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仙言医:妙解人参和黄芪之效别(一)

 我爱你文摘 2020-04-01

'

常见中药材的功效主治四气五味和性味归经,教科书上已经讲得很清楚,历代的各类的本草家也有很多精彩的论述和见解。

'

但是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这些药物的功效特点认识和鉴别,先人们是怎么认知、总结出来,有没有一个规律性的理论性的思维体系在里面呢?脱离了中医理论认知体系的现代中医药,慢慢就变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西医为代表的科学界以科学的标准来检视中医药,你中医人自己都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来诠释,面对别人的质疑和诟病,当然就没有话语权。

我们怎么还原古人的认知思维模型?还得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比如说阴阳的思想,五行的思想。取象比类的思想,甚至河图洛书的术数理论来。前人做了很多这方面探索,需要我们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把散见于历代医家的本草论述中的一些理论和思维进行系统的总结和还原。这个还原过程,就需要我们通过“取象”来完成。

通过观察植物外在形态的象来认知植物的内在它的功效,特别是对一些有相类似功效的中药材的气味浮沉和归经进行比较鉴别,以取象为基础,以系统理论来阐述,是一个常见的,也比较有说服力的办法。

世界上植物的种类数不胜数,形态缤纷多彩。难道古人真的是尝百草的方法,以自己的身体体验来完成本草认知的吗?这是我们值得一个思索的问题,我们大家都对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深信不疑。其实在我看来,应该是先有一个理论认知系统。以此为指导,对考察的对象先做出基本的思维判断,然后从众多的对象中间挑选出来,然后才有尝百草的故事。

世界上的植物有那么多种类,你怎么能够知道那些适合做药材?哪些适合做人类的食品?怎么知道它的性味归经,怎么知道它四气五味呢?如果仅仅靠人的体验和经验而没有系统的理论为基础的本草体系,恐怕是不行的。经验和体验恐怕只是处于后位和次要的地位。今天呢,我运用取象比类的思维和河图术数的理论来为大家讲解二味药,黄芪与人参。先看6张图:

许仙言医:妙解人参和黄芪之效别(一)

图一:人参药用部分

许仙言医:妙解人参和黄芪之效别(一)

图二:人参叶子

许仙言医:妙解人参和黄芪之效别(一)

图三:人参果实

许仙言医:妙解人参和黄芪之效别(一)

图四:黄芪药用部分

许仙言医:妙解人参和黄芪之效别(一)

图五:黄芪叶子

许仙言医:妙解人参和黄芪之效别(一)

图六:黄芪果实

我们来看看人参的植物外观形态,叶子是五片,黄芪是九片。人参叶子的总体的形态是圆的;黄芪的叶柄和叶子是细长细长的一种状态。这个“象”反应出来的是他们不同的气机运动方向和形态。人参叶子表现为圆,说明他气机运动是走脾胃的。有些中医知识的朋友应该知道,脾胃是人的中枢,如轮,所以脾胃的运动是一个圆的象。黄芪叶柄和叶子的细长那个象,表明气机运动是朝上的往外面走的。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黄芪是偏于走表的,它的气机的运动比人参的运动要快。所以黄芪中药学里面定性是甘温的,所以他的气机运动要快一些。人参他就偏于走里,走脾胃中间这一块。植物形态是圆形的东西,都是走中间脾胃。而那种细长的,叶子很多凸凹的,有齿轮的植物都是往走外表的。这个是定律性的规律,其他植物都适用于这个规律。我们通过观察植物的各个部位的形态,可以判断出它的气机运动方向和特点。这就是中医的取象比类的思想。

你们不要说他不科学,先把科学的那一套思维放一边。大家不要小看这个取象比类思想,你一旦掌握了取象比类的思想的话,你去认知所有的药物,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观察它所生长的季节、微观的环境,以及他外在的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像叶子,花,果实,从他们的特征中。你可以判断出内在的药性出来,他的四气五味,性味归经。古人就是这种办法来认知本草的。

你建立这个思维,掌握了这个方法,学习中医药就非常有趣,非常简单,这个规律性的东西,我来把它总结和表示出来,在逐步的通过学习本草中,一步一步的深入,引导大家进入这样的一个认知体系,可以事半功倍的,很快的熟悉各种中药,我们中医师能够非常熟练的掌握400多种药物,就足够我们用了。

可是,中医药大学培养的药学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对药物的认知还停留在非常肤浅的阶段,甚至完全不知道中医药还有这样的一个超越科学的体系存在,结果向科学规则和方法投降、把中药学引到化学成分这个歪路子上去了。不相信中医几千年的人体实践,反倒去相信小白鼠的实验结果。用西方的标准,科学的规则来研究中药。终究是盲人摸象啊,不得其要的。这是一个很悲哀的事情。

所以我们必须回归到中医药的系统的理论思想体系上去了。来认知中医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中医的。具有中医思想中医思维的合格的中医人。

好,我们还是回到主题。黄芪和人参都是补气的非常重要的中药,黄芪补气是走表的往外走,这种取象比较,你这样一下子就记住了,生动形象,理解也很深刻。人参呢,他的植物的外观形态是圆形的,走的是脾胃,脾胃是化生之源,通过脾胃化生而走五脏的,所以人说补气是补五脏之气。黄芪补气偏于表,偏于肺气。通过植物外观的形态区别,我们就知道它补气的的方向,和他的归经了。如果说你仅仅只是记住了教科书上讲的人参和黄芪都补气的话,我觉得这个理解还是不够全的。

许仙言医:妙解人参和黄芪之效别(一)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