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字师”说禅,这就是禅宗的不立文字,你悟了吗?

 无量空间000 2020-04-01

相传,广主刘王诏、云门文偃等禅师在宫内度夏。禅师们过从密切,日日参禅说法,好不热闹。唯独云门文偃从不与人交流,终日默默无言。宫内有一名直殿使,看出云门文偃的无言并不是他无话可说,相反,恰恰证明是一种不可测度的最上乘禅。于是他写了四句偈语,赞曰:

大智修行始是禅,

禅门宜默不宜喧。

万般巧说争如实,

输却云门总不言!

的确,云门的沉默无言,对于禅宗来说,是一种难得的境界。而世俗生活中也向有沉默是金的说法。相对于“万般巧说”之啰嗦或废话连篇之误导,其境不知强却凡几。而且,在禅宗看来,语言是逻辑的工具,是对世界本体的分割或束缚。因而他们主张超越语言文字,用独特的“悟”,来进入世界的本体,用非逻辑的观念和“第三只眼”来打破语言桎梏,发现逻辑之外的人生。所以除了云门禅师外,也有一些禅师亦以惜字如金著称于世。其中一位人称高不可攀,颂其为“一字师”的禅师,就经常只以一字之答来开启弟子们的灵性。如有僧问他:“如何是禅﹖”答曰:“是。”又问:“如何是正法眼﹖”又答:“普。”再问:“三身中那身说法﹖”又答:“要。”

话说这一天,又有位游方僧慕名而来,叩首问曰:“如何得道﹖”“一字师”答道:“山。”又问:“如何上山。”“一字师”却又说:“水。”游方僧大喜:“弟子悟了。师父之意莫不是说,如山般沉稳乃得道要径。如水般灵动乃悟道之门﹖”“一字师”却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游方僧尴尬地请教“一字师”的弟子,自己是不是说错了。弟子微哂:“山固不动,然蓦然喷发,焰火烛天,草木为之枯焦;水诚轻滑,然恒滴穿石,泛滥决堤,人兽或为鱼鳖。山何沉稳?水岂灵动?”

游方僧倏然心动:“多谢棒喝,某实悟了。”

弟子道:“愿闻其详。”

游方僧一笑:“‘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两人相与一揖,各自离去。

奈何闲事挂心头

春天来了。桃红柳绿,风和日丽,人心为之一畅。于是扶老携幼,人们上公园,去郊外;春也融融,情也泄泄,不亦乐乎。然而,转瞬之间,阴雨沉沉,数日不开,人心也仿佛为之壅塞……

自然界的阴晴寒热,总在默默地昭示着我们:人生亦是如此,生活亦当如此。不可能有永久的欢乐,也不可能有永久的痛苦。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将开始。生活永远是一种跌宕起伏的过程,概莫能外,无始无终。

任何想要十全十美的愿望都是可以理解的,却是不现实的。最明智的人生态度便是顺乎社会、历史、人生的客观规律,顺乎自己的才智、机遇和境况;不以晴喜,不以阴忧。今天下雨就过雨天,明天天晴就过晴日。该做什么做什么,能做什么做什么,可做多好做多好。逆境无须多悲观,顺境不要太陶醉——能如此,便是一份充满禅意的福份了。

然而,这份明智、这种“幸福”,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可能?或者说,有几个人真正做得到随遇而安,又有几个人感受到了随缘自适的快乐?

也许我们都该来答一答云门文偃常问弟子的一个问题:

“我不问你十五日月圆以前如何,我只问你十五日以后有何体会?”

他的弟子的回答五花八门,各有千秋。而他自己的答案却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日日是好日。其诗云: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意思和一般人的看法差不到哪去,区别只在有无闲事挂心头。我们都明白随缘的理,却因种种“闲事”而无以自适。都相信“日日是好日”没错,却因“闲事”而被生活的缺憾遮蔽了视野,体会不到或根本无暇体会生活的美好。明明生活在当下,眼睛却总看着将来。刚刚收获了五斗米,转眼又预算起十担谷。这样的日子,不叹苦也罢了,谈何好呢?

也许这原是凡人和禅僧之根本区别处吧?那就随缘几分是几分,明智几分是几分吧。无论如何,就其本质而言,无论你“看到”不看到,生活着毕竟是美好的。人生总是有意义的。认识到这一点,不也别有禅机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