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南灵岩寺有40尊泥塑“宝贝”雕像,它们的腹中,全都藏着秘密

 历史解密坊 2020-04-01

“泥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在2006年,泥塑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泥塑的基本用料是“泥巴”,因此需要定期进行修复,才能让泥塑作品持久绽放迷人的魅力。1981年,专家决定维修济南灵岩寺庙40尊泥塑像,但谁也没想到,泥塑像的腹部竟藏有一个秘密,这个秘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揭秘一下: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灵岩寺坐落泰山西北麓方山下,始建于东晋时期,在北魏孝明帝正兴元年曾进行重新修建,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寺庙名字的来源和朗公和尚有关,《神僧传》云:“公曰:‘此山灵也’,遂名灵岩。”在唐朝时期,灵岩寺的香火极其鼎盛。清乾隆二十六年,弘历皇帝亲笔题写“灵岩胜景”四个大字,通过这四个字,我们也可以想象出灵岩寺壮美的景色。

随着朝代的更迭,灵岩寺历经风雨,有些建筑的表面被损坏。在游览灵岩寺时,相信很多游客会被千佛殿内的40尊彩塑罗汉吸引,但听到导游的讲解,很多游客忍不住发出惋惜的声音,原来灵岩寺曾有500尊各朝各代的罗汉,但可惜的是,因殿堂意外倒塌,导致众多泥塑像被毁,经过一番抢救后,500尊泥塑像仅剩下40尊。

寺院的主持为更好地保护剩下的泥塑像,将40尊泥塑像移到千佛殿。这些被保护起来的泥塑像,他们的胎骨以木制为主,而整体的框架制作完成后,才会用粗泥塑形,自然风干后,就成了形态各异的雕像。

紧接着,工匠会用细泥塑造雕像的整体形象,并用点、刷、涂等技巧,勾画出泥塑的细节部分,让其容貌变得更加逼真。当以上步骤完成后,一尊罗汉泥塑像才被制作出来。在众多木制胎骨的泥塑像中,还有一尊比较特殊,它是铁胎泥塑像,但这尊泥塑像却不是今天的主人公。

灵岩寺的泥塑像由于年代比较久远,泥塑像身上的色彩会剥落,并且受潮后还会裂开。在1981年,工作者决定维修40尊泥塑像,可是,在维修的过程中,却发生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在翻修时,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发现宋代罗汉彩泥塑像的身后竟隐藏暗门,在好奇心作祟的情况下,他将暗门打开,不料,里面竟有一堆丝绸制品,当他们将其小心翼翼地拉出,摆放在台面上,工作人员不淡定了,这根本不是丝绸制品,而是丝制内脏。

什么是丝制内脏呢?在现代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没有辣条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但这句话放在罗汉泥塑像身上却是:没有“装藏”的佛像是没有灵魂的。无论什么材质的佛像都会有“装藏”,只不过有的装得比较丰富,而有的比较简单。

施工领导得知消息,立即联系文物研究所以及医疗专家,通过专业的检验,医疗专家发现,丝制内脏竟分布得非常合理,这直接向后人透露两个重要信息:第一,在封建社会时期,古人对解剖学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他们才会用丝绸制作出较为完整的内脏,放入泥塑像内;第二,制作灵岩寺泥塑像的工匠,具有“工匠精神”,做事情一丝不苟,正因如此,他们并没有糊弄,而是制作1:1的丝制内脏,放入泥塑像内。

古代的技术条件十分落后,但古人却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众多令后人震惊的器物,而他们的秉承的“工匠”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各位读者们,你们现在知道什么是“装藏”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