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64卦,64种人生格局,人生百态,自在其中

 天承办公室 2020-03-29

今日课程要点

以下内容,根据刘明素老师讲课内容整理

由身体入道

老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不知道大家对于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以我这几年在互联网上讲经典的感触来说,一味地讲理、也就是一味地在文字上做文章,想把传统的优秀经典讲透彻、说明白,可以说是绝无可能的

就拿要和大家分享的周易这本经典来说,想用四十讲的课时把周易解透,别说是我,就是历代点评周易的大家,做到这一点,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可是,周易既然有弥足珍贵的价值,又有这么多热心周易的朋友想一探周易的究竟,那么,周易的学习心得是一定要拿出来和大家分享的。在和大家分享周易的心得之前,为什么先安排了两节通讲课呢?就是源自于周易这本经典的特殊性。昨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当中,已经和大家提到了周易是由卦符和卦辞组成的一部非常特殊的经典,如果想把这样一本经典解读出其特殊的价值,我们一定要先找出解读她的正确方法才行。

在开讲周易之前,在招生的文案当中大家可能也看到了:我即将和大家分享周易,易经部分是占了绝对的课程安排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什么是易经,什么又是易传?我想有点易学基础的朋友都会清楚:卦符、卦头和卦爻辞,是易经的部分;而文言、系辞、彖辞、象辞、说卦、序卦、杂卦这些则组成了易传的部分。易经和易传合起来并称为周易。

易经的内容就是昨天和大家分享时说的,成书于距今三千年的商周时期,而易传则是在后期补录而成的。不管是易经也好,还是晚几百年完成的易传也好,两三千年的时间跨度,用现在人的世界观如何去解透古人的智慧呢?

大家应该都看到我讲课的主题思想了,叫做用身体读经典。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主题呢?

这还要从解读传统文化的终极目的讲起。现在人想要读懂古人的思想,我认为只有两种途径:一个是博古通今,一个是即身成道。这两句话怎么讲呢?咱们来做一下具体的分析:

先来说博古通今吧!想读懂古书,就要先通古文;不但要先通古文,还要精研历史;不但要精研历史,还要博览群书;不但要博览群书,还要躬行实践……不再继续说下去了,其实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就明白了:读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想要读懂古书,就更不容易了,就单说上面谈到的几个条件,就足以让人望而却步了。如果是这样的做法才能读懂传统经典,那么我想,以现在人的生活节奏来讲,恐怕代价实在太大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时间是最值钱的。

那么,解读传统经典的另一条出路在哪里呢?我说是即身成道。怎么算是即身成道呢?能够跳出文字的主体局限,回到形成文字的具体状态,就算是即身成道。

这个话怎么理解呢?其实昨天已经和大家讲过了,卦符与文字的形成,是社会发展的抽象过程,我们想要读懂文字,就要把文字还原成具体的社会状态,具体的社会状态是什么?就是回到社会生产中去,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劳动者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惑:我们都是劳动者啊!只是体力和脑力的分工不同罢了,从来也没有不劳动啊!其实,我要说的恰恰是这个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两千多年以来,很少有人真正能解透周易的根本所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对读书人都另眼相看,认为读书人高人一等。后来,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普遍的认识,认为只有读书人才是聪明人,殊不知,一个不从事具体劳动的读书人,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残疾人了。

什么是知行合一,什么是真正的道理?我想这是大家先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

一个可以身体力行的人,是读书的根本条件,也是能读懂经典的先决条件。大家都已经知道,抽象的卦符和经文,是从具体劳动的过程中凝练提升出来的,如果一个人不从事具体的劳动,如何去还原这些抽象符号背后的形象呢?还原不了形象,又如何获知真象呢?这里面的道理,并不高深,却十分难懂。

讲清楚道理

当今的中国,几乎都成了读书人,可是懂道理的人到底有多少呢?这还真不好说。

什么是道理

这还要从古老语言逻辑说起。以前不叫道理,叫什么?在老子的道德经里讲到了道和名,道就是行道,就是劳动本身名就是理,就是用来记录、传递和演化劳动形态的作为。在黄帝四经当中,是用形和名来表述道理的,形就是具体的形态,也就是社会生产劳动的真实状态,名,就是记录、传递和演化的理的逻辑。不过,和现在的道理不同的是,过去的道理都是动态的,现在人理解的道理则是抽象静止的。

在古人的眼里,形在名之前,也就是道在理之先。文化的传承,第一步一定是身体的传承,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肢体语言,这是最基础的形名状态,也是最简单的道理。

一个人降生到人间,第一件学会是应该是吃母乳,这个都是最真实的形态,不需要读书,也不需要认字儿。然后再学会翻身、爬行、直立,然后再学会走路、说话,这些都不是抽象的文化,这都是形象的传承。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会做家务,然后学会从事具体的劳动等等,这些都是学会做人的道。如果我们扔掉了立行坐卧,扔掉了劳动本身,就等于丢掉了道。丢失了道,理从何来?没有道的理儿,不就成了空中楼阁了吗?

人之所以有对文化知识的渴望和需求,就是由于自己行有不得啊!也就是当一个人的道走不通,或者是在行道中力所不能及的时候,学习古人抽象的理儿才是最有意义的,因为这古人这些抽象的理儿,都包含着古人战天斗地的智慧啊!

讲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可以明白这样一个逻辑:言传身教,一定要在书本之前。换句话说,大家也就明白我讲经典的主题为什么是用身体读经典了。身上有道,明理不难啊!

如何讲易经

前面给大家讲过了,易经有三部分组成,卦符、卦头和卦辞。

卦符大家都比较清楚,就是六十四卦的阴阳符号的组成,这也叫做卦象。何谓卦象?这就是古人把这个悬挂起来,代表社会生产具体形象的抽象图形。这也是从易经形成以后,就逐渐失传的部分。

这一部分的内容,背后人传承和运用的部分,已经不是卦符所代表的真象了,成了用抽象解抽象的演算公式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学过起卦的朋友,都明白,现在通过一定的办法,形成阴阳的爻象,组成卦象,然后再通过卦象对应的卦爻辞,结合动变与日月来去判断人事的吉凶祸福。这已经走到形而上的思维陷阱中去了,这才是封建迷信。

前面说过了,这些符号,是古人把社会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优秀文化和科技成果,变成定理约定下来,作为最高级的律法来使用,是用来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最先进的工具。可是如果被我们这些不明就里的后人断章取义,拿来算命,这不是要让古人寒心吗?古人形成定理和律法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就是通过在劳动中不断总结、凝练和提升,可以更加清晰的认知自然、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这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而做出的最客观的努力。

正是这些最客观的努力和成果,才形成了易经这样伟大的著作。这是整个中华民族几百万年智慧的凝聚,更是华夏文明的结晶,如果把它拿来算卦,我想我还是不说什么了,以免得罪很多所谓的周易预测爱好者。

这些卦符,也就是卦象,是没办法离开现实来抽象分析的。卦符的部分是最真实的道的范畴,这些内涵我会在结合具体卦爻辞的时候给大家谈一点的我的看法,更多的关于卦符的应用和分享,我们将会安排具体的线下课程和大家共同体悟。

关于卦头,就是六十四卦的卦名,这也是类象学说的产物,综合体现一种社会发展的状态。这个是抽象文字集大成者,简简单单的一个字或者两个字,就包罗万象。就是这些简单的卦头文字,不知道在历史上难倒了多少读书人啊!半部论语治天下,我觉得还是太麻烦了,这正读懂周易的卦头文字,我想,一字定乾坤,来得更直接,更有效,更有价值。关于卦头的逻辑,这个也要结合具体的卦,在具体的卦爻辞当中去给大家讲解卦头的抽象意义。

接下来,就是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内容了,也是最重要的学习部分了,就是卦辞和爻辞。

卦辞是什么?

卦辞就是对于卦象的综合解读,也就是相当于的对整个卦符和卦头的诠释。

卦辞的作用是什么?卦辞讲的就是王道。

为什么说卦辞是王道呢?大家可还记得在第一讲当中我说的卦符的形成逻辑吗?没错儿,卦符是古人在劳动的过程中,对于科学生产做出的最精准的法则。这个法则是代表着所有人的利益的,这不是阶级斗争的符号,这是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符号。所以,卦辞,作为解释一种大的社会现象的文字工具,其承载的一定是代表着所有人的礼仪标准的道,能够代表绝对人群利益的道,才是王道。也可以说,周易的卦辞,就是中国人最早的王道思想。

说到这里,大家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周易被称为帝王哲学,就是因为她的卦辞,本来就是王道思想。只是有一点,这样的王道思想,在上古时期,是代表老百姓的根本利益的。而到了后来,被一些政客断章取义,抽取部分客观思想而加入更多的主观思想,就把真正的王道思想给扭曲了,变成了为极少数人的小团体利益服务的政治投机的王道思想了。正是这样带有投机的王道思想,毒害了读书人的大脑,让天下读书人忘了天下人,而只记得两个人,哪两个人呢?帝王和自己,这就是投机的王道思想的真象。

学会文武艺,报效帝王家。为什么报效帝王呢?这是天底下最大的老板,不对他宣誓效忠,没有人管饭。读书人不为五斗米折腰,但是面对真金白银,腰是一定要折的,并且膝盖也是要跪的。这就是投机王道思想的逻辑。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已经彻底推翻了这样的投机的王道思想。现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也就是真正的王道思想的时代又来了。这前几年我就给很多朋友讲过,周易的思想,在三千年以后,也就是今天,真正迎来了其思想复兴的伟大时代。当今的中国,是真正百姓可以说话的时代,也是真正平等、自由、民主的时代。只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周易的思想才能被完完整整地再现,才能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中国古人伟大智慧的真正价值。

说起真正的王道,大家其实不难明白,就是所有国人积极劳动的状态。人间百态,众生象,就是王道。搞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再去解读易经的时候就简单的多了。六十四卦,就是六十四种格局,人一生的时间有限,一个人是不可能完全经历这六十四种社会形态的。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没法去充分体会和领略易经六十四卦的社会形态。只要我们搞清楚这六十四卦当中,最适合自己的那一卦或者几卦的思想就可以了。找到了能和自己的生存状态相对应的卦,就可以从中找到自己人生发展的方向,就可以以古验今。通过这样的验证,可以明辨自己的得失对错。

大家要知道,易经的卦辞虽然简单,但是凝练得很。古人几百万年形成的智慧,不知道要比我们一个人的智慧高明多少倍。如果我们在自己的劳动过程中,能够找到并继承了古人的这些智慧,那就不得了。这就当于受到了无数人的加持,就开启了无上的智慧。有了这样的能量,再通过积极努力,去实践,去提高,是不是就可以无往而不利呢?是不是一切皆有可能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卦辞之后,就是具体的爻辞了。卦辞与爻辞的关系是什么呢?卦辞讲道运行的理,爻辞讲形成道的法。所谓象、数、理、法是完成的道的四个基本要素,只有理,没有法,就没有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也就是说,明白的大道理再多,都代替不了做,没有落实到行动上的具体办法,读再多的书,都是毫无意义的。换句话说,书中只有理而没有法,也就是具体的运用之术,都是没有价值的,这样的书就相当于今天流行的心灵鸡汤。看似很有道理,其实,任何实际的价值都没有,读多了,纯粹是浪费时间,相当于慢性自杀啊!历史上,但凡是写这些心灵鸡汤的人,都是心怀叵测,图财害命之辈。

易经的爻辞,就是对于形成道的具体执行办法。

卦辞应天,爻辞象地。这是什么意思呢?卦辞代表着天的法则,就是时间的要素;爻辞代表着地的法则,就是空间要素。时间的意义都是来自于空间上的有效积累。换句话说,就是空间上做对了,时间久了才有意义。

这样的逻辑怎么理解呢?这个逻辑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解透卦爻辞的根本法则。

时间,也就是天道,是一个综合概念,没有办法改变。我们不能逆天行事,这个不是迷信,这是智慧。为什么呢?刚才讲过了,时间是靠空间发生作用的。时间没法分割,可是空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举止,都是空间上的问题,人只要能够改变自己的空间要素,就等于把握住了时间。人法地,地法天,就是这个意思。

每一卦的爻辞都是有六个,除了乾坤两个卦各自多出了一个用爻以外。这是为什么?所谓天地之间,六合之内,爻辞,就是对应六合。六合是什么?东、西、南、北、上、下,这是什么?这就是人在天地之间,最基本的空间定位。立行坐卧,生老病死,总也离不开这所谓六合方位的限制。就像很多风水师一样,想替人夺天地的造化,还不是按着六合方位的来进行布局吗?但是请大家思考,人始终是在动变的,这六合方位却是不变的,如果用风水的办法来去调整人的运气,就相当于用不变的法则去限制动变的事物发展,这个怎么能算是智慧呢?就像一棵小树苗,从小就把他框在了一个有限的空间里,它还能长成参天大树吗?只要是在成长的人和万物,都要因循着动变的法则才是正确的。现在请大家想想,看风水这事儿,大家还会觉得靠谱吗?

爻辞所讲的定理,就是人在不同的时间,面对不同的人生状态的时候,如何决定自己的空间的行为准则,这才是爻辞的真正意义。并且在履行自己空间定位的过程中,通晓变化的规则。这个变化的规则怎么来的,就是时间赋予的。任何空间的行为定格,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所以,空间定位的正确与否,就直接决定着后面的时间后果,这个后果是什么?就是吉凶祸福。

再说说易传

趋吉避凶,趋利避害,就是我们学习周易的基本目的。易经的卦辞和爻辞,就是告诉了我们在面对自己的成长和社会发展问题的时候,大方向的战略在哪里;落实到解决问题具体办法,也就是战术是什么。这样一本既有道,又有理;既有战略,又有战术的经典,真的是古今中外最难得的经典中的经典了。

说到这里,关于已经的易经的部分,我想大家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了,接下来就要讲讲易传了。

易传需不需要读?当然需要。要不要重点讲呢?没有必要。

我和大家分享的周易,为什么重于易经,而不重易传呢?这是有原因的。易传不是易经的本,而只能算是周易的梢节或者是枝叶。为什么这样说呢?易经讲的是现实世界的最真实的形的问题,而易传则更多的讲了形而上的逻辑。

了解真实世界,认清楚自然规律,每一个人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都会自然迸发出形而上的智慧,可是形才是根本。只有最根本的形,也就是道,才是具备普遍规律的,只有这样的普遍的规律才是最有价值的。特殊规律都是在普遍规律下产生的,不明白普遍规律,只去研究特殊规律是没有出路的。

易传的部分,就是一部分优秀的古人的形而上学。这些内容就好比现在很多优秀的成功人士一样,他们讲的话,很有道理,也很能振奋人心。可是当激情退去的时候,还是路归路,桥归桥,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这是为什么?因为这只是个性的语言,代表的是个性,是个性成长的抒发,并不是天下人的公道。

所以,易传一定不是我们解读周易的重点。不过,在解透易经的卦辞和爻辞这两个主体以后,在自己具体贯彻落实行动的过程当中,倒是可以读读易传了。这个时候有了自己的感悟,再去和古人的感悟相互参悟,就有了思想上的碰撞了。这样,易传的价值才能领悟得到。如果还没有把最基本的行为标准去贯彻落实,就想在思想上和成功人士对话,我想,这是要闹笑话的。这不是做学问应有的态度,也不是学习最好的步骤安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