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蓼 水蓼根

 青青草somjmsyx 2020-03-29


《中药大辞典》:水蓼

《中药大辞典》在线阅读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Shuǐ Liǎo

【别名】水红花,药蓼子草、红蓼子草白辣蓼,胡辣蓼,痛骨消,红辣蓼,,水辣蓼、小叶辣蓼。

【来源】为蓼科植物水蓼全草。秋季开花时采收,晒干。

【性味】辛,平。

①《千金·食治》:"辛。"

②《日华子本草》:"味辛,冷,无毒。"

③《纲目》:"蓼叶,辛,温,无毒。"

④《本草求原》:"苦湿,平。"

【功能主治】化湿,行滞,祛风消肿。治痧秽腹痛吐泻转筋,泄泻痢疾风湿脚气痈肿疥癣跌打损伤

①《别录):"寥叶,归舌,除大小肠邪气,利中益志。"

②《唐本草》:"主被蛇伤,捣敷之;绞汁服,止蛇毒入腹心闷;水煮渍脚捋之,消脚气肿。"

③《本草拾遗》:"蓼叶,主痃癖,每日取一握煮服之;又霍乱传筋,多取煮汤及热捋脚;叶捣敷狐刺;亦主小儿头疮。"

④《纲目》:"杀虫。"

⑤《本草求原》:"洗湿热癍癞,擦。"

⑥《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损伤,通筋骨。"

⑦《岭南采药录》:"敷跌打,洗止痒消肿。"

⑧《重庆草药》:"治巴骨流痰,跌打损伤。"

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利湿消滞,杀虫止痒。治菌痢肠炎风湿痛皮肤湿疹。"

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解毒利尿行气止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品1~2两);或捣汁。外用:煎水浸洗或捣敷。

【注意】①《千金·食治》:"蓼食过多有毒,发心痛。和生鱼食之,令人脱气,阴核疼痛。妇人月事来,不用食蓼及蒜,喜为血淋带下。"

②《药性论》:"蓼叶与大麦面相宜。"

【附方】①治干霍乱利,四肢烦,身冷汗出:水蓼(切)、香薷(择切)各二两。上二味,以水五盏,煎取三盏,去滓,分温三服。(《圣济总录》水蓼饮)

②治寒太热:水蓼、淡竹叶、姜茅草,煎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水泻:红辣蓼一两,水煎,日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

④治痢疾肠炎:水辣蓼全草二两,水煎服,连服三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小儿疳积:水辣蓼全草五至六钱,麦芽四钱。水煎,早晚饭前二次分服,连服数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⑥治脚痛成疮:水蓼(锉)煮汤,令温热得所,频频淋洗,候疮干自安。(《经验方》)

⑦治阴发背,黑凹而不知痛者:鲜蓼草十斤(晒干,烧灰存性,淋灰汁熬膏于半碗听用),石灰一两。二味调匀,入磁罐收贮封固。如遇阴毒,将笔蘸点患处,不二次退透知痛,出黑水血尽,将膏药贴之。(《外科启玄蓼草膏

蛇咬伤。用水蓼茎、叶捣敷。

脚气肿痛成疮。用水蓼汁搽洗。

【临床应用】①治疗细菌性痢疾、肠炎

用鲜全草加工成千浸膏粉,装胶囊,

水蓼根

《中药大辞典》:水蓼根

《中药大辞典》在线阅读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Shuǐ Liǎo Gēn

【来源】蓼科植物水蓼的根,秋季开花时采收。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蓼"条。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除湿祛风活血解毒。治痢疾泄泻,皖腹绞痛,风湿骨痛月经不调,皮肤湿

①《贵州民间药物》:"调经,生血行血。"

②《本草推陈》:"治肠炎疾,肠红便血。"

③《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治风湿骨痛。"

④《广西中草药》:"洗皮肤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炒热敷。

【附方】①治绞肠痧:水蓼根五钱,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②治痢疾:水蓼根一两,同米五钱炒黄,去米,用水适量煲成一碗,一日作两次分服。(《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风湿骨痛:㈠水蓼根二两,同猪粉肠三两煲熟,用酒少许冲服。(《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㈡红辣蓼根二两,小叶榕树叶一两。用酒炒热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④治血气攻心,痛不可忍:蓼根细锉,酒浸服之。(《斗门方》)

⑤治月经不调:水蓼根一两,当归五钱。泡酒服。(《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中药大辞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