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玻璃,到琉璃 | 中国古代玻璃的三千年变形记

 睫毛上的风尘 2020-03-31


中国古代玻璃器皿|第002期

 ▾ 点击收听 

中国古代玻璃器皿002 来自骨董先生MrAntique 08:25

从西周时期玻璃产品出现一直到今天,对于玻璃的称呼有很多种变化。

我们可以在历史文献中经常见到以下这些对于玻璃的称谓:

璆[qiú]琳、陆离、璧流离、流离、碧颇黎、颇黎、玻瓈、玻璃、琉璃、药玉、瓘[guàn] 玉、料器等等。

△ 战国时期玻璃璧 / 湖南益阳博物馆

玻璃一词起源于国外,在李志超先生的《汉语“玻璃”的起源》中提到,玻璃来源于西班牙语Vitrum。

现在西班牙语等语言中仍然保留着这个词的词根,后来才有了现在广泛使用的Glass一词。

根据Vitrum的音译,在我国古代出现了「璧流离」这个词,也多见于《汉书》中。而这些称谓中最早出现的是「璆琳」,出自战国时期《尚书·禹贡》。

屈原在《楚辞·九叹》中写道:「薛荔饰而陆离荐兮,鱼麟衣而白蜺[ní]裳。」

东汉文学家王逸为其作注:「陆离,美玉也。」


△ 东汉玻璃瓶 / 河南洛阳东郊汉墓

现存于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由此可以看出,「璆琳」与「陆离」指的是美玉,同时也借指仿造美玉的玻璃制品。

早在战国时期,玻璃制品在我国并没有大量出现,这两个词也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 

《汉书·地理志(下)》中记载:「……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

△ 西汉玻璃碗 / 广西合浦黄泥岗M1墓

现藏于合浦县博物馆

西汉时期,在《后汉书·西域传》中被称为「大秦」的罗马帝国玻璃器的制作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且通过海陆丝绸之路运到中国,「璧流离」一词也多见于当时的历史文献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璧流离」一词也被简化为「流离」「琉璃」等。

南北朝时期,在「琉璃」的基础上又出现了「颇黎」一词,有时「琉璃」与「颇黎」同时出现在一句话中。

唐代何家村窖藏出土了一件莲花纹提梁银罐,在盖子上用墨书记录了罐中存放的物品明细单:

「琉璃盃(杯)椀(碗)各一……颇黎等十六段。」


△ 何家村唐代窖藏中出土的莲花纹提梁银罐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从银罐中出土的器物可以看出,有一件圈纹玻璃碗,一件水晶长杯,另有各类随形宝石十六颗。

将水晶杯记录成琉璃杯,应是由于两种材质在外观上有相似之处,当时记录者无法辨别,认为都是玻璃材质,而「颇黎」当时指的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玻璃。


△ 莲花纹提梁银罐盖子的内侧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魏书·列传第九十·西域》中记载:「波斯国,都宿利城,在忸密西,古条支国也。去代二万四千二百二十八里。城方十里,户十余万,河经其城中南流。土地平正,出金、银、鍮[tōu]石、珊瑚、琥珀、车渠、马脑,多大真珠、颇梨、琉璃、水精、瑟瑟、金刚、火齐、镔[bīn]铁、铜、锡、朱砂、水银……」

《隋书》第八十三卷《西域·波斯》中记载:「土多良马,大驴,师子,白象,大鸟卵,真珠,颇黎,兽魄,珊瑚,琉璃,玛瑙,水精,瑟瑟……」

《旧唐书》第一百九十八卷中关于波斯的记载中写道:「出䮫[lóu]及大驴、师子、白象、珊瑚树高一二尺、琥珀、车渠、玛瑙、火珠、玻璃、琉璃、无食子、香附子、诃黎勒、胡椒、荜拨、石蜜、千年枣、甘露桃。」

在很多史书中,关于波斯特产方面的记录几乎同时出现了「颇黎」和「琉璃」,很多佛经中关于「佛家七宝」的介绍,「颇黎」和「琉璃」也同时在列。


△ 唐代玻璃杯 / 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通过以上文献以及何家村唐代窖藏的出土实物可以看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至唐代,「琉璃」指的就是现在意义上的玻璃,而「颇黎」或「玻璃」应该指的是天然宝石。

到了宋代,由于玻璃制造相对较为广泛,一个新的称谓一药玉出现了。

北宋郑獬的《觥记注》中记载:「苏东坡有药玉盏,又有荷叶杯,工制美好。」

北宋李元膺的《蓦山溪·送蔡元长》中有云:「溪堂欢燕。惯捧玻璃盏。今日祖西城,更忍把、一杯重劝。」

△ 北宋玻璃杯 / 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

现藏于定州中山博物馆

北宋郭应祥的《霜天晓角·赵簿席上写目前之景》中有云:「琉璃十碗,兽炭红炉暖。花下两枝银烛,和气洽欢声满。从他吹急管,杯行须款款。尽做更移漏转,也犹胜、春宵短。」

宋代文献资料对于玻璃的记载相对较多,多用「琉璃」「玻璃」「药玉」等称谓,指的就是现在意义上的玻璃。

明代大多使用「玻璃」一词,而「琉璃」特指以琉璃瓦为代表的建筑材料。

明清时期,北京地区民间称玻璃为「料器」,现在仍在使用,特指明清时期制作的玻璃制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考古界统一使用「玻璃」一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