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我好累,就睡一小会儿”,孩子话音刚落,就永远“睡”了

 上官靖琪 2020-03-29

望子成龙是父母的共同心愿,加之社会发展快,竞争压力加剧等现实问题,很多父母为了栽培孩子,不仅是豪掷千金,更是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强行实施“高压政策”。

“妈妈,我好累,就睡一小会儿”,孩子话音刚落,就永远“睡”了

在我们当地曾经发生过一件因学业压力孩子猝死的事件,当时引起了不小轰动,也引发了不少家长的反思。

春燕(化名)初中毕业后就进入了当地的一家工厂打工,并非是因为她不爱学习,而是当年因为家贫,父母无法继续供养她读书,以至于“被迫辍学”成为了春燕心里一直解不开的结。

结婚生子后,春燕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了儿子晨晨身上,她为自己就读于三年级9岁的儿子报名了多个课外辅导班。

每天放学回到家,春燕就会陪伴晨晨一同做作业,课堂内、课堂外,每天都要折腾到夜里11点后才能洗漱睡觉。

“妈妈,我可以不学那么多吗?”晨晨曾经小声向春燕提出过抗议。

“傻孩子,现在正是你学习的时候。你要知道,当年妈妈想读书,都读不了,你可要争气才行!”这样的话,春燕重复过很多次。

春燕的苦口婆心,让晨晨失去了争辩的勇气,在妈妈制定的计划中,晨晨疲劳地坚持。

但出事那天,原本跟平日一样,妈妈要求晨晨完成课堂作业后,再做一套英语练习题,可精神不佳的晨晨突然出声“求饶”:“妈妈,我好累,就睡一小会儿好吗?”。

春燕做梦也想不到,这句话后儿子就永远的“睡”了,再也没有醒来。当春燕发现不对劲,赶紧抱着孩子奔向医院。

虽然医生尽力抢救,但还是回天乏术,这样的悲剧,让医生都忍不住痛批:“做家长的太自私,长期让孩子缺乏睡眠,处于疲劳状态中,以至于小小年纪的他们不堪重负而猝死。”

这样的悲剧并不是个例,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因为过重的压力而导致学生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的占比不小。之所以年幼的孩子会形成如此重的心理包袱,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期望值太高。

以学为主无可厚非,但监督孩子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两不犯”原则

1、 不要让孩子总熬夜

要知道睡眠是青少年儿童成长非常重要的“催化剂”。充足的睡眠,不仅能够让孩子有充沛的精力学习,还有利于孩子的身高发育。

有的家长认为学习就应该“争分夺秒”,于是无限剥夺孩子的睡眠时间,认为这是为孩子学习铺路。殊不知长期以往,非但孩子的学习效果事倍功半,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2、不要让孩子压力过大

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传递一种错误思想,认为学习成绩好才是孩子出类拔萃的表现。长期被灌输“学习要力争第一”的思想,会让孩子产生巨大的压力。

对孩子而言,适当的压力是促进他们学习的动力,但过度的压力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若是长期压力得不到疏解,孩子还可能因为学习压力大、父母不理解等原因而产生过激行为。

如何才能帮助孩子疏解压力?这几点家长要引起重视:

1、 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孩子成绩考砸了,很多家长都认为不是光彩的事情,甚至还会用难听的语言批评孩子。其实分数固然是衡量孩子学习成绩好坏的一种指标,但并不代表绝对,对孩子来说,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作为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这段时间有什么成长与不足之处,引导孩子扬长避短,在下一次考试中超越自己,取得进步。

2、注意劳逸结合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家长要适当带孩子放松,让他们劳逸结合。趁着周末的时光,带着孩子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自然风光,呼吸新鲜空气,让孩子产生愉悦感和舒适感。

家长可以“见缝插针”,选择在怡人的环境下,和孩子来一次面对面的学习交流,帮助他们进行自我评估。如:什么学科有优势,什么地方可以改进等。聪明的家长一定不要给孩子树立一个“美好但挑战难度系数”很高的目标,一旦孩子背负上沉重的学习包袱,学习效果反而会大打折扣。

学业负担重是目前教育界公认的事实,因此近些年不断提倡“教育减负”。但与这个出发点背道而驰的是,总有家长以爱之名,不间断为孩子准备各种各样的课外作业,让他们不堪重负。

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理解尊重孩子,给予孩子适度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身心自由健康的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