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败你的不是天资愚笨,而是固定性思维

 momo666 2020-04-01

宋朝有个神童,名叫方仲永。据说5岁的时候,就能“指物为诗”。乡里人都说他是天才,他的父亲更拿他的诗卖钱。等到他长到20岁,却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了。王安石深感惋惜,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叫《伤仲永》。

相反,达尔文小时候是只会打猎抓老鼠的纨绔子弟,他在自传里也透露,所有老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不沾边。可是他却写出了《物种起源》这本巨著,在生物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概念。

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小时候也被看作是普通的孩子,甚至在大学时因为成绩太差而被退学,最后却创作出《复活》、《战争与和平》等多部作品,享誉全世界。

为什么方仲永的作诗天赋只是昙花一现?而小时候不聪明的达尔文和托尔斯泰却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呢?

在《伤仲永》这篇文章的最后,安石大人指出这个天才之所以昙花一现,是因为缺乏后天的教育,并强调教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可是教育是个太过笼统的概念,况且有些接受良好教育的人也有可能失败啊,没有读过书的人也可能成功。由此可见,王安石先生并没有戳中问题的根本。

关于成功和失败,努力和天赋这些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争议话题,也是心理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美国心理学家德韦克在对成功进行数十年研究后,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那些不断成长、成功的人是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而阻碍人们进步的是另一种相反的思维,固定性思维模式。

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德韦克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她在书中表明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这本书位居美国亚马逊心理畅销书10年,书中提到的“成长性思维”也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界,荣获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一丹奖”。

1思维方式是如何影响人的?

德韦克在书中介绍到,人的思维方式分两种:成长性思维和固定性思维。拥有成长性思维的人有一个核心观点,他们相信人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的。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和资质、兴趣或者性情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

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成长型思维的人从来不会因为一次糟糕的成绩,生活中的不开心而给自己贴上标签,或者对自己失去信心。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即使他们感到沮丧,也会准备好了去承担这个风险,直面挑战,继续奋斗。

相反,固定性思维的人则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因此需要被证明。但固定型思维的人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就会给自己贴上不够聪明,没有天赋的标签。他们认为足够聪明的人是不需要努力的。他们认为成功是智力的证明。因此在面对挑战时,他们倾向于避免失败,选择那个简单的,确保自己可以成功。因为如果选择那个困难的任务,就有可能失败,失败了不就是对自己的否定嘛。久而久之,固定型成长的人就会变得不爱冒险,不爱学习了。

这两种思维模式有个共同点,就是一旦形成,就会对个人学习、工作、婚姻以及个人成长等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更可怕的是,当你成为一个母亲,这种思维模式还会渗透到育儿理念中,连同外貌、性格一并遗传给你的孩子。

2不同的思维模式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知道影响一个人的因素包括遗传基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个孩子越小,受到环境影响就越大,直到逐渐定型。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两类人就是父母和老师。

比如,夸孩子聪明还是努力。我们根本都没有意识到,这些细小的事情都在一点点塑造孩子的思维模式,也在不停的影响着孩子的未来,这就是教育中的蝴蝶效应。

再来说说老师。作者德韦克自己也曾是固定型思维的人,在她小时候也曾非常关注自己是不是足够聪明,更重要的是她遇到一个固定型思维的老师。这个老师认为,智商决定了人们的一切。班级里的座位是按照智商高低排序的,只有智商最高的学生才能举旗、拍黑板擦或者给校长写报告。

这种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在中国,唯成绩论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比如,把全班同学的成绩按高到低排列并张贴在班级最显眼的地方,按成绩排名;根据排名高低挑选座位;学习不好就被贴上“笨蛋”或者“失败者”的标签。在我的前半生里,我也一直以为那些比我优秀的人一定比我聪明很多,读了这本书后才明白,我的学霸同学不仅比我聪明很多,还比我努力很多。

我们的老师很多都是固定型思维的人,更可怕的是他们会把这种思维教给我们。木心说过有些书,读了便成文盲。事实上,有些老师,会把我们越教越傻。遇到固定型思维的老师,不仅不能促进我们进步,还会阻碍我们成长。

你在求学的道路上一定遇到过不少这样的老师吧,女生天生没有男生聪明,学不好数学。努力的人都是笨蛋,女生学的好不如嫁得好。等等。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太多了,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很不幸的是,如果他们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师,那将对我们的成长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

3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

读到这里,我几乎哽咽。对于高考失败,我终于释怀了。那个失败者,脑子笨的标签,我也撕掉了。我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我也明白了阻碍我成长进步的原因了。正如德韦克在序言中说到的,很多读者都从书中读到了自己。

如果你想要继续成长,还有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培养成长型思维。

第一步:接受

成长型思维模式是建立在相信变化的基础之上的。但德韦克教授认为改变并不是一场外科手术。即使你发生了改变,你以前的旧信念也不会像磨损的髋关节和膝关节那样,被换成一个全新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允许固定型思维模式存在的前提下,去培养你的成长性思维。

去拥抱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吧。我们需要知道,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是成长型和固定型的混合物,这没什么可羞愧的,正常的人类都是这样的。但即使我们要接受自己的一部分固定型思维模式,也不代表我们要去接受它高频率出现的事实,以及接受它出现时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第二步:观察

要明确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那个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格会在什么时候回来?

我的固定型思维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我鄙视努力,因为我觉得努力是笨蛋的另一个说法,但我很害怕自己被贴上“笨蛋”的标签。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我都不愿意倾尽全力。这个固定型思维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我仔细回顾了过往的生活经历,得出结论这种想法和我那群亲戚有很大关系。

每当我取得好成绩的时候,亲戚都会指着他们孩子说,你要是有你表姐十分之一努力,你就能考上北大清华了,这么聪明的脑子就是不用功。每次听到这话,我都感到十分羞愧,觉得我太笨了,所以才需要比别人努力。

第三步:命名

基于以上观察,我给自己的固定性思维起了个名字叫“努力不笨蛋”,非常形象的名字。

第四步:教育

你现在知道了触发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诱因,并痛苦地了解了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以及他会对你造成什么影响。他有了自己的名字。那么接下来就是教育他。让他和你一起走过这段旅程。

4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误解

“成长型思维”这个概念已经成为近几十年来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研究之一,被广泛运用于教育、企业中,也成为个人成长的流行词汇。不过卡罗尔·徳韦克去企业调查时发现,人们对这个概念有3种常见的误解:

误解一:觉得自己已经具备成长型思维,而且一直都是。然而实际上,“每个人都同时具有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这种情况会随着经历的变化而变化。‘纯粹’的成长型思维是不存在的。”

误解二:认为成长型思维只跟赞扬和奖励成绩有关。比如,学习了成长型思维的父母不会批评孩子,即使是犯了严重的错误。奚梦瑶维密舞台摔倒事件发生后,就不应该再去用“你是最棒的”这种话来安慰她了。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赞美只会让她更痛苦。

误解三:只要相信成长型思维,就会成功。徳韦克教授认为,拥有成长型思维只是第一步,不断努力探索,不断冒险,并且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让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而不是所谓的成功。

事实上,仅仅是拥有成长型思维,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固定型思维很容易被触发,当人们遇到挑战、受到批评或者处境不如意时,就会陷入不安或者自我防卫的状态,这种自然的反应会抑制成长型思维。更何况,在成长的过程中,你还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一个可以帮助你的导师,正确的练习方法。

所以读完了这本书,不代表你就和固定型思维说再见了,更不意味着你就是成长型思维的人。改变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任务,所以,我们需要用一生去拥抱成长型思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