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唐 一座失了唐风的唐构|广仁王庙

 哲齐66 2020-03-30

去晋南访古,芮城县的广仁王庙不可错过。庙很小,现存建筑只有一座戏台和一座较小的大殿,大殿造型也一般,然而它正是国内现存的三座半唐构之一,这一点可是相当珍贵。

广仁王庙历史

广仁王庙俗称五龙庙,其实就是一座民间用于祈雨的龙王庙,广仁王就是龙王之一的青龙神。它所在的村子叫龙泉村。龙泉就是当地的一汪泉水,得名于唐代,据记载,泉水发于五龙庙底下,曾经「浇灌百里,活芮之民」。现在水位下降,已干涸无踪,仅留一个遗迹标志。

▲广仁王庙位置(图:didadifu)

▲传说中的龙泉遗址(图:Afio)

广仁王庙在 2013 年进行了一次落架大修,随后把周边环境进行了一番大修整,成了今天这个样子,规规矩矩,干干净净,有点公园广场的感觉,少了些原始的古意。大殿又称龙王殿,立于广场中央。根据现存唐碑和梁架做法,断为唐大和五年(公元 831 年)所建的遗构,建造年代处于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东大殿之间。大殿对面的戏台为清代所建。
▲广场全貌(图:Afio)

▲大殿与戏台(图:Afio)

▲清代的戏台(图:Afio)

原来有两通唐碑都嵌在大殿的外墙上,现在都已取走。其中大和六年的《龙泉记》碑上记载了大殿建造的由来,当时久旱无雨,地方官祈雨得神应后,便建了这座龙王庙,作为乡人祷祀之所。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无史料记载,直到清代才有几次对修缮的记录。到 1958 年,又进行了一次落架大修,重新砌筑了台基、墙体、瓦顶,也有说这次将已腐朽的檐椽锯掉,没有复原,使得现在屋顶较小。总之经过这几次的大修,大殿在外形上已几乎看不出唐风,唐代的痕迹都留在内部的梁架和斗栱上。
▲还是旧文保碑好看

大殿的结构

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架椽,歇山顶。由于稍间很窄,尚不及明间、次间的一半宽,所以整体看上去并不大。屋檐出际较短,正脊很长,感觉略有些扁,与晚唐、五代的其他建筑相比,不够优雅,很可能是后世改造的缘故。

大殿的斗栱都位于柱头,没有补间铺作。柱头铺作也很简单,为五铺作出双杪,偷心造,两跳华栱直接承托替木和撩风槫,无耍头。柱头扶壁栱的做法则是在素枋上下分别施泥道栱和令栱,这叫做「栱枋重复式」,多见于南方古建筑,在北方早期建筑中,这是孤例,有可能是一种古老的扶壁栱形制。另外无普拍枋、转角处阑额不出头等做法都是晚唐到五代时期建筑的主要特征。
▲大殿斗栱

进入室内,可以看到梁架也比较简单。内部无柱,直接四椽栿通檐用二柱,四椽栿两头伸出室外成为柱头的第二跳华栱。四椽栿上施驼峰、大斗、令栱,承托平梁与平槫。平梁之上立蜀柱,与叉手、大斗、令栱承托脊槫。平梁两侧有托脚,托脚入大斗,斜抵梁头,平梁两侧不出头,这是典型的晚唐、五代时期的做法。

▲大殿梁架(图:Afio)

▲大殿横断面图(图:贺大龙)

山面斗栱承托丁栿,平搭在四椽栿上,支撑平梁与枋。这也是同时期大部分小型殿堂的常见做法。

▲丁栿与四椽栿

▲大殿纵断面图(图:贺大龙)

靠墙立着新塑的龙王、风伯、雨师、雷公、电母,有点辣眼睛。梁架上能看到乾隆、光绪年间的修缮题记。
▲梁架与塑像(图:Afio)

与南禅寺大殿一样,广仁王庙大殿属于民间小庙的做法,不太起眼,与国内最老的木构相比,也没那么好看。当然,它在建筑史上的意义很重大,其中不少难得一见的做法也为早期建筑补充了重要的例证。

古建筑环境改造的是与非

最后还是来说一说前几年万科主导的广仁王庙环境整治。如何科学地保护古建筑,向来是一个争议很大的话题。我们眼前的这次改造就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例子。设计者的着眼点在于如何让死掉的古建筑重新复活,针对已消亡的祈雨文化,干脆将整个庙的空间改造成了一个室外的古建筑博物馆,同时也作为当地村民活动的公共空间。
▲改造后的鸟瞰图(图:URBANUS 都市实践)

▲整治前后对比

整治前后对比

从外观上看的确焕然一新,也得到了政府和当地人的认可。不过在文保领域或像我们这样的古建筑爱好者看来,这种改造对古建筑所在的环境也着实是一种破坏。我们去佛光寺、南禅寺,都能感受到古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原因就在于从古到今建筑所处的环境基本没变。在这次改造中,有些工作也做得不错,比如将电线杆移除,但把自然之景完全变为人工之景,把古建筑置于一个类似广场的人造环境中,看着总觉得有些别扭。
▲改造平面图(图:URBANUS 都市实践)

在我看来,许多古建筑在今天已然丧失了在当时宗教文化环境中的功能,但与周围环境应和而成的沧桑古意则是另一种魅力所在。如果把古建筑修得簇新,再放到人工环境中,那就真正成了无生命力的摆设了。对广仁王庙来说,我会遗憾于没有在大修之前去看看,只能从旧照上感受,看似破败蛮荒,实则有一番野趣。
当然,各人有各人的看法,设计者可能觉得让古庙这个空间在现代生活中发挥功能更重要,于是将其打造成了一个这样一个博物馆,在空间上也有一些独特的设计。对于我们这些爱好者来说,看一看也还不错,只是来得多的应该还是当地村民,我不确定这样的博物馆对他们来说用处有多大,是否足够接地气。
▲图:URBANUS 都市实践

▲图:URBANUS 都市实践



▲图:Afio

另外,有些错误实在要吐槽一下。比如下面介绍广仁王庙的资料中,一处用「太和」,一处用「大和」,没有统一,且年份也搞错了,大和(太和)五年应为公元 831 年。既然要打造一个传播古建筑文化的空间,那就得认真点,这种不用心的态度我是不能忍的。
当然,无论争议有多大,这种古建筑环境整治的新尝试还是有价值的。从传统的保护中突破,搞出一些新的东西,能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在好好保护的前提下,如何把死的古建筑盘活。广仁王庙改造的出发点是没问题的,但实际操作的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些更大的问题:包括我们如何从中国古建筑中继承其灵魂与精神,注入到当今的建筑与生活中;如何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挖掘失落的乡村传统文化。在国内,这些恐怕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我也去过好多次山西,比起其他地方,可以发现这里的许多传统其实都留存了下来。而在广仁王庙的改造中,如何在祈雨、唱戏的文化和古建筑科普中做选择,其实也反映了一种价值取向。回到根本,建筑事关我们每一个人的实际生活,希望建筑师们都能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用心去做设计。
古今交汇的广仁王庙也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样板。藉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探讨古建筑的价值与当下现实生活的连接,期待未来能在保护的原则上进行一些更好的尝试。

参考资料:

《山西芮城广仁王庙唐代木构大殿》 贺大龙

《几代人的牵念》 贺大龙

《山西现存早期木结构建筑区域特征浅探》 李会智

《广仁王庙环境整治工程》 URBANUS 都市实践

《五龙庙环境整治设计的理论性思考》 王辉

《有龙则灵——五龙庙环境整治设计“批判性复盘”》 周榕

《五龙庙、唐代建筑及其迷思》 壁下观



在东方哲学根基上繁茂数千年的中国古建筑,蕴藏着中国传统智慧的全部精髓。他们从时间的深处走来,向着空间的广阔走去,包裹着你我的族史乡愁,携带着你我的家国人生。此间纵深广阔,尽在时空家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