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散文:玩蟋蟀

 nmcd350 2020-04-01

乡土散文:玩蟋蟀

小时候,我和大多数农村小朋友一样,喜欢玩蟋蟀。我们将蟋蟀分为三种:一只腿的叫“独脚”,两只腿而没有翅膀的叫“二叉”,两只腿且长双翅的叫“老飞”。对于蟋蟀的性能,我们根本不懂得如何分辨好与坏、优与劣,只知道雄性好斗,雌性温柔。

春夏间,每到傍晚,到处都是蟋蟀“蛐蛐蛐”不停的鸣叫声,它听觉很灵敏,只要听到轻微的响动,叫声就会嘎然而止。每次放学回家的路上,爱好斗蟋蟀的小朋友,就会边走边竖起耳朵,听蟋蟀的叫声。顺着叫声轻手轻脚地慢慢靠近它。一旦确定了藏身的位置,就迅速猫下腰,把旁边的杂物扒开,找出藏身的小洞口。或就近找一些简易的工具挖、或用水灌。蟋蟀怕水,就会自己跳出来,有时候既寻不到工具又没有水灌怎么办?我们也会急中生智,朝洞里撒尿,蟋蟀也会逃出来。

乡土散文:玩蟋蟀

捉蟋蟀也很有趣。因无捕捉工具,往往只好用双手捉。一般情况下,“独脚”最好捉,双手对着它罩下去合拢,基本上就能捉住;“二叉”跳的很快,稍不留神就会逃走,只能有时候用双手合拢的方法捧住它,有时候也只好用右手掌攥空罩下去捉住它,有时候需要追一段距离才能捉住它。但对付“老飞”,可就不那么容易,如果是在空旷的地方还有可能捉住它,而在小麦地或山芋地或其它庄稼地就很难抓住它,因为当它从洞里跳出来,你刚双手合拢准备捉时,它可能已张开翅膀飞起来了。不过,晚上捉蟋蟀较容易,因为它在外面鸣叫,只要顺着声音用手电筒一照,就能发现它,而它见到灯光却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很容易捉住。听说棺材里的蟋蟀斗起来凶猛,放暑假时,看到大人们在坟山附近的田里干活,我还会跑到坟山去捉蟋蟀。

那时装蟋蟀的用具很简陋,最好的要算人们涂粉用过的“雪花膏”空瓶子,或是很小的扁铁盒子,里面放点湿泥就是蟋蟀的粮食。有时候会在瓶里放一点蚕豆瓣,听说吃辣椒的蟋蟀撕咬起来很厉害,就放一点生辣椒。一般的小玻璃瓶很少有,捉的蟋蟀多的时候,没有东西装,一小段空竹管里面要装好几只蟋蟀。我那时白天整天随身带着,好几个大大小小裝蟋蟀用的瓶子,晚上不敢放在身边就藏在家里的枕头上。蟋蟀叫个不停,经常被父亲发现后,毫不客气统统的拿去丢掉。

乡土散文:玩蟋蟀

斗蟋蟀最有趣。参与的人从身上掏出大大小小装蟋蟀的瓶子放在地上,两个人各自拿起一只瓶子,打开瓶盖,瓶口朝下,对准器具,小心地把蟋蟀放进去,几个小伙伴则围住斗蟋蟀用的器具趴在地上,用双手撑着下巴,双眼紧盯着器具里面。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根很细的草,撩拨着蟋蟀,很快,两只蟋蟀鼓动翅膀就会互相凶狠地撕咬起来,打得难解难分。一会功夫输赢就会见分晓,赢的一方鼓起双翅欢快地边叫边追着输的一方,败下阵来的一方只好节节败退、最后落荒而逃。这时输的一方把斗败的蟋蟀收起来,再放进去另外一只蟋蟀继续挑战,直到蟋蟀斗完,分出输赢为止。斗蟋蟀最简易的方法,就是一个人一只手平摊,手心向上,另一只手圈住手掌心,把两只蟋蟀放进去斗。

玩蟋蟀常会犯一些错误。记得有次放学回家的路上因为捉蟋蟀,我把脱下来的衣服放在一边,后来忘记穿而弄丢了。小学三年级时,有次早上走在上学的路上,忽然听到路边快要成熟的麦地里有蟋蟀的叫声,据说白天叫的蟋蟀斗起来比较厉害。我被叫声所吸引,把上午要考语文的事抛到脑后,顺着叫声找到了蟋蟀藏身的地方,猫下腰先把旁边的麦子拔掉,腾出一片空地,再挖洞,捉到了一只体型较大的“老飞”,小心翼翼地放到小瓶子里,兴高采烈地赶到学校,走进教室,考试已进行了好一会,被监考老师训了一顿。后来,在和小伙伴斗蟋蟀时,这只“老飞”确实很凶,赢了不少回。

我玩蟋蟀父亲一直很反感,为此没少挨揍,可我依然我行我素,玩蟋蟀的热情不减。


审阅:残墨

简评:童年的时光值得留恋。作者用细腻的笔墨,详细讲述了捉蟋蟀,斗蟋蟀的过程。读来妙趣横生,感同身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