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服在中国流传千年,为何明朝灭亡后就彻底消失了?

 灯下悦读 2020-03-29

中国的服饰千变万化,有很多种形式,但大多数人比较喜欢的是汉服。

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

《春秋左传正义》疏:“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

汉服单纯的理解为“汉朝时的衣服”?汉服所指的其实是“汉族人民的传统服饰”

汉服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

汉服浓缩了华夏文化的纺织、蜡染、夹缬、锦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锦绣中华、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

汉服五彩缤纷、颜色好看。

汉服对服饰色彩的选择上有着明显的阶层分界。黄色被视为尊贵的颜色,色彩以深色为贵,浅色次之,因此正式的礼服常使用深沉的织绵图纹。

汉服衣形优美、绣有吉祥寓意的图案。

汉服里蕴涵着相当的文化内涵,承载了古人优秀的审美观、哲学观。服饰里体现“儒、道、墨、法”的伦理道德;和汉字、书法、水墨画、诗歌、琴、棋一样,是汉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汉服穿上拍照好看,引人注目。

汉服穿在身上无论尊卑贵贱潜意识里都能受到优秀文化熏陶,提高自身审美。在什么样的美的环境就会熏陶出什么样的人格品质,有什么样的人格品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文明。“汉服”也体现出穿着者的宽大,随和以及包容四海的气度。

汉服史是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发展而来,并且沿袭四千年,却突然在现当代消失。

汉服史是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便于维护满州的统治,实行“剃发易服”,服汉衣冠、束发者治重罪 ,因此汉服断代。

汉服的断代与复兴

现当代,汉服似乎不再像以前那样火热,不明真相的群众或许会用汉服宽袍大袖、不适合近现代社会来解释。

事实上汉服不是自然消失的,一段 更重要的历史 是其消失在现代人视野的根本原因。

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在与南明的战争中,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而大力推行满族发型和满族服装,禁止人们穿戴汉族服饰,称“剃发易服”。

1683年,清军入台湾,灭郑成功余部,从此汉服从华夏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彻底消亡。

近代,辛亥革命 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之后,人们的思想趋于西化。

在五四运动和文化运动 中,一切传统的事物都遭到盲目打压,大家纷纷改穿西装,汉服仍然没有得到恢复。

随着教育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视起 中国的传统文化、

人们开始审视自己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对中国传统的一些手工制造业的商品感兴趣,汉服迎来了新的复兴时期。

2012年3月,民国文化学者 钱玄同 在浙江教育司带‘玄冠’,着‘ 深衣’,而工作,堪为 汉服复兴史上第一位着汉服者。

汉服,与其说它是一件衣物,不如说是 当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它被雪藏在历史的尘埃里,在日系、韩流横行的时代里,中国人似乎遗忘了自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

我们不该盲目追随别国的风尚潮流,应重视起自己民族的文化瑰宝。把汉服穿在身上才能正真彰显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汉服的流行也映射着中国年轻人对传统礼仪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岁月积淀出佳酿,历史累积塑强国。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与信息技术的飞跃进步,新一代的年轻人开始了国家自我意识的苏醒,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不畏惧不羞于展示国家传统文化之美。

对传统文化保持时刻的自信,最主要的还是内心 对于传统文化以及国家本体的热爱与信仰。能在潮流中有自己清醒的头脑和坚持的方向,会让整个民族的根基越来越坚不可摧。

这正是:汉服衣虽小,却有大文化;今把汉服穿,我为国骄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