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星球】创伤的本质

 自由的觉察 2020-03-31

创伤的本质

作者:王盈彬 

简评者:周仁宇 台北医学大学医学人文研究所   刘佳昌、蔡荣裕松德院区

从精神分析的发展历史来说,创伤一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议题,从弗洛伊德开始探索歇斯底里症个案的精神官能症状,发现性的创伤扮演着重要的因素,而这一个看似由外在现实所主导的创伤事件本身,也随着弗罗伊德的探索与分析,被推演到人类潜意识幻想中存在的精神创伤,也在此开启了弗洛伊德对于潜意识的论述,以及潜意识如何处理面对精神创伤的各种机转。在此我们先略过性的议题。

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至今,不论由个人层次的驱力理论,或是推演至客体关系的互动理论,都有相当的历史。对应到分析进行的过程,被分析者会将早期客体关系的原型带到分析室中,形成移情的展现,看似属于个人的创伤经验,也因为影响到内在与外在客体关系的发展与运行,也就在现实的分析互动中出现了后续的影响变化,也因此说明了为什么在分析室中的互动可能可以影响过去已经发生的创伤。实际上并非让事件消失,而是经由对内在客体关系的影响,让当事者重新面对创伤事件的记忆时,产生修正后的结果。

当精神创伤发生后,除了在现象学上可以看到的表现症状(如:DSM-IV的诊断建议)外,临床上我们还可以观察到许多的变形,理由就在于,创伤对于潜意识的影响,远超过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因果逻辑或线性思考模型即可推论。当其中的病理元素,牵涉到了潜意识的运作,我们就必须考虑潜意识中的初级及次级过程(primary and secondary process),防卫机转的整体运作,再加上驱力理论,结构理论及后来的客体关系概念时,由病因到症状的呈现,自然变得更加的曲折。

这是弗罗伊德对于创伤比较早期的定义,由文句中我们可以发现几个重点,创伤的产生是包含由外而来的刺激质量,与精神保护层的状态所产生的互动结果。换言之,刺激本身的强度与本质并非创伤产生的唯一决定因素,保护层是另一个重要的元素,而在弗洛伊德建构的id、ego、superego的元素中,ego正是这一个保护层坐落的位置,保护层的能力与功能决定了创伤的另一面向。所谓保护能力可以说是防卫机转的运作,创伤的出现表示刺激引发了大规模的扰动混乱,因此必须动用更多的,甚至更原始的防卫机转,以确保精神现实的稳定。

后来精神分析师Laplanche and Pontalis再将创伤的定义讲述得更广泛清晰,一个外来的刺激,让主体无法用当时的能力充分去反应,而且造成精神组织的巨变与长期的影响,就是创伤的各种面向。

英国精神分析师Garland更进一步详细指出创伤所影响的深度除了可见的表面混乱,更会往下蔓延影响到个人的精神结构,这结构的组成与个人的内在客体的发展息息相关,包含了一个人从小所建构的内在世界,信仰,以及和人的关系。

而这个所谓从小建构的内在世界所受到的创伤影响,可以在Strachey对于弗洛伊德在“Inhibition, Symptoms, and Anxiety”文本中所作的结论找到线索。当在失去所爱的对象时所产生的渴望,型塑了当创伤发生时所感受到的无助感。

当我们重新检视创伤的本质时,我们就不难窥见,一旦从小所建构相信的客体与客体关系受到伤害,无助及不确定感,甚至被害的防卫都可能会出现,这种内在客体关系的质变,投射到与临床工作者的互动移情中,也就不难体会,在协助处理受创的个案时,常会有的无力感或是更深的恐惧感存在。这一个互动关系所引发的涟漪常常远超过我们可以思考理解的范围,更深入的理由在于我们也会被挑起我们自已从小所相信的爱与信任的矛盾,这一个关系到治疗师本身的状态的论述及治疗如何修正创伤的影响须另文阐述。

周仁宇的简评:

正如王医师在文末所提及的,内在客体关系的质变与创伤息息相关。而在诊疗室内的移情情境中,个案与治疗师都得再度经验这个创伤(常常不止是个案的,也包含治疗师的)。其型式可以是深层的困惑、恐惧、无助、施虐、受虐、假独立、以及其他无限的可能。而这个再度经验的结果,可以是修复,也可以是再度受创。如王医师所说,这个历程常超过我们可以思考理解的范围,所以在临床上,不论何种型式的治疗,创伤的修复、持续、或加剧,常发生在治疗师的意料之外。精神分析从弗罗伊德以至晚近的许多理论,便在试图让我们对这个过程能够有多一些的理解。

刘佳昌的简评:

创伤,与压力、挫折、无助感、精神打击、精神苦痛(psychic pain)等,都是经常被联想在一起的概念。理论上的探究连篇累牍,然而阅读弗洛伊德的论述会发现,这个理论概念就像他的许多其他概念,意义一直演变,目的则是为了对临床现象做更好的解释。若回到临床实务,通常是那些明显遭受到外来侵害的个案,如性虐、身虐、或灾难受害者,会让我们特别去思考那些外来的巨大刺激对精神带来的特别冲击。然而,个案的深入讨论却往往让我们反思,这些「受创」个案,其实与其他个案一样,决定了其精神困扰的往往是很复杂的内外因素。这足以让我们思索创伤的特定与非特定层面。

蔡荣裕的简评:

仍得思索什么是心理创伤?虽然现在已有不少创伤的理论,如本文在有限文字里所要传达的意含,当然仍会遭受质疑,这些思考的可行性与处理效率。笔者再次提出呼吁,简单可行的理论,很容易只被当做是掩护问题的工具。这非并所有简单的理论都会如此,但是值得进一步思索这命题,尤其是这些相关的课题,在政治经济因素的强力干扰下,心理学是为个体心理服务?还是为政治经济服务?这绝对会影响处理模式的思考。实务上,如果创伤的来源,是生命发展早期的重要客体,试想如何恢复个体对于周遭人物的信心,这是多么漫长的路。过早要个案相信治疗者,很容易让治疗者变成另个加害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