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危局,该怎么让自己获得最大的收益?

 江山携手 2020-03-31

【原文】:却说曹兵十七万,日费粮食浩大,诸郡又荒旱,接济不及。操催军速战,李丰等闭门不出。操军相拒月余,粮食将尽,致书于孙策,借得粮米十万斛,不敷支散。管粮官任峻部下仓官王垕人禀操曰:“兵多粮少,当如之何?”操曰:“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垕曰:“兵士倘怨,如何?”操曰:“吾自有策。”垕依命,以小斛分散。操暗使人各寨探听,无不嗟怨,皆言丞相欺众。操乃密召王垕入曰:“吾欲问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垕曰:“丞相欲用何物?”操曰:“欲借汝头以示众耳。”垕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垕再欲言时,操早呼刀斧手推出门外,一刀斩讫,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于是众怨始解。

【解析】:上面原文出自《三国演义》,这一段讲的内容就是曹操征讨袁术,遇到了灾荒,粮食补给跟不上,士兵们跟着饿肚子,要知道打仗是个危险的工作,随时可能命就没了。这倒好,现在连饭都吃不上好的,当兵的不是一般人,这样下去,一个忍不住,就会闹兵变。曹操出了个损招,就是用小斛给大家分量,也就是本来一人一天三斤米,现在一斤半。这一弄不当紧,搞的士兵纷纷埋怨,眼看这样下去,曹操又使出了一个阴招,为了平复大家的埋怨,决定杀了分粮官兵。面对这样的场景,王垕将会面临哪几种结局?

1、能不能活命?

我们知道用小斛分粮食曹操的主意,现在除了兵怨,曹操却说是他王垕的责任,王垕真是比窦娥冤啊。面对这个场景,他还有办法活命吗?答案是否定的,现在曹操已经铁了心要借他的人头,来平复大家的埋怨,所以想要活命也是没可能的事情了。只能面临死亡的结局。

2、能逃跑吗?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不逃跑呢?跑不了,也无处可跑,首先他并不知道最后是自己来背这个锅,就算知道,他往哪里跑呢?其次,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自己的家人都还在后方,自己跑了一家人就会跟着自己受累。

3、死

最后一个选择,就是去死,目前来看,也只有这个选择了。

虽然最后结局一定是死,王垕做错的就是,他仍然不愿意面对这样的局面,仍然辩解自己,但是结果却依然没有改变,那么既然死已经是事实,我们怎么做才能让自己获益最大呢?

1、承认罪责

与其反驳我没有错,不如直接承认自己的错误。反驳是没有用的,我们看到王垕也对曹操说了,我根本就没有罪。曹操说我也知道,但是不杀你恐怕会出现军变,所以既然反驳没用那就直接承认。

2、交换利益

既然这个锅自己背定了,那就不能白背,一定要换取利益,直接给曹操说,我可以把所有的责任揽过来,但是请丞相一定要对待好我的家人,相信在这里有个人主动背锅,曹操基本上会答应他的要求。

3、树立榜样

在被杀的时候,大声对大家说,我不该这样做,是我对不起大家,请大家不要埋怨丞相,我愿意以死谢罪。大家要以我为榜样,不要学我。利用自己,把自己的死的影响扩大化,形成一个典型教材,反面或者正面案例。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把曹操的目的最大化,曹操本身就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度过难关,既然知道了自己的结局,不如好好利用,为自己的家人孩子争取最大的利益,那么死也就是白死了。所以在职场上,如果我们面临艰难的困境时,逃避对抗都无法避免困境,那么不如顺从困境,让后通过交换利益,为自己或者自己家人换取更多的好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