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区域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产城融合四大模式

 方圆儒人 2020-03-31

文 / 翟战平 和君产城发展事业部业务合伙人

首发于微信公号:和君产城发展事业部(ID:hjccfzyj)

区域发展从高速度发展阶段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已经成为普遍共识。但对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特征、内涵以及核心的作用机理,并没有更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本文试图从区域发展的发展路径、产业内涵以及载体平台升级等方面,探讨区域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产城融合新模式,以指导相关的区域开发和产城项目发展。

NO.1 区域发展阶段转换:从高速度发展阶段到高质量发展阶段

2019年初,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的核心。这一指导意见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区域发展正式从城市化为主导的高速发展阶段迈入到以城市群为主导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具体模式见下图)

在区域发展模式切换的背后,其实是产城融合发展路径的切换。产城融合的层次不同决定着区域发展的效率不同。

NO.2 产城融合路径切换:从“产城人”初级模式到“人城产”高级模式

在城市化为主导的高速度发展阶段,产城融合的模式强调“以产促城,以城兴产”,更多强调产业和城市之间的时间协同、空间整合和规模匹配,主要的融合手段是“以产带城”、“以城装人”。(如图)

这样一种类型的产城融合,只是初级的产城融合,其带来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建设与产业环境营造,着眼点是既有的产业,并不能关注到新产业的培育,这样的模式往往滞后于产业发展,并不利于高能级产业的成长与发展,最后也会因为核心动力的缺失,城市最终只留下了产业带来的普通人群,高端人才很容易流失。最终影响到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比较而言,在城市群主导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产城融合模式更加强调“以城育人、以人兴产”。其核心是将“人”作为引领,通过对人的需求的深度挖掘与精准服务,实现高端人才的聚集,进而通过主题人群的聚集带动产业和城市的协调发展。(如图)

“人城产”的发展思路是从传统产业主导的方式转向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的发展路径。以人的需求为切入点,通过“筑巢引凤”,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搭建产业创新生态、汇聚产业创新要素,以优质的高能级产业培育带动城市辐射力与聚合力的提升,来实现区域发展能级的升级。

NO.3 产城融合模式升级的本质:从“功能导向”到“人本导向”的回归

从发展逻辑上看,区域高质量发展阶段产城融合模式的转变,其本质在于从“功能导向”的模式向“人本导向”的回归。这主要是因为,回归到区域发展的本质看,区域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产业和人口的集聚,尤其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的核心在于其软实力的发挥,即:城市聚合与辐射能力。

要实现产业、城市、人的融合发展,打通“人-城-产”的有机循环,就需要人、城、产三者在结构、空间和运作上相互的协调配合。“人-城-产”的发展路径的核心是针对人的需求和特征,发展功能复合的城市功能载体平台,并通过对“人本型产业”的生态构建,强化产业内涵,让现代服务业、特色型产业、创新型产业能够落地生根并发展壮大,最终实现区域软实力的提升,带动区域发展走向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NO.4 区域发展载体的更迭:从“老四区”到“新四区”

在最近一段时间对产业园区的咨询实践中,笔者越来越感受到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载体变迁与更迭,对“人-城-产”模式下的发展载体变迁有了更切实的认识。

以园区视角来看,众所周知,各类不同的产业园区是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载体。传统上,区域产业发展平台,通常包括开发区、高新区、海关监管区、经济特区,我们不妨称之为“老四区”。在当下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不难发现,开发区正在因为综合化发展提升为国家级新区,发展重点从产业开发升级为区域综合开发;传统的高新区因为自主创新功能的强化,正在升级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重心从原来的税收分享开发越来越注重创新股权激励;原来的海关监管区,已经提升为自由贸易区,发展重点从商品保税专项贸易服务便利化;原有的经济特区,中心从经济改革特区提升为生态体制、社会体制全方位改革试验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我们不妨将之称为“新四区”。

园区载体从“老四区”向“新四区”转型的同时,城市发展空间也在城市更新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商业综合体也正在经历从“购物中心“向”生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深度变迁。可以预见,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产城平台正在向功能融合、内涵多元、开发深度提升方面转变,这无疑会深刻改变相关项目的开发模式,这一发展趋势值得高度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