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麻仁

 逍遥散人书馆 2020-03-31

【中药名称】火麻仁

【拉丁名称】Cannabis sativa L.

【别       名】大麻仁、火麻、线麻子、麻子、麻子仁、大麻子、白麻子、冬麻子

【所属类别】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荨麻目—科:桑科—属:大麻属—种:大麻

火麻仁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种子。火麻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后为火麻仁。

【分布区域】东北、华北、华东、中南

【药用部分】本品为大麻科植物大麻的果实。

【性       味】甘,平。

【归       经】入脾、胃、大肠经。

【功       效】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

用于肠燥便秘、老人及产后便秘。

火麻仁体润多汁,为甘性平,功能润燥滑肠,兼有滋养补虚作用,临床上常用于体质较为虚弱、津血枯少的肠燥便秘,可配合柏子仁、瓜蒌仁、郁李仁、等同用。

【处方用名】大麻仁、火麻仁、麻子、麻子仁、大麻子、白麻子、冬麻子

【用量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

麻子仁丸:大麻仁、大黄、枳实、芍药、杏仁、厚朴。治肠胃燥热,大便秘结。《伤寒论》

【贮       藏】置阴凉干燥处,防热,防蛀

【文献论述】

1、《伤寒明理论》:《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2、《本草经疏》:麻子,性最滑利。甘能补中,中得补则气自益,甘能益血,血脉复则积血破,乳妇产后余疾皆除矣。风并于卫,则卫实而荣虚,荣者,血也、阴也。《经》曰,阴弱者汗自出。麻仁益血补阴,使荣卫调和,风邪去而汗自止也。逐水利小便者,滑利下行,引水气从小便而出也。  

3、《药品化义》:麻仁,能润肠,体润能去燥,专利大肠气结便闭。凡老年血液枯燥,产后气血不顺,病后元气未复,或禀弱不能运行皆治。大肠闭结不通,不宜推荡,亦不容久闭,以此同紫菀、杏仁润其肺气,滋其大肠,则便自利矣。  

4、《本草述》:麻子仁,非血药而有化血之液,不益气而有行气之用,故于大肠之风燥最宜。麻仁之所疗者风,然属血中之风,非漫治风也,而其所以疗风者,以其脂润而除燥,盖由于至阳而宣至阴之化,非泛泛以脂润为功也。  

5、《本草思辨录》:仲景麻仁丸证,是脾受胃强之累而约而不舒。于是脾不散精于肺,肺之降令亦失,肺与脾胃俱困而便何能下。麻仁甘平滑利,柔中有刚,能入脾滋其阴津,化其燥气。但脾至于约,其中之坚结可知,麻仁能扩之不能破之,芍药乃脾家破血中之气药,合施之而脾其庶几不约矣乎。夫脾约由于胃强,治脾焉得不兼治胃,胃不独降,有资于肺,肺亦焉得不顾,故又佐以大黄、枳、朴攻胃,杏仁抑肺,病由胃生,而以脾约标名者,以此为太阳阳明非正阳阳明也。兼太阳故小便数,小便数故大便难,治法以起脾阴化燥气为主。燥气除而太阳不治自愈,故麻仁为要药。  

6、《本经》:补中益气。  

【常用配方】

1、治伤寒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于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尺(炙,去皮),杏仁一升(去皮,炙、熬,别作脂)。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伤寒沦》麻子仁丸)

2、治大便不通:研麻子,以米杂为粥食之。(《肘后方》)

3、治虚劳,下焦虚热,骨节烦疼,肌肉急,小便不利,大便数少,吸吸口燥少气:大麻仁五合,研,水二升,煮去半分,服。(《外台》)

4、治产后郁冒多汗,便秘:紫苏子、大麻仁各半合,净洗,研极细,用水再研,取汁一盏,分二次煮粥喂之。此粥不惟产后可服,大抵老人、诸虚人风秘,皆得力。(《本事方》麻子苏子粥)

5、治大渴,日食数斗,小便赤涩者:麻子一升,水三升,煮三、四沸,取汁饮之。(《肘后方》)

6、治五淋,小便赤少,茎中疼痛:冬麻子一升,杵研,滤取汁二升,和米三合,煮粥,着葱、椒及熟煮,空心服之。(《食医心镜》)

【用药禁忌】

《本草经集注》:畏牡蛎、白薇,恶茯苓。

《食性本草》:多食损血脉,滑精气,妇人多食发带疾。

《本草从新》:肠滑者尤忌。

【炮制方法】

1、火麻仁:

(1)《千金要方》:“净拣择,以水淘洗,暴干。”

(2)《本草衍义》:“取麻子,帛包之,沸汤中浸,汤冷出之,垂井中一夜,勿令着水次日日中暴干,就新瓦上挪去壳,簸扬取仁,粒粒皆完。”

(3)现代炮制法:取原药材,除净杂质及灰屑。用时捣碎。

(4)功效:生火麻仁长于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2、炒火麻仁:

(1)《本草拾遗》:“炒令香。”现行,取原药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有香气,取出,放凉。

(2)贮干燥容器内,炒火麻仁密闭,置阴凉处燥处。用时捣碎。

(3)炒后可提高煎出效果,并且气香,缓和滑利之性,能增强滋脾阴、润肠燥的作用,多用于老人、产妇及体弱津血不足的肠燥便秘。

【形态特征】

    大麻:一年生草本,高1~3m。茎直立,表面有纵沟,密被短柔毛,皮层富纤维,基部木质化。掌状叶互生或下部对生,全裂,裂片3~11枚,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两端渐尖,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深绿色,有粗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毡毛;叶柄长4~15cm,被短绵毛;托叶小,离生,披针形。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疏散的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雄花具花被片5,雄蕊5,花丝细长,花药大;雌花簇生于叶腋,绿黄色,每朵花外面有一卵形苞片,花被小膜质,雌蕊1;于房圆球形,花柱呈二歧。瘦果卵圆形,长4~5mm,质硬,灰褐色,有细网状纹,为宿存的黄褐色苞片所包裹。花期5~6月,果期 7~8月。

大麻干燥果实呈扁卵圆形,长4~5毫米,直径3~4毫米。表面光滑,灰绿色或灰黄色,有微细的白色、棕色或黑色花纹,两侧各有1条浅色棱线。一端钝尖,另端有一果柄脱落的圆形凹点。外果皮菲薄,内果皮坚脆。绿色种皮常粘附在内果皮上,不易分离。胚乳灰白色,菲薄;子叶两片肥厚,富油性。气微,味淡。以色黄、无皮壳、饱满者佳。产广西巴马、黑龙江、辽宁、吉林、四川、甘肃、云南、江苏、浙江等地。 亦舒堂火麻仁

【药材性状】

本品果实呈卵圆形,长4~5.5mm,直径2.5~4mm。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有微细的白色或棕色网纹,两边有棱,顶端略尖,基部有1圆形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破碎。种皮绿色,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淡。

【药材鉴别】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 火麻仁药渣再加乙醚20ml洗涤,弃去乙醚液,药渣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火麻仁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15:1:0。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乙醇溶液-硫酸(1:1)混合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现代研究】

大麻种子含脂肪油约30%。榨出的新油,绿黄色,经久则变褐黄色;碘价为140~170 (通常为150~166),属于干性油。油的脂肪酸,饱和的为4.5~9.5%;不饱和的脂肪酸中,油酸约为12%,亚油酸53%,亚麻酸25%。油中含一些大麻酚。又含植酸钙镁(Phytin),含率比叶、茎、芽中还多;种仁中含率可达1%。种子含胡卢巴碱及dl-异白氨酸甜菜碱;尚含脂肪油约30%,为干性油,油中含饱和脂肪酸6.8%~13.8%,油酸13.1%~19.9%,亚油酸43%~58%,亚麻酸14%~27%。此外含麻仁球朊酶(edesinase)及蛋白质等。 

油的脂肪酸,饱和的为4.9%~9.5%;不饱和的脂肪酸中,油酸约为12%,亚油酸53%,亚麻酸25%.油中含有大麻酚.亦含植酸钙镁(Phytin),种仁中含率为 1%,较叶、茎、芽中含率为高.另含微量生物碱,有毒蕈碱(Muscarine)、葫芦巴碱(Trigonellin)、胆碱等.并含有葡萄糖醛酸、甾醇、卵磷脂及维生素 E2、维生素 B1 等.

【毒副作用】

误食一定数量之火麻仁(炒熟者),可发生中毒。据报道,大多在食火麻仁后1~2小时内发病,最长12小时,中毒程度之轻重与进食量的多少成正比。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四肢发麻、烦躁不安、精神错乱、手舞足蹈、脉搏增速、瞳孔散大、昏睡以致昏迷。解救方法:经洗胃、补液及一般对症治疗,均在1~2天内症状先后消失而愈,无1例死亡。

【种植技术】

1、用种子繁殖:

选生长健壮、结实多的雌株割下果枝,晒干,脱粒,备用。春季3-4月播种。穴播:按行株距30cm X 30cm开穴,每穴播种子10粒左右;条播:按行株距45cmX 60cm开沟,将种手均匀播入,覆土,盖草木灰一层。每1hm2用种子15kg左右。播后7~10d出苗。

2、田间管理:

苗高6~10cm时需间苗、定苗。每穴留苗3~4株。生长期间松土、除草2~3次,幼苗期直浅锄,后期可深锄,并结合培土。施肥可追施人粪尿或硫酸铵肥,后期增施过磷酸钙、草木灰。花序形成时要除去大部雄株。

3、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菌核病,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射;霜霉病用多菌灵防治:还有立枯病、斑点病等为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