说,观国即灌、斟灌,在今河南范县境。

鬼方、九吾氏国:为殷周西北境种族名。殷商时漠南地区多次发生讨伐鬼方的大规模战争(或说在今山西吕梁山区),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甲骨卜辞载“鬼方易”,即鬼方向远方逃走或迁走,居匈奴北和康居北。周统治者也曾与“鬼方”发生争战。春秋时,称这部分人作赤狄。经中苏蒙的考古证明,鬼方迁到了南西伯利亚东起贝加尔湖西至巴尔喀什湖一带。一般认为鬼方位於今陕西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商代有九侯即鬼侯,为纣所杀,今河南洛阳西南、河北磁县西北均有九侯城。也有专家认为,九侯是九吾氏国,子姓,夏代已立国,封地不详。

㠱(音?)国:姜姓,商代约在今河南的淇水流域,商末在今辽东,西周时约位于今山东诸城市西南,春秋时仍存,曾与周王室通婚。不见于古代文献,仅见于甲骨文和商周青铜器铭文,广泛分布于辽宁、山东、河北、河南、北京、陕西等地。

奠国:商王武丁征服今陕西华县一带的酋长部落,封其子于此,建立奠国,初在今渭南,后都于华县,与彤国关系密切。周代商时灭亡。前806年,周宣王封周厉王幼子友于此,建立郑国,奠国成为郑国的别名。

崇国:姒姓,在虞舜时期夏鲧受封所建,在今河南嵩山一带(或说在今河南登封),也称崇国,为夏的前身。商代的崇国也为夏族之后所封。崇侯从武丁伐东夷,因功被封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崇侯虎时被迁于今陕西西安市户县一带,因阻碍周国东迁扩张而有积怨。“崇侯虎谮西伯于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 公元前1049年左右,周灭崇国。崇国的部分贵族和民被迁出故地,至春秋又形成崇国,后为晋所灭地入于秦。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洪庆乡燎原村的老牛坡遗址的商文化遗存为商代崇国遗存。

吕国:虞、夏之际,伯夷因辅佐禹治水有功,夏时被封于吕(在今山西吕梁山脉一带),都城在今山西霍县,复赐以祖姓姜。商朝仍然受封为方国。后改为莆国(甫国)。商末,助周武王打败越戏方(在今巩义)。周时续封为吕侯。周穆王时,吕侯受命制订《吕刑》。周宣王时迁吕国于河南宛地(今镇平县侯集镇马圈王、宋小庄一带),都城在今南阳王村。公元前688年,楚文王攻灭吕国,将其遗族的一支东迁至今新蔡县西南,建立了一个小国,为楚国附庸,史称东吕。东吕后被宋国所并,继而沦为陈的属地。有说,根据考古发现,在商代的今陇东地区也存在一个吕国。

彭国:又名大彭国、巫彭国。黄帝七世孙彭祖与夏禹、皋陶、殷契、弃、垂、龙等被为舜时二十二名臣,被尧帝封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夏启封彭祖篯铿于彭城,建立彭国。公元前2066年,封于西河(邑城在今山西汾阳)的禹幼子武观反叛,启命彭伯篯寿帅师讨平。约在公元前2050年,彭伯出兵助少康夺回王位。少康封彭伯弟篯元哲于豕韦(今河南滑县)立国(豕韦国)。商汤灭夏时,大彭国辅佐商汤,约前1556年,被商汤封为商伯国,地在今安徽徐州市一带。公元前1434年,彭伯助商剿平邳人、姺人。公元前1432年,彭伯率军讨平班方、女先。殷武丁时征讨的鬼方部落与大彭国曾有联姻关系。公元前1301年,大彭国不再向商王朝纳贡称臣。公元前1192年,武丁灭大彭国。大彭国灭亡后,一支西迁经今甘肃省庆阳县迁徙至今彭山县一带立国,以彭州市为主体,辖广汉市、郫县、都江堰市部分地区,为古蜀国的隶属国之一。于商末迁徙到今江汉流域的房县立国,仍称彭国,商代晚年为“ 牧野八师” 之一,参与周武王伐商。西周建立后,迁封大彭国后裔篯孚的子孙于河南原阳县,立为大彭国,又称彭国、彭伯国。周平王东迁后,楚国强大,在公元前710年前不久灭彭,彭地入楚。在泾渭流域的甘肃省庆阳市,即今茹水河(又名茹河、茹水)、葫芦河一带,曾经有过两个关系密切的国家——卢国、彭国,也就是“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中的卢国、彭国。大彭国立国达八百余年(后人神话彭祖寿八百,其实是大彭国实际存在的时间)。有说,周代在今湖北十堰地区有彭国。

卢方:西戎的一支,发源于古安定郡。殷商时是以现在的甘肃平凉崆峒山为根据地的部落方国。分为三大部:泾渭流域的安定卢水胡、河西走廊的临松卢水胡、河湟谷地的湟中卢水胡。武王伐纣之后,西戎卢方和西迁泾渭流域的彭人部落逐渐融合成为彭卢戎,是太原五戎之一,活动于现在的甘肃东部和宁夏南部。彭人、卢人加入周人的灭商战争,对此《尚书·牧誓》有生动的描写。彭人、卢人除了在泾渭流域的彭卢戎外,还有随周人东迁内陆的,被周王朝封为子爵的彭国、卢国(在春秋时均亡于)。留居西戎故地的彭卢戎在春秋时为义渠戎国所灭。

姺国:即雖国,有说即莘国。公元前1434年为商所灭。地在今山东曹县西北。

矢国:姜姓,故址约在今周至县终南镇一带,商朝时已建立。支持周武王伐纣,西周初期被封为诸侯国。周穆王时期一度成为关中最活跃的诸侯之一,曾灭相邻的弓鱼国,侵略散国。后在周王的干预下,矢国割田地赔偿散国。周孝王时封赢非子于秦邑(今甘肃清水),建立秦国。后秦国侵占了矢国的重镇汧邑(今陕西宝鸡陇县、千阳),矢国人被迫迁于今山西平陆、夏县一带,矢国灭亡。

匈奴:夏王朝的末代皇帝夏桀的遗民,向西迁移的过程中融合了月氏、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白种人,子孙繁衍成了匈奴。

析支:又称鲜支、赐支、河曲羌。分布在今青海积石山至贵德县河曲一带。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