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节气、学科学、分五谷、赏农事,袁隆平亲笔推荐这堂“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 每个孩子都应该看一看

 紫微o太微o天市 2020-03-29


2

《一把锄下的历史》

中国是农耕大国,农作物了解了,它们的小帮手——农具自然也不能落下。虽然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现代化的机械,可它们身上可是有很多千年前农民伯伯使用工具的影子。

比如,2100多年前,西汉赵过发明的播种机——耧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对现代播种机产生影响。但最早的犁,其实是炎帝发明的耒耜,有了耒耜之后,才出现了真正意义的耕种!

3

《一渠水里的智慧》

我们总说农民是看天吃饭。雨水少了,庄稼会旱。雨水多了,庄稼会涝。几千年前的上古时期,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水的重要性,开始了对水的利用和防治,还因此留下了“大禹治水”的典故。这本书有趣的人物形象和场景展示,将上古时期大禹治水,到郑国渠、安丰塘、坎儿井、桔槔井灌……

在远古时代,人们不知道穿衣服,光着身子生活。渐渐的,学会了用树叶和动物的皮毛遮羞、御寒。再后来,人们学会了织布,用线做衣服,再再后来,又有了绫罗绸缎……古人的穿,一点点变得考究。“绫罗绸缎”虽然总放在一起讲,可他们却各不相同。

4

《一束丝里的辉煌》

5

《节气歌里的秘密》

尽管有节气歌朗朗上口,但二十四节气背下来究竟干嘛用,别说小朋友,可能很多家长都不清楚。这本书以水稻和小麦两种主要作物的耕种收获为主要故事线索,讲述和解析了节气与耕作的紧密联系,并介绍了节气的相关知识,以及代表性节气的相关特征、习俗和文化。

五个角度生动有趣地讲述中华五千年农耕历史

1

《一餐饭的故事》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句再简单不过的诗句,对于没有画面感的孩子来说,也不过是书本中最平凡枯燥的一页。一粥一饭,当思得来不易。到底为何辛苦,因何不易,这本书用一餐饭,就为孩子把食物食材背后的来源、历史、种植过程,以及藏在它们背后有趣的故事、传说讲得清清楚楚。

很少有机会亲近农耕的小朋友一定很好奇:看水稻是怎么长大的?

有趣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中还有和孩子学校一样的“实践活动”。比如,教我们如何用纸制作纸板织布机织布。或者,用刚刚认识的食材做一顿美味的饭菜。

给孩子看的书,自然要孩子爱看才行。这套书中,不管是农作物、纺织、水利工程,还是节气、诗词,都有非常鲜活的画面展示,特别生动有趣。即便是从小远离大自然的孩子们,也能从中体验到“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田园乐趣。

有识

500多个科普知识点、800多幅精美手绘图。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了解中国田园千百年的历史。

有奇

不同于市面上枯燥的科普论调图书,这套书的切入角度非常新奇。以一个六岁小女孩的视角出发,就好像一本田间见闻日记,轻松愉快地将古人智慧展现给现代的孩子看。

有度

一万字不到的脚本,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保证了知识点的准确性和专业性。其中的很多知识点,就连早就成人的我读起来也觉得受益匪浅。

不夸张地说,这套书真的做到了“用人物讲故事,用故事讲知识,用知识讲文明,以小见大层次递进”。从一幅幅画、一段段文字中,了解传承上千年的农耕文明的点点滴滴,体会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从未有过的自然魅力。怪不得袁老能顺畅地一口气读完。

书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和插画的每一处细节,都经过农业出版社专业编辑的数次校对和审核。

此外,还增加了多媒体阅读体验,每一册书(《节气歌里的秘密》这本书除外)都配有动画导读,提升了孩子的阅读体验。

这堂“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 每个孩子都应该看一看

有时候觉得现在的孩子好幸运,出生便有优渥的生活、发达的科技,精致的玩具、可口的零食、看不完的动画片。偶尔也会觉得他们有点点儿可怜,没有任意奔跑的田野、享受不了生机的芬芳气息、体味不了汗滴禾下土的辛劳,感悟不了田野哺育的伟大。

小朋友们因为远离自然,还闹过不少“五谷不分”的笑话。别说根本不知道大米、小麦如何长大,大蒜和葱苗也是傻傻分不清楚,甚至会有小朋友会觉得胡萝卜是长在树上的……

其实关于这件事儿,教育部也老早就想过法子。2001年,教育部就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2017年9月,教育部又对小学三年级到高中各个阶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做了推荐,特别强调了要增强孩子的自然体验。

无论是大环境教育的要求,还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抑或是我们自己对故土难以割舍的乡情,似乎都在说,要让孩子去大自然中多走走、多看看。所以,当发现这套生动有趣还不枯燥的《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时,我们毫不犹豫地决定将它推荐给小读者们。

整套书包含5册,分别为:《一餐饭里的世界》《一把锄下的历史》《一渠水里的智慧》《一束丝里的辉煌》《节气歌里的秘密》。

袁隆平院士推荐,并为该系列绘本题字、作序。

他在序言中写道:“我几十年行走于田野间,田园情趣自有不少感受。当中国农业出版社将“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这样一个产品和创意给我,精美的图画和趣味的故事让我不禁对这套绘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口气读完。惟愿看到这套书的小读者,也在这绘本架构的田园情趣里茁壮成长,在充满温度的故事里播下希望的种子。”

90岁高龄,依旧坚持下田工作,从袁老口中对小朋友们说出这番话,有种不能言说的力量。但袁老的推荐,并不是我们推荐的唯一原因。在反复对比后,我们可以非常自豪地说,这一套书的内容和品质,不亚于任何一本外版科普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