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秦淮河水系的来龙去脉 09

 我是五片云 2020-04-01
2020年04月01日   09 :老南京   稿件来源:金陵晚报  


    南京的山山水水,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作为中国长江下游右岸支流的南京母亲河——秦淮河则最负盛名。秦淮河分外秦淮和内秦淮,流经主城的即自东水关至西水关段为内秦淮河,因河长十里,故号称“十里秦淮”,实为精华之所在。但人们往往将城区其他河道,也误称为“秦淮河”。其实,这些河道并非秦淮河,只是与秦淮河相通,也只能算作秦淮水系。为此,笔者进行了反复探究与实地查看,弄清了全长约24公里的内秦淮河水系的来龙去脉,拟概括为“四段、六支流”。

  南段——十里秦淮

  内秦淮河南段,为原秦淮河主流,系天然河,经东水关流入南京明城墙内,横贯南部老城区,从西水关流出,汇入外秦淮河。这一段,便是名扬中外、让南京人引以为傲的“十里秦淮”。
  站在东水关公园旁边的九龙桥上,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东水关“咽喉锁钥”的地位:向南,是河面宽阔、水位较高的外秦淮河七里街段;向北,到大中桥,是前身为杨吴城壕的内秦淮河东段;向西,在桃叶渡附近一分为二,西北方向是内秦淮河中段,西南方向是内秦淮河南段;向东,则与外秦淮河副支、清水塘和月牙湖连通。
  东水关不仅是秦淮水系的“咽喉锁钥”,在以十里秦淮和明城墙为代表的秦淮老城历史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1988年1月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东水关入城,汇合东段来水,经文正桥、文德桥、镇淮桥、西水关小桥等14座古今桥梁,穿西水关出城,与外秦淮河合流,全长约4200米,河宽12至30米。十里秦淮上的两座水关,即东水关、西水关,是明初朱元璋定都金陵建造的两项大的水利工程,是600多年前高超的水利工程设计的典范。
  此河段过文正桥后分水经桃叶桥、淮清桥入中段,向西过平江桥,受白鹭洲(东园桥)来水(古小运河水)。

  中段——青溪运渎

  内秦淮河中段,便是南朝时利用古青溪道和古运渎改建的宫城外“护龙河”,也是古青溪和古运渎仅存的一段水道。
  三国时期的东吴,是第一个在南京建都的政权,历史上曾开凿的两段人工运河——运渎和青溪的遗脉。“渎”,水沟、小渠也。运渎,专指古代开凿的人工河,也就是运河。运渎开凿于东吴赤乌三年,最早是为向东吴宫城运粮和供水,至今仍存自内桥向西,经鸽子桥、张公桥等处,在铁窗棂汇入外秦淮河。而青溪名气更大一些,它的开凿时间比运渎晚一年,是东吴太初宫东侧的军事要隘。其下游自内桥往东,经界平桥(今已无存)、淮清桥(原青溪大桥)、桃叶桥汇入内秦淮,至今尚存。
  秦淮河中段经桃叶桥、笪桥、文津桥、铁窗棂泵站(今涵洞口)等13座古今桥涵,全长约2910米,河面宽10到20米。这一段是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北部边缘,周边历史积淀相当丰富,重现东吴的历史和文化,以及从建都建业兴盛,至被西晋灭亡的历史演变。

  东段——杨吴城壕

  内秦淮河东段,从明初开始,从竺桥(古称竹桥)至大中桥一段城壕即是青溪。东吴之青溪和杨吴之城壕均为人工开凿,它们“同源流合”。从600多年前的明洪武年间,人们已认定这一水道便是“青溪”之一曲。只是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杨吴时期称“城壕”,而杨吴前后称“青溪”。
  此段是五代十国时期杨吴、南唐修建的城壕,也就是当年金陵城东城墙外的护城河,但在明朝建都以后就失去了城壕的作用。因处于明皇城的西面,从而担负起了明皇城护城的任务,同时也成为城中之水南排秦淮河的一个重要通道,如今保存得较为完好。
  东段自竺桥、逸仙桥、大中桥等6座古今桥梁,至东水关入秦淮河南段,全长约2672米,河面宽24至80米。此段在竺桥北承受九华山沟来水,东承受青溪来水。前者受九华山以南小营一带雨水,并有太平门闸可引玄武湖水; 后者来自琵琶湖、前湖,分别由琵琶湖闸、前湖闸(半山园闸)入城。东段水过复成桥后承受明御河来水,即来自城东标营、午朝门、御道街一带雨水,在古城墙下建有铜芯管涵闸,可引护城河水进城入明御河。

  北段——城市水弄堂

  内秦淮河北段被称为“城市水弄堂”,史上又称“杨吴城壕北段”。这段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水域,可追溯到三国时期,东吴初年,左台侍御史郗俭在苑城北开凿一沟,后成为东晋的“台城北堑”。
  此段上游接受五台山东坡来水,经干河沿二号桥、浮桥、太平桥等9座桥涵,出竺桥入东段,河长约2430米,河面宽4至20米。在北门桥以下莲花桥南口,承受进香河水(1959年改为盖沟),在浮桥承受珍珠河水,向东过太平桥汇合九华山沟来水。北门桥下的沟水,源自秦淮、青溪及五台山之水。若以杨吴城壕北的北门桥为中点的话,那么向西经广州路流入乌龙潭,再与秦淮河水汇合的这段就为西段。
  这段河道,见证了金陵古都皇城宫阙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底蕴。明代,河北岸设立了规模宏大的学府国子监,这里还编撰了世界上最早、内容涵盖最广、约3.7亿字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1909年通车的宁省铁路跨河而行。

  支流——蜿蜒流淌

  明御河——系明故宫南城壕。源于东南护城河,自铜芯管闸,过青龙桥、外五龙桥至公园路爿边桥等10座桥梁入东段,河长约2750米,河面宽6至20米。
  青溪——青溪河道开凿于三国孙吴赤乌四年,原名“东渠”。发源于钟山,汇合于前湖(今称燕雀湖),南流入城后注入秦淮河,北接潮沟,是六朝时城东最大的水道,逶迤曲折,有“九曲青溪”之称。因历代筑城,水流大部中断。现青溪系后宰门玉带河经北安门桥、黄埔路涵洞、庭市桥至竺桥一段,河长约875米,河面宽10至15米。
  玉带河——系明故宫东、西、北三面的宫城壕,称玉带河。东受半山园来水,西接青溪入北段,南经明御河入东段,河长约3917米,河面宽6至30米。
  珍珠河——系六朝遗留的旧河。源于玄武湖,自武庙闸经市政府大院,过北京东路涵、珍珠桥、珠江路桥等6座桥梁入北段,河长约1474米,河面宽10至20米。
  香林寺沟——西源于玄武湖,自太平门闸引入水道,经明渠连通香林寺沟;东源于琵琶湖,经琵琶湖闸(上游已埋管道),在佛心桥入香林寺沟。河沟自佛心桥沿后宰门西村,过后宰门涵入玉带河,河长约754米,河面宽5至15米。
  九华山沟——源于玄武湖,沟上游有太平门闸,可引湖水进城,经小营路口入北京东路路南盖沟,接演武新村、荷包套、小营路至珠江路涵入北段,河长约1797米,河面宽8至12米。(本文不代表本报观点) 徐建民

金陵晚报数字报    备案号苏 ICP备10119344号-2
金陵晚报简介    广告刊例价
统一刊号:CN32-0087
主办:南京报业传媒集团
网址:www.    地址:南京市龙蟠中路233号 邮编:210002
热线  新闻热线:025-84686500  发行热线:025-84686500  广告热线:025-84687111  分类信息:025-84687117  服务热线:025-84686500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行风热线:025-84686084
金陵晚报行风热线:025-8468669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