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虬角

 liangdatushu 2020-03-29

虬角即海象牙,为海中珍宝,京津一代行内人也称之为“秋橛”。它的密度比象牙大,断面呈脑状,有很好的手感和质感。清代造办处有种将海象牙染成绿色的工艺,远观如翡翠。这种工艺流程繁复,又缺少文字记载,现已基本失传。所以虬角器物存世量稀少,对此了解者也为数不多。

南北朝时期的《神异经》第一次对北极和海象进行了记录,明朝时期,西伯利亚大量向明朝进贡,其中重要的贡品之一就是海象牙。

清代中晚期之后,犀角的来源在世界范围内已很稀少,我国仅有少量进口作为药材,所以海象牙就成了犀角的代用品,常以“虬角”替代“犀角”。清代用“虬角”雕成一些小品器物,作为案头陈设清供和把玩品。

在清代晚期,虬角制品一般只供宫内人员或达官显贵使用。清代之后,此种工艺流入民间,但只有极少数人才会。在民国初期的上海,拥有一件虬角烟嘴、印章等小器物,便足以彰显此人的身份和地位。到了民国中期,因为掌握手艺的工匠相继离世,此种工艺也就此失传了,由此可见虬角器物的珍贵程度。

关于虬角的制作工艺,留下的文字记录极少。其复杂程度,可从《茶音闲谈录》中略窥一斑:“年轻时学修书,曾经遇到一个客户送来一本钱币类鉴定的书籍,当时书盒破损严重,丢失了一个 “别子”,另一个“别子”是翡翠一样的绿色但是颜色很深,有一种黑绿色的感觉,师傅说是虬龙,之后给我开了一张单子让我去安排,其中有绿色的御守盐、还有一些是矿物颜料,和一小瓶铜粉.....海象牙先被切成片,放在白醋里泡了很久,泡到用针扎下有一种黏黏的感觉时就取出,用先前准备好的铜粉和矿物颜料混合的泥浆包上海象牙,之后包上白棉布......大约1各月左右我们打开棉布包更换那个泥浆时海像已经有灰绿色渗入,反覆大约3次,颜色就很深了,但是和原来的虬龙颜色相差还是很多,这时师傅把海象放在西藏出的青金粉颜料水里煮了半个小时之后突然取出用冰块盖上,听到很细的声音像是牛筋崩裂,我们又反覆先前用铜粉混合的矿物泥浆的步骤.....”

平时所见的虬角器物,主要形制为文房摆件山子、带扣、翎管、朝珠、印章、扳指、念珠、隔珠、挂坠、戒指、耳环、平安扣、鸟笼挂环,袈裟环、鼻烟壶、烟碟、扇托扇柄、拂尘柄、鸦片烟枪、烟膏盒、旱烟斗、筷子、烟嘴、簪子等,尤以品相完好的大件最为珍贵难得。

在2007年北京保利的秋拍中,一件清乾隆虬角海上仙山摆件,估价8万至12万元,成交价达到了50.4万元。究其受市场热捧的原因,同类作品传世仅知三件,此为其一,其二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其三为私人收藏。同时,每个细小颗粒都以极微之特制工具打磨成形,旷日持久。以人工之力仿自然天成之样貌,技艺精绝。置于案头,有“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意境,无怪各路藏家争逐。

《浙江工艺美术》杂志社综合整理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