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生儿黄疸方

 金峰图书馆x 2020-03-3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包括生理性、病理性两种。病理性黄疸较其他年龄组的原因复杂,严重者可引起核黄疸。

    生理性黄疸大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4周才消退。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

    下列情况才考虑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小时内);程度严重(每日上升>5mg/dl);持续时间过长;④结合胆红素>1.5mg/dl。病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有: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败血症;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汁淤积综合征等。

    生理性一般能治愈,不必治疗;病理性黄疸除可选用后述有关疾病的方药外,下述方药对多中原因所致的病理性黄疸有较好疗效,可供临床选用。

1消黄利胆汤

药物组成:茵陈15g,制大黄、泽泻各3g,茯苓、金钱草各9g,栀子6g

加减变化:皮肤脓疱疮及脐炎者加银花;惊厥者加钩藤、僵蚕;腹泻者去大黄加黄芩;热重者加羚羊粉。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至100ml,少量频服。适当配合西药对症治疗,如抗生素、维生素C、能量合剂等。

适应病证:新生儿黄疸。

经验体会: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较其他年龄复杂。本方采用中药利胆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好的关键在于“早期、足量、足程”,多数入院当时立即服药,每隔1~2小时喂1次,每次10ml。并有“三剂退黄,三剂巩固”的体会。

2清消胎黄汤

药物组成:牡丹皮、茵陈、金银花、车前子各10~20g,生地、蝉蜕、甘草各5~10g

加减变化:呕吐加鲜生姜,不食加鸡内金,发热加柴胡、荆芥,烦躁哭闹加竹叶、灯芯草,便秘加生大黄,日久体虚加人参。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病证:新生儿黄疸。

经验体会:胎黄主要由湿热内蕴,治法清热祛湿为大法。上方七药相伍,具有利湿退黄,凉血化瘀之功。经临床观察,为较理想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剂。

3茵陈羚羊汤

药物组成:茵陈15g,羚羊角1g,竹叶5g

加减变化:湿重加猪苓、白术;热毒重加生地、板蓝根;神昏惊厥加安宫牛黄丸;便秘加生大黄;气血虚加黄芪、当归;属阴黄者去羚羊角,加干姜适量。

经验体会:本方功可清热解毒、凉散血热,颇合胎黄病机。临床使用30余年,每获良效。如患儿出生4天,胎黄明显,取上方1剂即获效。

4茵陈四苓汤

药物组成:茵陈15g,茯苓10g,白术、泽泻各7.5g,猪苓5g

加减变化:黄疸明显、便结加黄柏、栀子;黄疸晦暗加党参;小便短赤加竹叶;黄疸日久不退加金钱草。

治疗方法:水煎2次,取汁30~50ml,分3次口服,每日1剂。

适应病症:小儿胆汁淤积综合征。

经验体会:小儿胆汁淤积综合征属于中医“胎黄”范围,用茵陈四苓散治之,颇有效验,且无任何副作用。

5茵陈四逆汤

药物组成:茵陈12g,栀子、枳壳、大腹皮、藿香各5g,板蓝根、金钱草、柴胡各8g。赤芍、木通各4g,茯苓、郁金各4g,茯苓、郁金各6g,丹参10g

治疗方法:水煎,日分6次服

适应病证:新生儿阻塞型黄疸。

经验体会:新生儿阻塞型黄疸多属于胆道发育不良或胆道狭窄,闭锁。属中医“胎黄”范畴。此为本虚标实,故当治其本。以清胆退黄、疏肝理气为主,兼温脾化湿治腹部胀满。方中茵陈、栀子、金钱草、板蓝根以清热解读,利湿退黄;柴胡、枳壳、木通、大腹皮疏利气机;茯苓温脾化湿;丹参、赤芍、郁金以活血化瘀。上方使热清湿除,气顺血活,肝胆通利,则病自愈。后以健脾扶正,续加调养,而获良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