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战实验】“有人-无人”混编步兵排: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对部队战斗力究竟能带来多大提升?

 生清净心不 2020-03-31

“有人-无人”混编步兵排作战实验

序言

2019年美陆军“机动作战实验室”兵棋推演结果显示,无人机和地面机器人加强给步兵单位后,其战斗力提高10倍。

德事隆公司“粗齿锯”M5电动无人坦克

陆军中型机步旅游骑兵团上尉飞利浦.贝朗格参与了实验,在十多次计算机仿真推演中担任“机器人”加强步兵排的指挥员,他告诉笔者,该步兵排表现出惊人的作战能力,并且实现零伤亡。

01

基本情况

本次实验平台采用了美陆军OneSAF仿真系统(详情见公众号文章:合成营训练系统),飞利浦.贝朗格上尉带领4名士官,每名士官指挥一个班,系统仿真分辨率到单兵,可以模拟每个士兵的伤亡情况,并严格按照实战情况仿真战争迷雾,实施背靠背对抗。

实验中,假想敌一个步兵连约120名步兵组织防御,美军一个步兵排约40名步兵实施进攻。按现有作战理论,进攻方兵力应当不小于一个营(600人左右),即攻防兵力比应不小于3:1才有获胜可能,但实验中的攻防兵力数量比仅为1:3,如果按现有编制装备的步兵排,根本不可能完成该任务。

但无人系统加入战斗后,效果立竿见影,贝朗格上尉指挥的步兵排战斗力大幅提升,侦察能力大幅提高。实验显示,无人系统加入战斗前,步兵排通常在500米距离与敌人交战(城市或丛林地形交战距离更短),无人系统加入后,该排可在5公里距离对敌实施打击,火力臂增加近10倍,控制面积从不足1平方公里到超过75平方公里贝朗格上尉用一个排的兵力,基本上控制了一个营能控制的面积。

夏威夷进行的“PACMAN-I”实验中,一辆惩罚者无人车辆尾随士兵

通过实验,贝朗格上尉发现,无人机运动速度比地面机器人快很多,但携带的火力要比地面机器人少很多。实验开始前一段时间,无人机冲在前面,虽然发现了敌人阵地,但不得不等着地面部队达到才能有效打击敌人,而在这段时间里,敌人很可能发现无人机并将其击毁,或者及时调整战斗部署,因此,空地如何协同以最大程度释放战斗力成为关键问题。后期,通过十多次“人在回路”反复迭代推演,空中地面协同攻击的问题得以解决。

82空降师一名步兵部署阿富汗前进行微型无人机操作训练

02

关键技术

步兵排火力臂增加近10倍,控制面积从不足1平方公里到超过75平方公里,其中关键技术是“人工智能(AI)云”,这种架构使士兵能够控制机器人系统,在战场上扩展他们的能力。战场上,每个无人机和地面机器人都需要独立的“弱人工智能”进行导航、分析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与其它单位通信。整个排最重要的AI是控制整个排的行动的AI,与常见的固定服务器不同,这套AI采取的是云部署,位置不固定,协同数据被分散在多个微型服务器上,避免被炸毁、遭到黑客攻击,或者通讯阻塞。这些微型服务器由机器人车辆携带,或者单兵背负。如果一台服务器被破坏或失去通信,排网络上还有其他服务器可接替工作。目前,美国有多家公司表示,他们能够建造这种架构,但这种技术目前并不存在。

一个由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补给卡车组成的车队,使用自主跟随者技术。

目前,陆军仿真实验中设定的编制装备并没有运用到实际部队中,但美军海军陆战队已经进行过类似实验(见公众号相关文章),陆军计划在2020年打造原型部队。

03

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通信问题不好解决。一个排40个人,排战斗正面纵深成倍增加后,平台之间的通信距离也相应增加,特别是城市或丛林复杂作战环境中,目前的技术难以保障一个排在近75公里作战地域内的通信顺畅;

二是传输带宽的问题。大量无人机、无人车的传感器数据,特别是影像数据要实时不间断的传输到操作员,甚至要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对带宽要求太高,目前这个问题无法解决。
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在无人机已经实现只需要设定目的地,即可自主从一个地方飞到另一个地方。地面机器人探测处理岩石、树木、泥土等碍物并自主规划路径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对传输带宽的要求会逐渐降低。因此,从技术发展速度判断,以上问题在不久将来均可解决。

04

结语

事后,贝朗格上尉说道,指挥步兵与空中无人机、地面无人车这些高科技武器协同作战,比领导一个传统步兵排要复杂得多。虽然在信息环境中长大的年轻官兵熟悉计算机操作,但他们缺乏战术经验。现在我们军校培养的排长能不能适应即将到来的新的战争形态,能不能指挥好“有人-无人”混编的排,是急需我们回答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