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注是安全、安静环境下的副产品

 育邻人 2020-03-30
专注是安全、安静环境下的副产品

育邻梦

小孩做任何事都不专心,应该怎么教育呢?

专注是安全、安静环境下的副产品

注意力分散是自然进化选择的结果,在出现固定房屋之前人类的生存环境四处充满着危险。因此,能够遗传下来的基因就是人们对生活中的环境很敏感,人们很容易被环境中变化的事物所吸引。


给予孩子安全、安静专注做事的环境

人类之所以注意力会分散其主要的职能是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警觉、警戒意识。我们通过历史可以了解到,人类自诞生之日至今绝大部分时间里是与自然相伴、相生的,人类懂得建造固定居所的历史其实还非常短暂,就更别说居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了。人类基因自带警觉系统,对生活周围所发生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非常警觉,比如远方传来的爆破声、遥远地方传来的地震余波都能够引起人类的警觉,从而分配精力选择应对办法。因为,原始人类遇到危机时只有两种选择,一是逃跑、二是战斗,那些对生活环境变化反应相对迟钝的祖先已经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专家”,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群居生活人们的专注可不能只局限与某几种时期,人们只有保持对生活环境足够的好奇之心才能更好的认知世界、才能更好的与同伴实现分工、协作。人们常说某人特机灵,就是这个人善于观察,能够根据环境及时调整自己的处事能力,让事情办得符合更多人的期待。相反,那些对环境不敏感,只关注自己的人就很难获得他人的认可。

人们常说生活需要随机应变,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之中,人们难免会分心。因此,期待孩子能够专心做某些事情,前提就是给予孩子专心、专注做事的环境,让孩子在安全、安静的环境下学习成长。兴趣是成长路上最好的导师,要求孩子专心做的事情就需要让事情能够引起孩子了解的兴趣,让兴趣引导孩子专注它们。

专注是安全、安静环境下的副产品

专注需要有氛围

引导孩子同一时间只做一件事情

人生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且人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同一时间只能专注做同一件事情,比如在交谈的时候就不能进餐、听音乐时就不能好好学习......因此,要求孩子专注做事,那就需要父母从自我做起,在家中也做到专心做事,在同一时间只做一项事情,比如吃饭时间不讨论与本餐不相关的话题、在要求孩子阅读时关掉与学习无关的声响做好陪伴、要求孩子睡觉的时间就不磨蹭着要求孩子做其他事情.....

同一时间只做一件事情,是养成专注习惯的基本前提。集中注意力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即时目标,注意正在发生的事情;二是注意力的强度,因为集中所有的注意力于单一事情上,也就有了密集度。要求孩子做事专注需要家庭之中为孩子拟定相对的作息制度,在某个时段要杜绝出现父亲要求孩子做这个、母亲要求孩子做那个的现象。


教导孩子做事有始有终

做事有始有终是成长历程中重要的素质,与孩子的坚持不懈、耐性、自制力和责任心密切相关。做事有头无尾是缺乏任性、是责任心不强的表现,耐性和意志力差不利于成长和发展的连贯性,对将来融入社会集体生活也会造成障碍。因此,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是开启孩子做事专注至关重要的步骤。

授予孩子做事的方法。授予孩子做事方法能够帮助孩子减轻做事过程中的障碍或困难感,让他们更容易有条理的做事。当孩子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如果自己知道解答的办法,那么他们就会从自身角度想办法去解答。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做事的毅力、定力和专注的性情习惯;孩子遇困难时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成长生活中遇到苦难是在所难免的,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需要奖励他们已经取得的成长进步并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引导孩子建立起成长自信;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培养专注。对于自己兴趣之内的事情,每个人都不会拒绝。作为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要在经意与不经意间通过他们的兴趣激活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兴趣是人生成长路上最好的导师。


不以现代成人的视角看待孩子的学习成长

广告说:“新闻每天都在发生,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看法。”生活中,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世界,每个人因为所处的高度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认知。对于孩子的学习成长,同样需要换个视角看待。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你会怎么办?”小和尚毫不犹豫地说:“那我走旁边。”乍一看这是个钻牛角尖的故事,亦或者觉得老和尚问题表述不完整,应该把条件说死掉,其实我们是被自己的思维局限在了“零和博弈”的框架之中。

俗话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生活中,人们往往被既有的认知与思维方式所束,难以看清生活的全貌,总觉得自己当前所行之事是最正确的。但真实的情况却是,您期待看清山林的全貌就必须走出山林,站上更高的山峰,正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专注是安全、安静环境下的副产品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以邻里互助,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一项公益普惠的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专注是安全、安静环境下的副产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